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品及地方特色(旅游目的地文化及地方特色产品)
文化旅游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今天,以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为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以借鉴和思考中国县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景德地处“两山一湖”核心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景德也是历史悠久、名人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徽州文化核心区。具有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一步理清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旌德县专门组织力量围绕文化旅游发展开展调查研究l 旅游业。
1.外部条件和机遇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景德地处黄山脚下,享有“两山一湖”的灵气,吸收徽州文化的精髓。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南山区。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物产丰富,素有“徽州粮仓”之称。灵芝、茶叶、山珍品品质优良,远近驰名。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等称号。
(2)交通位置良好。国道205、省道323、217省道穿境而过。京福高铁即将建成通车。阳济高速公路、徐福高速公路黄山连接线已列入“十二五”规划。 205国道景德段改造竣工,梅岭隧道建成通车,323线一级公路黄新段改造启动。 “十二五”期间,景德将有一条高速铁路开通,至少一条高速公路在建,国道、省道、县道全部升级改造,全县路网更加完善。加之杭黄高铁开工建设,景德对外交通进一步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黄家等著名景点汉山、九华山、太平湖、西递、宏村近在咫尺。一个小时之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三)政策措施更加完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融入黄山圈、弘扬灵芝品牌、做好徽文化”的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展特色旅游”。以“突出生态休闲、建设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修编《景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东部经济走廊“黄山”总体规划制定《景德县创建国家自驾游示范县方案》,出台《景德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建立旅游项目库,积极推动旅游产业拓展。旅游业发展升级,文化旅游发展氛围更加浓厚,生态环境日益优化,成为潜在的最佳投资旅游目的地。
(4近年来,我县着力打造“徽州文化核心区”,深入挖掘景德深厚的历史文化,加大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建立了景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取得长足发展;聚焦结合“中国灵芝主产区”建设,该县制定了灵芝产业发展规划,配套政策也已形成。目前已形成以旌德为中心,辐射皖南、皖西、浙西,赣东山区等地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黄山旅游中心区”打造黄山东线旅游走廊,编制了黄山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项目,已列入安徽省政府861重点项目清单。
(五)良好的政策机遇。 2014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金GDE被纳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政策机遇。近年来,我县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促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景德县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等文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意见》,从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旅游对接、宣传营销等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从2014年开始,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提供财政支持。
2.挑战和问题
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相比,我县文化旅游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旅游产品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我县仅开发了“景德一日游、二日游、自驾游”等少数旅游产品,均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观光休闲产品、度假产品、特色产品、特色产品。成龙产品及其他配套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有效旅游资源尚未有机整合,一些旅游项目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确,缺乏市场差异化,并且社会关注度较低。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2013年,我县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绩溪县接待游客4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接待游客49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二是旅游发展要素和内部结构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酒店、旅行社、景区等重点行业依然十分薄弱。例如,我县三星级宾馆(含准三星级宾馆)仅有3家,在建的四星级、五星级宾馆各1家,A级景区仅有几家。江村4A景区;企业只有三四家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质量的提升。由于交通、土地等因素尚未根本解决,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好项目;项目推进不力,建设进度缓慢。环境资源保护刻不容缓。加强矿山管理、古民居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河流综合治理等工作不尽如人意。
