山西旅游概况及特色(山西旅游文化特色)
地形特征: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东部是以太行山为主体的大片山区,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体的黄土高原,中部是一连串的珠状盆地。山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这就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炎热、多雨;日温差大,泉水多风沙;以及短暂而温和的秋季。南部运城盆地和黄河流域热量丰富,北部热量最低。山西各地降水量差异较大。雨年的降雨量是雨年的2~3倍。由于降水量和气温变化较大地表缺乏植被,干旱很常见。
饮食特色:选料精良,精心切配,以咸为主,酸甜为辅,菜品酥香嫩滑,油重味重。山西面食最为有名,品种繁多,吃法独特,风格各异。成品筋道、滑爽、回味悠长。山西面食可以说是一场盛宴,从头到尾都没有重复。
民居建筑特色:山西各地民居特色各异。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如窑洞、砖窑、磨坊、瓦房等。
1.窑洞
窑洞风格盛行于黄河流域,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龙庆忠先生在文章中写道《窑洞杂考》,已有详细论述。这在山西随处可见;洞内冬暖夏凉,居住相当舒适,但空气不流通是一个巨大的缺点。
洞窑均呈抛物线形,内部装饰极其精美。窑壁上抹灰,甚至涂漆以保护墙壁。窑内除了火床外,还有衣柜、桌椅等家具。窑洞往往紧邻削壁,构成一幅雄伟的山水画,或洞门精美纯净,堪称建筑上品。
2.砖窑
砖窑并不是北平所谓的烧砖窑,而是指用砖砌成的房子。虽然我们没有深入研究,但说砖窑是用砖来模仿悬崖边的土窑,也不会错。这是因为习惯住在窑洞里的人们,想摆脱土窑的缺点,如潮湿、土壤下沉的危险等,同时保留其优点,如隔热性高等,所以就砌砖成窑的形状。眼睛或五只眼睛可以在内部相互交流。
为了压下推力,两侧必须使用极厚的壁墩;为了使券顶坚固,必须用土作为碰券。如此厚实的墙壁自然具有极高的隔热能力。
这种窑顶用砖砌平,秋收时可作露出粮食的露台。或者防盗时,村里有临时的碉楼。由于各窑顶是相连的,为了方便攀登窑顶,窑旁设有台阶,可以攀登。床。
山西无论贫富,十户之家以上都有砖窑或土窑。这种做法甚至在寺庙建筑中也经常使用。从赵城去霍山的路上,我们路过一座建筑里的砖窑,颇为有趣。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霍山一处民居的大门。上图中的木刻门神,笔法古朴苍劲,在工匠绘画中是绝无仅有的。
3.磨坊
磨坊虽然不是普通的民居,但却别有一番风味。磨坊以溪流急流为动力,必须引道至屋下推动车轮,然后顺着水道进入山涧。由于磨机不断振动,房子不能使用优惠券,而不得不使用特别厚的横梁。
由于需要干净的面粉,车间里都铺着光滑的地板。所有这些使磨坊变得非常舒适清凉、清雅的居所,尤其是玉岛河畔,山深水深,置身世外桃源,难怪被视为最适合避暑的山庄。
从整体布局来看,山西的农村房屋充分利用了地形。它们利用悬崖峭壁的陡峭与平缓,层层叠叠,形成一幅天然的画卷。
让建筑坐于其所在的地面上,仿佛它是从地面自然生长出来的,权衡得当,毫无勉强,不经意间就获得了建筑学上极为难得的优势。
4.瓦房
农场里的房子都在很小的村庄里。村里有钱的农民往往拥有极其精美的房子。这种房子和北方城市的房子差不多。同模型中的“瓦房”以“四合头”为基础,分布形式、纱门、悬花门等添加。
与北京常见的略有不同。
在平面上,假设主屋坐北朝南,东西厢房的位置都在北屋的“宽”宽度之内,使主院变成一个狭长的庭院。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失去了方形的形状。形式。
虽然说是瓦房,但实际上是平顶砖窑,只有前廊或前檐上覆盖着斜面青瓦。从侧面看,就像在砖墙前面加了一个“防雨罩”。房屋的外观印象与所谓的三开间房屋相同,但内部仍然有三个窑眼,窑和窑室也采用券门。给人的感觉与普通的大厅完全不同。
2.山西的旅游文化有何特点?山西省位于位于华北西部黄土高原东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山区、丘陵占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海拔大多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北台山野豆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为垣曲县昔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界轮廓呈东北向西南略呈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它有巍峨的太行M东部有山为天然屏障,毗邻河北省;汹涌的黄河是西、南的前沿,与陕西、河南两省相望;北有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山西是夹在黄河中游和太行山峡谷之间的高原地区。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拿山西平面地图看,呈斜长方形,从东北向西南呈对角线,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从地势来看,它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组成的高原。
山西山多。山峦连绵,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势雄伟,雄伟。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东依太行山,吕梁中山西有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间有太岳山。五台山主峰野斗峰海拔3058米,是华北第一高峰。从北到南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运城等盆地。山西河流众多。山西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河流长度超过150公里的河流有240条。汾河、沁河流域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河长150多公里。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流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濉水河、汾河。汾河贯穿全省。是全省主要河流。发源于宁武县,全长761公里。它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仅次于渭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发源于山西,汇入海河水系。母亲河黄河从北部偏关县老牛湾注入,直流而下,泻千里。至芮城县风陵渡折东,南出垣曲县碾盘沟。途经19个县560个村庄,行程965公里。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蓟县壶口地区河床突然下降15至20米,水流直流而下,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山西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后、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还有东部散布阳泉、寿阳、襄远、历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陆东海岸内陆。