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滁州武夷古镇旅游

截至2017年,全椒县辖香河镇、古河镇、大树镇、二郎口镇、武冈镇、马场镇、石陂镇10个镇。镇、西王镇、六镇镇、十字镇。以下城镇详细介绍:

1.全椒县大树镇

全椒县大树镇面积162平方公里。位于全椒县中西部,东邻南京,西接南京。紧邻合肥、南通马鞍山,是省级中心建制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

2.舞冈镇

舞冈镇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武冈镇位于全椒县城西南8公里处,南濒楚河,与和县接壤。东与黄草圩驻地农场、省金龙公司接壤。省道S206、331线贯穿全境e 领土。距正在建设的宁西铁路南屏货运站仅4公里。

3.马场镇

马场镇位于安徽省东部,东邻南京,西接合肥。属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全镇总面积97平方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合宁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东距南京70公里,西距合肥68公里,北邻京沪铁路。

4.西王镇

西王镇位于全椒县西北部丘陵山区。 2007年4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关坝乡和西王镇组成。位于南桥、定远、肥东、全椒四县交界处,江湖南岸艾分水岭,环抱岱山湖旅游度假区,东邻石沛镇,西邻肥东县古镇,北与南桥区张光镇接壤。

5.十字镇

十字镇位于全椒县北侧,北与滁州市南桥区接壤,东与南京江浦区接壤。全镇面积183.3平方公里。十字镇由原陈前乡、十字乡、滩墩乡合并而成。镇政府驻十字街。

2.滁州武夷古镇旅游景点介绍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与江苏省南京市相连。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北方门户。滁州市三大古镇分别是南桥区武夷古镇,武夷古镇素有皖东南大门之称,路洽o 定远县古镇,位于定远县西部,素有千年古镇之称,凤阳县临淮关古镇也是安徽省四大历史名镇之一。

3.滁州武夷古镇旅游景点

第一天杭州接站,前往乌镇,游览【乌镇西栅景区】:感受水乡风情和雄伟的泛光夜景。入住乌镇客栈

第二天早餐后,驱车前往南浔,游览江南最富有的小镇【南浔】,下午游览汉服发源地【西塘】入住西塘

第三天早餐后出发,【游船游览西湖风景区】游览西湖十景,入住杭州

第四天早餐后前往淳安千岛湖,游览武隆风景区、锁岛、鸟岛等。 住宿苏州

第五天:苏州园林预约,早餐后游览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下午游览姑苏城外【寒山寺】

以上只是基本行程。另外,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潇潇等人让我们玩起来更加舒服

4。滁州市武夷古镇

逃离了十字街的喧嚣,我们拐进了一条安静的老街。与其他街道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小吃摊,也没有叫喊声。人们三三两两地来来往往,走得很轻。道路两旁有许多古老的斜门窗和安静的半开着的商店。

天气很好,午后的阳光从屋檐的枝叶里挤了进来,洒满了地面。

墙壁上布满了斑驳的线条,玫瑰爬上了老屋檐,绽放得热烈而优雅。穿着单薄的衬衫和汉服,我走在忧郁的路上音道沉浸在古城的气息中。

我从来不喜欢拍照。即使穿着我最喜欢的汉服,我仍然觉得很普通。即使拍一张照片,也只是一个背影。古城墙触手可及,平坦清凉的青石板路,浓浓的绿色,绚丽的红色。想起多年前我未完成的梦想,在江南,在江南的杏花春雨里。久违的“泉水绿如天,画舫听雨眠”的寓意也被这条古老的诗意街道唤起。

当时我就这样想过,也向往过。

黑衣巷里,青石面向黄昏。她撑着油纸伞,穿着素色裙子,头发轻扎,头戴玉簪。走过青石板巷子,可以听见杏花被雨打落的声音。花儿飘落在地上,雨落在屋檐下,像泪水,穿透寂静的小巷,落到地上,发出微弱的叹息。拾起一片花瓣,收藏起来,粉红的脸庞像胭脂红。湿润的花香穿过衣袖,吹散了衣裙,轻柔的雨丝铺满了逝去的思念。踩着台阶上的青苔,踩着石头上积的雨水,踩着心里的宁静,让裙角沾满了湿气。他抬起头笑了笑,伞边遮住了半丝温柔。半束光从屋檐落下,屋檐外的花草香气渐渐酝酿,变得令人陶醉。一杯老酒,岁月沉淀。但那个女孩就像一朵遥远的丁香花,消散在雾气中。消散之后,我依然看到眼前是一座粗糙斑驳的城墙。