三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县旅游队伍人才缺乏、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还局限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当谈到开发时g历史文物,要修复古建筑。当谈到探索文化内涵时,他们想到了建造寺庙。说到休闲活动,他们就会想到建造寺庙。旅游业只想建造人造景点。缺乏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思路和创意理念,不能很好地挖掘、整合和盘活全县旅游资源。同时,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文化旅游产业在文化产品创意、策划、生产、包装、营销等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产业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3.发展思路与对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目前,我的同事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的黄金发展时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也对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县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效发展保护、合理利用、自觉传承,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水平。
(一)注重旅游元素融合。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串联全县主要景区。结合景德资源禀赋、人文特色、区位特点,科学规划、谋划黄山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廊道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有效衔接做强做大旅游地产,最大限度释放景德旅游发展空间。
(二)着力打造精品景区。依托祥云生态风景区、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丁家山生态休闲度假村、仙人谷风景区、王镇农场、灵芝产业园、紫山公园等生态休闲养生旅游项目,打造休闲养生目的地,实现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依托中国经典红色旅游线路江村,打造江村、黄峰峰、景德豌豆故址等综合旅游项目桑特暴乱、新四军黄花岭旧址创建革命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教育洗礼之旅。依托明清古建筑较多、保存较为完好的优势,建设一批以江村古建筑群、朱王村古村落、景德文庙为代表的、具有鲜明徽州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游览项目。打造名人故里、千年古村品牌,实现地方文化欣赏游。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改善景区环境质量,提高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景区商品交易秩序,着力建设一批创意园区,特色鲜明,风景秀丽,人与自然融合度高,景观数量较多网卡点。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和艺术观赏性的旅游胜地。精心策划特色旅游线路,逐步形成“特色品牌”效应,不断增强我县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夯实旅游基础。一要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主要景区交通便利性。二是加快生态建设,将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结合起来,引导沿线农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果树、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形成绿色风景带、绿色旅游带。三是加快文明城镇建设,加强城市卫生秩序、商业秩序和交通秩序管理,强化加强城市居民文明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提升景德对外整体形象。完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旅游功能。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点和民俗风情点。四是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开发建设旅游产品购物网点,利用我县特有的灵芝、茶叶、野菜等土特产品以及奇石、盆景等工艺品吸引游客,扩大消费。
(四)不断加强资金投入。一是加大政府引导投资。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必须坚持政府战略引领、政府主导政府投资指导。近年来,我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宣传推介等专项活动,有效引导和激发了社会各方投资旅游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投资。要把争取旅游政策、项目、资金作为争夺上述资金的重要内容。遴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立项目库,加大从上取胜的力度。力争能够重点抓好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 、文明城镇建设等方面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旅游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市场化运作。随着产权改革以旅游资源开发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承包、招商等方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促进企业化、市场化。旅游景区定向经营。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县风景名胜区的建设规模、景区质量和配套设施。
(五)不断加强宣传推广。 2008年以来,旌德县先后被授予“中国灵芝之乡”、“中国灵芝制品之乡”、“中国玄砚之乡”称号。我县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名片,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广泛采取文化旅游节庆、推介会、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强文化旅游对外推介,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与企业产品营销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宣传体系,努力扩大景德文化旅游的对外影响力。精心制作文化旅游宣传片和宣传册,建立文化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办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和旅游节庆活动。加大网络宣传力度,与国内知名网络媒体建立文化旅游宣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调动和发挥旅行社在旅游营销中的积极性和市场主体作用,鼓励旅行社拓展客源市场,大力发展地接业务,提高景德旅游的知名度。