外缘四面环山。因此很难受到海风的影响,形成较为浓厚的大陆性气候。同时,由于冬季内蒙古冷气团的影响,北方相对寒冷,从而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多风沙;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属中温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为 400 至 650 毫米。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区,地形复杂。属暖温带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暖,四大气候截然不同。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山西地貌多样,海拔差异巨大,既有纬向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离海不远。但由于山地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较大,南北温差较大。西部黄河流域、太原盆地和晋东南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平均气温达12~14℃。冬季,全省气温在0℃以下。夏季,全省气温普遍较高。 7月,气温21℃至21℃,6℃之间。山西无霜期长南北短,平原长,山短。大同盆地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北部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高度集中在6-8月,大雨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全省降水量受地形影响较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的太行山、中条山,二是五台山,三是吕梁山。
3.山西文化特色山西最著名的食物是面食。而人们更了解的是k尼夫形的面条。刀形面最重要的是用刀切。用刀很仔细,切割方法也很讲究。削好的面条中间粗、两边细,有棱有角,形状像柳叶。吃在嘴里感觉滑滑的,特别有嚼劲,面条软而不粘牙。它在面食爱好者中很受欢迎。
4.山西旅游文化的特点是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自古就有“山水里外”之称。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归晋国所有,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分晋,故又称“三晋”。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为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和历史。
1.地理环境
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2.地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山地、丘陵占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山地之间。海拔1,000米和2,000米。最高点为五台山北台山野豆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为垣曲县昔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界轮廓呈东北向西南略呈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东有巍峨的太行山为天然屏障,毗邻河北省;汹涌的黄河是西、南的前沿,与陕西、河南两省相望;北有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山西是夹在黄河中游和太行山峡谷之间的高原地区。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看山西平面地图,呈斜长方形,从东北向西南呈对角线,东宽约290公里向西,南北长约550公里。从地势来看,它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组成的高原。山西有六大盆地: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长治盆地。此外,阳泉、寿阳、襄远、历城、晋城等小盆地也散布在东部。
3.主要山脉
山西有很多山脉。山峦连绵,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势雄伟,雄伟。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东以太行山为界,西以吕梁山为界,北以恒山、五台山为界,南以中条山为界,中部为太岳山。五台山主峰野斗峰海拔3058米,是华北第一高峰。从北到南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运城等盆地。
>四。主要河流
山西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40条,河长150公里以上,河流4000多条平方公里。长度在1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汾河、沁河、汾水河、三川河、新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流入黄河的河流有汾河、沁河河、濉水河、三川河、新水河。汾河贯穿全省。是全省主要河流。发源于宁武县,全长694公里。它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仅次于渭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发源于山西,汇入海河水系。母亲河黄河(汾河)从北部的偏关县老牛湾注入。它流动直下,泻千里。至芮城县风陵渡折东。南出垣曲县碾盘沟,流经19个县560个村庄。 ,全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蓟县壶口地区河床突然下降15至20米,水流直流而下,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5.气候特征
山西位于大陆东海岸内陆。外缘四面环山。因此很难受到海风的影响,形成较为浓厚的大陆性气候。同时,由于冬季内蒙古冷气团的影响,北方相对寒冷,从而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多风沙;秋天是短暂的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大。西部黄河流域、太原盆地和晋东南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平均气温达12~14℃。冬季全省气温在0℃以下,夏季全省气温普遍较高,7月份气温在21℃至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原长,山地短。大同盆地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北部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200~220天。年降水量在全省范围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高度集中在6-8月,大雨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全省降水量受地形影响较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的太行山、中条山,二是五台山,三是吕梁山。