路过一棵老槐树,破旧的树墙上刻着它的名字漆:董宣怀。人声微弱,树下的收音机在喊叫,一遍遍讲述着它的人生故事。绿色的叶子和粗壮的茎。无数红丝带缠绕在树枝上,在风中轻轻摇曳。千百年来,不知道有谁像我一样为之驻足。虔诚的男女来来往往,在树下叠衣,合掌,闭目许愿。我想知道多年后这些是否都会实现。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沙沙的落在我的手掌上,流淌着夏天的凉意。

偶然发现一家小商店,陈列着各种手工制品。我掀起裙子,悄悄走进去,仔细地看着那些颜色各异的瓷杯和木制玩具。端起一杯绿茶,颜色明亮翠绿。店主走过来问我是否知道茶杯的三种基本颜色。我看了看我手里端着茶杯,冰冷的瓷器渗透到指尖,我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有月白、天蓝、粉绿。”店主开始热情地给我讲解知识。我的目光扫过排列整齐的茶杯。颜色有浓有淡,但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只是我一直喜欢用绿茶杯来泡茶。看着里面盈盈的茶汤流淌。白壁瓷杯的内部缓缓起伏。绿色总给人一种江南梅雨的清新感觉。

古城温柔,千年伫立听人间烟火,而古老的街道在喧嚣之中显得平静而安静。过着宁静的生活。

狭窄的小巷,厚厚的石板,斑驳的土墙,破损的木窗。这或许是喧嚣中最后的人类色彩。很少有人住在我t,分散在这里和那里。店铺星罗棋布,旗帜飘扬,古色古香。没有招揽顾客的吆喝声,没有各种食物的香气,只有巷子里徘徊的风和温暖温柔的阳光。

在一个小角落里,我遇见了一座小教堂,绿油油的。常春藤缠绕着它,竞相爬上塔顶。绿叶,红墙,历史将它紧紧包裹着。它静静地矗立在这座古城里,寂静无声,带着难得一见的异域风情。

教堂前的推车上绑着很多氢气球。它们颜色各异,非常漂亮。路边偶尔有孩子在热切地观看。记得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总想用一个大氢气球把我拉起来。但那些气球总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辞而别,当我再次去找它们时,它们早已不见了踪影。

偷偷摸摸的氢气球慢慢地走了夕阳西下,爬了上去。

远处的一只风筝,被不知名的人拉着。空荡荡的广场上,一群孩子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它就像一个铃铛,沿着风筝细长的线被风带着。我的目光随着风筝飞走,思绪不断变换,终于随着古城的暮色入睡了。