(六)不断强化发展合力。首先要明确责任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各部门负责人。文化旅游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只有举全县之力,集全民智慧,才能保证快速推进。要把目标任务细化为项,分解为目标,明确到各个职能部门,层层落实。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文化旅游的政策保障、运营支持和激励政策,调动和引导各级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创造景德旅游的辉煌。三要加快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进一步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旅游院校、酒店管理等高层次人才鼓励旅游行业培养和引进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营、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急需的人才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实施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旅游景区(点)、旅游酒店、农家乐、旅行社等从业人员培训,支持旅游企业与旅游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推动形成一批相对完善的人才发展体系和企业文化特色。具有特色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学习型、创新型旅游企业。
2.旅游目的地文化与当地特产的区别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凸显文化,文化提升奥特斯工业。旅游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活力。如何用文化提升品位、用文化打造特色、用文化展现魅力、用文化推动产业,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吸引力是当地旅游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是让游客通过山水游览、生活体验、山谷游玩等活动达到“回归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旅游业如果缺乏人文历史文化底蕴,就会失去个性特色和精神内涵。发展旅游业,必须充分发挥文联各学术协会的作用,挖掘民间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促进民间舞蹈、工艺、器乐、民间艺术、赛事、地方戏曲、文物古迹等民间文化与休闲旅游度假产品的嫁接,保存民俗风情。一个原汁原味的文化和原生态的发展空间。表演艺术、影像等媒体文化对旅游市场影响很大,展览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要以自然景观为载体,以人文文化为灵魂,深度挖掘、整理、修复、宣传历史文化,运用光影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复活历史瞬间,讲述历史故事,让游客感受景区的魅力。
3.有哪些特色旅游产品?这里是唯一具有其他地方没有的特色的地方。
4.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全国博物馆、故宫、场所特色文创产品、纸艺、四宝书房等。
5.当地特色旅游产品确山板栗是河南驻马店确山的特产。确山种植板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具体起源已无考证。确山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板栗生长。长出的板栗个大厚实,肉质细腻,香甜可口,还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糖等,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具有养胃健脾的功效,活血止血。甚至可以美容肌肤、延年益寿。确山板栗于2005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驻马店特产二:王屋桥醋
王屋桥醋是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地方传统产品。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相传始创于汉代,历史悠久。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王屋桥醋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它采用优质小麦为主要原料,加上古井水,采用传统生产方法精制而成。经过百余天的日晒夜露,自然发酵,制成的王屋桥醋,香气浓郁,微甜,久不腐烂。
驻马店特产三:正阳花生
正阳花生是河南驻马店的特产。正阳种植花生的历史非常悠久,清朝光绪年间就开始种植。 ,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正阳地理环境优越,土地肥沃l、阳光充足,四季分明,非常适合花生的栽培和生长。生产出来的花生外形美观、香脆可口。
6.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定期举办当地民俗文化研讨会,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文化品质,赋予丰都“扬善惩恶、正义美”的当代价值。为景区注入更多民俗文化内容和文化符号,讲述“有意义、有趣”的故事,让游客跟着故事走,让景区成为实践传统文化教育和实践的生动教材和宝贵素材。美德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演艺”、“旅游+教育”等旅游新业态,推出“丰都庙会”、“中元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改造名山名山走进有温暖、有故事、有品味、有体验的地方。文化旅游产品。
丰都县文化和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以文化提升旅游吸引力。据悉,丰都名山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带动游客数量不断增长。数千人吃上了“旅游米”,踏上了“致富之路”之旅,助力丰都乡村振兴、旅游文化名城建设。
7.地方文化产品云南省保山市古称永昌县、永昌府。永昌所产的围棋被世人称为“永昌棋”、“永昌棋”,今天也称为“永昌棋”。涌子”。涌子工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被评为“涌子工艺”。雍子品牌为云南省物质文化遗产,云南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
雍子是明代李德章于1512年发明的。非遗传承人李国伟(1977年出生)是李德章的后裔,是永子第十二代传承人。其主要原料为宝山特有的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琥珀等20多种天然珠宝矿物,采用保密配方和独特的冶炼工艺,以及传统的手工“丹”精制而成。
棋子质地坚实,色泽光滑,细腻如玉,触感舒适,冬暖夏凉,具有永恒的魅力。古往今来,它们被公认为象棋圣宝,历来受到达官贵人的追捧。公元1539年,嘉靖皇帝下令每年进贡雍子,使之成为全国性的贡品。唯一的宝藏。
8.民俗文化旅游产品1.秦汉时期风俗史概述司马迁:《史记》。第一部风俗专着,东汉应劭的《风俗》,原30卷,现存10卷。王冲:《论衡》。西汉巳升志:《巳升书》。东汉崔湜有《四民月令》。 《西京杂记》,无作者姓名。 2、隋唐时期风俗史概述《酉阳杂祖》,唐代段成式着。 《潮与夜千载》,唐代张觉散文。 《新唐言》,唐代刘肃着。 《教坊集》是唐代崔令钦所著,是一部记录盛唐技艺以及音乐、舞蹈、戏剧的专门著作。 《茶经》作者:唐代陆羽。 《开元天宝遗志》、《都阳杂编》、《都邑志》、《宣史志》、《岭南遗录》、《北湖录》等都有关于唐代社会风俗文化的记载。
魏晋南北朝风俗史概述
南朝梁人宗鼐:《荆楚隋史记》。
周处:《风土记》。
颜退之:《颜家训》。
南朝刘义清:《世说新语》。
晋代钱宝:《搜神记》。贾思勰:《升民要术》。
晋陈寿《三国志》
9、旅游产品特色1.沅陵戒坛茶。沅陵是“全国产茶重点县”之一、“全国十佳生态产茶县”之一。
2.沅陵大曲。 “沅陵大曲”酿酒历史悠久,其酒驰名郴州。
3.大河皮ng黑猪。大和平黑猪属于湘西黑猪系列。是我国优质地方猪品种。产于湖南省元江中下游两岸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因其中心产地在沅陵县大河坪乡而得名。 。
4.五强溪鱼。沅陵武强河库区水质优良,水深宽阔,鱼类种类繁多,富含动物蛋白和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