5.山西旅游文化的文化表征与特色就是通过视觉语言展现山西旅游的特色。标识采用抽象手法,通过色彩、形状、字体等元素展现山西旅游新形象,表达山西对世界各地游客的诚挚邀请。其基本含义有三个方面:
1.标志的形状和含义(L0GO)
标志以舞动的线条为主要创意元素,主体部分由四根喜气洋洋的丝带组成,“山”字形似连绵起伏的远山,表达了山西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地域特色。四条生动的彩带也表达了热情好客的山西人民欢迎八方来客的美好祝愿。标志中部的“ShanxiChina”和下部的“Shanxi”分别为英文和汉字,直观地向公众表达了该标志是山西旅游形象标志。标志中的汉字“金山集美”及其英文翻译是山西旅游主题口号,用来表达山西人民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和山西人文丰富、风景优美的旅游资源。
2.标志颜色及含义(L0G0)
标志主体部分采用了四条饱和度较高的鱼形图案。蓝色、绿色、橙色和红色。通过颜色的渐变和叠加,寓意山西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强公众对山西旅游的认知度和好感度。主体部分鲜艳亮丽的色彩也让整个标识更加现代、平易近人,同时代表了山西旅游转型跨越的新形象。标识底部的山西旅游主题标语采用灰色调,沉稳、庄重,表达了山西旅游丰富、宏大的特色
3。标志文字字体及含义(L0G0)
标志文字构图采用中英文字体友好组合,简洁易懂,也适合在国内外传播。国外。标志中间的“ShanxiChina”采用活泼的手写艺术英文,使整个图形更加生动活泼。其特别设计的首字母“S”既是山西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又酷似山西的地理轮廓。向公众表达了这个标志是山西旅游独有的
标志下部“山西”和山西旅游主题口号“金盖金阳”由书法家米库书写。我国宋代,通过古代著名书法家“家”的字体,向大众表达了山西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
6.山西的旅游文化有何特点?人们说山西山清水秀,以唐晋风格闻名。山西内外有山有水,有灿烂的文化。山西名胜古迹无数,晋祠名列其中。近代著名学者刘大鹏有句名言:“三晋之胜,尽在晋阳,晋阳之胜,尽在晋阳”。e 晋祠。”太原古称晋阳,是一座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是晋祠。< /p>
晋祠是太原最美的名片。
晋祠生动地诠释了唐晋风范。
七、山西旅游文化的弊端山西也分为几个地区:北部大同,中部太原,西南运城,东南长治,每个地方的民俗风情都不一样
即使是同一个县,城镇和乡村差别很大
但我个人感觉总体是不一样的,比较好
中秋节当然吃月饼,每个地方都有有自己的民间小吃,但是你不赏月
山西的天气污染很严重,所以哞哞基本上不多n 和星星。从临汾至霍州前线尤为严重
8。山西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对山西的印象是基于特色产品的,比如摄影、考察、民俗、文化等,都有山西地方特色。标志中出现了山西的著名景点,字体采用带有中国书法气息的字体,非常符合山西的旅游特色。山西是黄河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去山西,慢慢地、仔细地走,你可以领略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山西人民的热情和纯朴。只有当你用探究的眼光看山西,发现不一样的美,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人们所说的”“山西美景”不是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性。
9.山西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什么?作为一名山西人,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山西,因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是太原市。 “东依太行山,西、南濒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接壤。 ”柳宗元称之为“内外山河”。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记载。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起太行山,西至吕梁山。山区面积占80%以上全省总面积。
“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他们活动的主要地区。西侯渡文化、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旧石器时代,山西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尧、舜、禹都建都山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在晋南建立。
商朝时期,山西是商朝的主要统治地区。周朝,晋国从山西崛起。晋文公曾是春秋五霸之一。
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的统治中心s。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城,东魏、北齐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和“陪都”。
唐太宗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建立唐朝。于是,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太原被封为唐朝的“北都”、“北京”。
宋代,山西是中国北方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有11个行省。山西、山东、河北三省统称为元朝的“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成为黄河流域著名城市。
山西陈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年纪大了。
山西是革命老区。 1921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江东进,将革命火种遍及晋西、晋中、晋南。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八年,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为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群众积极行动伊利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东进、西进新区。