5、滁州武夷镇景点

宋版:根月星云,倚山夕阳、金凉晓月、紫升寻风、白岗冬雪、大河春浪、垂台秋雨、开宝晨钟

明初版:根月春云、倚山夕照、金凉黎明、风中风子升,冬雪百山,祥雾席台,秋雨秋雨,兽园新日。

明中后期版本:铁塔云,雨金塘上,周桥明月,河上涛声ver,番台春晓,汴水秋风,隋堤柳烟,相国霜钟。

清版:铁塔上云、金池夜雨、周桥明月、梁园雪、番台春景、汴水秋声、隋柳烟、相国霜钟。 6.滁州武夷古镇旅游线路

滁州市,滁州,古州名,州名源自土水(滁河)。存在于公元583年(开皇三年)至1912年(民国元年)。辖今琅琊区、南桥区、来安县、全椒县以及滁州市明光市张八岭以南地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西部。 1982年,在原楚县基础上设立滁州市。周清流县(滁县)人。 1992年,滁州市与滁县地区合并,成立现滁州市。滁州是古都金陵江北关的所在地,素有“开天第一县,金陵锁钥”之称。滁州市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皖江经济圈”的北翼城市。是一座以家电设计制造、硅能源技术研发为特色产业的新兴工贸城市。 中文名称:滁州 别名:土中、新昌、南桥、永阳、清流行政区地级市 区域:华东地区 区域:2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4个县政府所在地:安徽省滁州市龙蟠大道 电话区号:0550 邮政编码:239000 地理位置:皖东、北部长江下游岸区面积:13398平方公里 人口:4,533,540(2010) 方言:江淮官话、洪潮、南京、扬州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琅琊山、皇甫山、神山、九山、明中都城、明帝陵等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火车站:滁州站、滁州南站、全椒站等 车牌代码:万M 城花:桂花 城树:广玉兰 行政区划代码:3411001 基本概况 浩浩荡荡的长江一直在流淌不休。千百年来,它用她甘甜的乳汁滋养着滁州这座毗邻江淮的淮东文化名城。滁州南湖 1.1历史文化 滁州,古称“清流”、“土中”,初属扬州汤邑(今南京市六合区)。它被建立为三个王国的一个城镇始建于南朝。隋代始称“滁州”,因有滁河(涂河)而得名。 )贯穿境内,“土”通“楚”,故称“滁州”。滁州城,又名“皖东”,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它是六朝古都——南京,江北门户,与南京隔江相望。滁州南临长江,东临京杭大运河。是江东门户、江淮重镇。它濒临江海,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唐代大诗人魏应物认识滁州,有“春潮晚雨来,野江无舟过”(《滁州西溪》);​​八大名士之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唐宋一代宗师,一直流传千古。感叹有“扬州路着火”的感觉。滁州自古就是西湖文化的发祥地,吴文化与淮扬文化在此交汇、辉映。这里人文荟萃,名人先贤辈出。 《儒学盛世》《关怀东》。东吴智者、三国总督鲁肃,宋代画家崔白,二十四孝之一朱寿昌儿子们,《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楚阳王郭子兴、明代宁邑元帅何文辉、王振义清代著名女学者,上海市委书记、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王道涵,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委员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复旦大学校长张毅,著名书法家黄学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院院士陆元九航天,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军,教育家、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杭立武,近代杰出建筑师卢彦直,省长吴唐江苏名流,还有范长、胡松、方君毅、吕本源、张元等名人贤士。滁州吴风与汉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王公将相曾流连于此,徜徉于山水之间。金陵的钥匙——清流关。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任滁州刺史。他是不感触滁州周边琅琊美景,写下《醉翁亭记》;唐代大诗人魏应物了解滁州,欣赏滁州自然风光之美,写下了《滁州西溪》。 ”;西晋琅琊王司马植南下伐吴,驻兵琅琊山。东吴孙浩献印于楚州,东吴灭亡。此山又名“琅琊”;传遍全国、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民歌《茉莉花》也发源于滁州市天长地区,成为皖苏民歌。千年过去,沧海桑田,滁州变得越来越平静、清新、脱俗。徜徉在滁州的大街小巷,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几千年文化的遗迹犹如珍珠,散落在各个角落这座城市,形成了一幅壮丽辉煌的历史画卷。四大名阁之首——醉翁亭 1.2 地理位置和交通 滁州位于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界处、长江三角洲西缘。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33°13′,东经117°09′。 119°13′之间,是长三角合作核心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国家“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首站、安徽东进的桥头堡。楚州诞生于楚河沿岸。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下游、濒临大海的“鱼米之乡”。滁州毗邻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宿迁市;合肥市、淮南市、马鞍山市、安徽省吴埠市。居民属峡江族,方言主要为江淮官话(峡江话)、红潮片、南京小片。滁州交通四通八达。京沪铁路、宁西铁路、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水崩铁路贯穿境内。甬甬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马楚扬高速公路连接各县。市区半小时内即可上高速公路。滁宁高速、南京长江隧道、104国道三条高速公路,不仅实现了滁州与南京的无缝衔接,也加速了滁州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滁州附近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南京马鞍机场。水运依托滁州港、清流河r、滁河航道直接进入长江。滁河风光 1.3 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发展以来,滁州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以家电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和硅能源技术研发为主要特色产业。作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皖江示范区侧翼,滁州把奋力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新起点。滁州工业经济基础雄厚。