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的饮食特色
满语:萨其玛藏语:青稞面蒙古语:马奶酒
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原则?有什么意义呢?①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活力。
②尊重、保护和继承少数民族饮食习惯、服饰、建筑风格等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有利于维护团结我国各民族。
③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民间传说中的饮食习俗是的主要看你学的是哪一方面。现在国内的民俗研究也还不错。对一些更细节的方面做一些研究也是比较有趣的。像我和我的同学、导师不同,他们的研究方向也不同。饮食是民俗的一个方面。在学习相关理论基础的同时,可以学好自己想学的方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都有很好的师资。
这十个少数民族有什么特点?1.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相似,又称“保安回族”。 1950年,根据本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积石山县。节日o保安族和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开斋节、古尔邦节、祭祀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煎饺子、炒粽子、蜜圈、油香。
2.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大型少数民族。 1953年,贵州省各地布依族代表协商,正式统一使用“布依”作为本族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教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牛王节”等。等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的“六月六日”。
3.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十七世纪中叶,为了安全保卫祖国统一,这个民族打响了武装反抗沙俄侵略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视春节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正月十六是“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互相在脸上涂上黑色的痕迹,相信涂得越黑,新的一年就越吉祥。
4.德昂部落
(崩龙部落) 德昂部落原名“崩龙部落”。 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德昂县。德昂族是目前西南边疆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德昂族的传统民间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多与佛教活动有关。这德昂族还有家庭祭堂、村神、土地神、龙、五谷神等祭祀习俗。
5.东乡族
东乡族是14世纪下半叶生活在东乡的多个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他们居住在甘肃省的集中社区,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根据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月。这个月的月初和最后一天都是根据新月的出现而定的。斋戒结束后的第二天是节日。因此,它既是一个民族节日,又是一个宗教节日。
6.侗族
侗族起源于秦汉时期的“落越”族。魏晋以后,这些部落统称为“辽”,侗族则属于“辽”的一部分。现在它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并崇拜自然物体。侗族的主要节日有结婚节、造桥节、祭牛节、吃新节、烟花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有一个专门用于比赛的“牛王”。
7.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齐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称独龙族。现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谷。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还处于比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论阶段。过卡雀娃在每年冬季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同)。节日的长短通常由准备的食物量决定。
8.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是18世纪后从沙皇俄国逐渐南迁至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桂花部落”。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俄语。主要散布于新疆各地,少数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俄罗斯人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是复活节。
9.哈尼族
据史料记载,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同古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哈尼族自称多人。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统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主要传统节日有“新年扎拉特”(十月)和“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两个小节日:“插黄节”(又称“黄稻节”)和尝新节。
10.哈萨克族
西汉时期,北天山的乌孙人是哈萨克族的祖先。这些东迁的牧民被称为“哈萨克人”,意思是“难民”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阿克赛、甘肃、青海等地。哈萨克人曾经信仰萨满教,但在公元11世纪左右皈依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诺乌热孜”节等。
11.基诺族
基诺族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及其周边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译为“有乐”。 1979年,他们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曾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占据主导地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