1949年4月,山西省解放。 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以上信息来自360百科)
10.山西旅游景点特色西湖,中国大陆主要观赏淡水湖之一,又名南京玄武湖、嘉兴南湖。 “江南三大名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湖周围有孤山、白帝、苏景区。一般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参观或携带的地区ut 科学和文化活动。我国目前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0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四川九寨沟、山西五台山、山东泰山、广东白云山、贵州黄果树瀑布等。
四川九寨沟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有国家保护珍稀植物74种,国家保护动物18种,还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和古冰川地貌。
“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风景的真实诠释。共有108个湖泊,泉水、瀑布、河流、沙滩,形成色彩斑斓的翡翠池。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茹、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绿色硒a、飞流直下的瀑布、彩林、雪峰、藏情、蓝冰被誉为“六大奇观”。神奇的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水景之王”。
山西五台山
泰山由古老的结晶岩组成,北面深切,有五座高耸的山峰。山峰平坦如台:东台有望海峰,西台有挂月峰,南台有锦绣峰,北台有野豆峰,中台有翠岩峰。五峰以外的地区称为台外,五峰以内的地区称为台南。台怀镇是台怀镇的中心。五台山最低点海拔仅624米,最高点北台海拔3061.1米。被誉为“华北屋脊”。山上气候寒冷,平台顶部常年有冰,天气凉爽盛夏时节,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的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由草甸、草原和灌木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11.山西旅游景点文化底蕴深厚1.山西概况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西部称山西,春秋时称晋。战国初期,朝鲜、赵、魏三大家族当家,被称为三晋。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人口3610.8万,辖11个市、119个县、市、区,地形多为山地,山区面积占全省80%以上总面积。东临太行,西接吕梁,黄河西部和南部有河流,与内蒙古、陕西、河南隔江相望。保持、观察并互相帮助。
2.山西古建筑名山
山西现存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古建筑50处,省级重点保护建筑400多处。五台山是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寺庙建筑精巧,香火不断。他们汇集了数千年的精华来教育全世界的人们。有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等,各建筑融为一体。其中塔院内的佛塔蜚声中外,其中有巧夺天工的悬空寺、色彩缤纷的晋祠、全国现存古城之一的平遥古城、建于元代的经典永乐宫以及诞生地普救寺e(《西厢记》)。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武林庙宇解州关帝庙,雄伟、雕工精细的木构建筑应县木塔,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还有保存完好的民居。 ,曲家大院,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有雄伟的五山之一的恒山,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绵山,武当山,灵空山,关雷山,还有著名的壶口瀑布黄河的。这些古老、美丽的建筑和自然名山大川,深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他们的养分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值得我们学习。
3.晋商文化
古时有人说:“哪里有麻雀,哪里就有晋商”。晋商H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他们的首都历史悠久。 ,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日中为市,至天下人,赞天下之货,贸易而退,各得其所”)自明代起就盛行起来山西矿产十分丰富,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已初具规模,这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到了清朝,山西商人已经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商业帮派,但他们深深地记住了自己的根,那就是(简单)。
晋商特别讲究诚信,积极主动,肯行善,不怕苦,敢于冒险。这种奉献精神和美德为世人所称道。至今仍矗立在平遥西街上的日升昌,是晋商的。繁荣的标志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公司长途货币兑换的发展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山西红色革命地址和教育基地。
山西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片土地也是革命的摇篮。 (1)有五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2)王家大院八路军指挥部旧址、(3)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4)黄崖洞革命纪念馆馆(5)左权马田八路军旧址、(6)大同乱葬岗、(7)平型关战役遗址、(8)徐向前故居、(9)刘胡兰纪念馆、(10)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十一)太原解放纪念馆,这些革命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数万人参观。我们我们将永远牢记历史、珍视和平。
勤劳勇敢的山西人民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与全国人民一起追寻中国梦,展现山西古老文化的深厚底蕴致全世界。在三晋这片土地上,山西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真实写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