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 C湖州是全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年粮食总产量约占安徽省粮食总产量的7%左右。一是每年商品粮调入总量约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商品率高达60%以上。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粮仓,被誉为“安徽第一粮仓”。滁州年产彩电、冰箱、空调1600万台以上,其中彩电产量占“安徽半壁江山”,冰箱占1/3,家用空调占10%。滁州因聚集了西门子、康佳、扬子空调等一大批国内生产基地,以及白云、天大、全柴动力、天康、碧桂园、行天、首塑科技、东菱电子特里卡尔电器。三角地区家电及轻工产业集群。近20年来,经济年均快速增长。所辖县1个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部地区百强县,4个县先后进入全国人均前20强行列省。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96亿元,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总收入90.5亿元。滁州已形成家电、装备模具、汽车、建材、纺织、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非金属矿深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特别是以西门子冰箱、康佳彩电冰箱、扬子空气为代表的家电制造业空调器已达到年产各类家用电器1600万台的生产能力。被列为安徽省首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一个新兴产业。中国家电城。目前,滁州正着力打造家电信息、机械制造、硅能源材料等六大千亿元产业集群。滁州盛产稻、鱼、肥,素有“鱼米之乡”、“水产之乡”之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花、瘦肉猪、淡水产品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定远县被国家列为国家瘦肉型猪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天长市被誉为“中国百合之乡”。绢云母、岩盐、石膏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该市芒硝名列华东地区前茅,品质优良。滁州是全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1/8,粮食商品量占全省的1/4。滁州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万多人,高素质技术工人80万多人,劳动力资源充足稳定。目前,全市拥有11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9个。公园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目前仅开发完成6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储备量较大。水、电、气等要素丰富、价格低廉。 1.4 城市荣誉 近年来,滁州市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连续被评为最佳投资环境。浙商(中国)投资城市、浙商(安徽)最佳服务城市、深港企业投资潜力城市、苏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投资环境良好的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安徽省首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家电设计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基地、2010中国城市2010年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模式示范城市 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社会最佳投资和服务城市。 1.5发展目标:滁州市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东进三大战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建设200万人口、200万人口的“大滁城市”到2020年,禁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园区、南京城市发展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地区的魅力园林。编辑本段2.城市历史2.1“楚”名的由来,最早指山西省长治市历城县一带,古称“楚邑”。到了西周春秋时期,该地区常被称为“黎”。渐渐地,“楚”这个称呼变得淡漠了。滁州的“楚”与古时的“土”同音。 “楚”既有语音意义,又有声韵意义。不仅体现了滁州与滁河(即土水)的紧密联系,而且以“水、山、城”描述了滁州的面貌。 2.2 城市建设历史 滁州最初是扬州塘邑(今南京市六合区)的一部分。南方元徽元年十月癸酉汉代(473年),原华侨安置于来安县敦丘山上的敦丘县,辖今土中镇,置新昌县,属徐州新昌县敦丘县。这就是今天的敦丘县 滁州市建县之始。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置新昌县,县、县治迁至土中镇。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改新昌县为永阳县,并入南谯府。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桥州为滁州。千余年,建制基本维持,辖清流、全椒、来安三县。民国初年,国家制度废除,楚兹后分为楚县、来安县、全椒县三县。 1949年,设滁县专区,辖9县。 1982年,滁县更名为“滁州市”。 1992年,滁州市、滁县合并,设2区6县。 1993年、1994年,天长、嘉善相继撤县设市。滁州市辖2区4县,代管2个县级市。 2.3 滁州古城 滁州城范围大致为:北起北关,南至宋城街、环城路,西至西涧路,东至东门口,即今日的旧城。南宋时为敦丘县治,东魏时为南桥州城所在地。唐代以前,滁州市罗城毗邻广惠桥(又名弘济桥))向东,有临清门;至龚家园(今古马路街以南)以南,设丰台门。城市周长为 3 英里 320 步。唐武德初年,在罗城置紫城(今滁州中学高地)。城市的周长为 1 英里 160 步。其上有栏杆。唐武德三年(620年)建门:东门名“兴春”,西门名“兴春”。西门名古交。唐代永徽年间(650-655年)扩建,增建四门:东为通淮门,南为稷江门,西为朝天门,北为王寺门。城市周长 7 英里,有 258 级台阶。每个吴敬梓纪念馆都建有一座月亮城。西涧河入城时,筑上水关,拱圈三孔,半城墙半桥,方便行人。在第七北宋庆历二年(1047年),欧阳修之初再次扩建,修建罗城。明代,南面增设廊道,城周长九里十八步。修建一条水道和三个拱形洞。有六门:大东门名花日,小东门名环一,大西门名永丰,小西门名官德,南门名江淮宝宝,北门名“江淮宝宝”。名公济。周围的护城河宽200多步,深二人,各门有桥与河相连。元代战乱期间,乐城被毁。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修乐城,增建茅屋12间,栈房3549间,角楼4座。后来因战争和地震而被毁。清代曾多次修葺。清咸丰八年(1858年),城池彻底被毁。民国时期,仅可见南北门的砖砌拱门和南门城楼。洛城城墙保存完好,没有任何垛、亭、楼。 1954年交通发达,砖墙被拆除。从南门到东门的整条路都是作为环城路(今天的环城路)修建的,护城河沿岸还可以找到其他路段的残存遗址。上下水关古貌保存完好。 2000年后,丰乐大道城墙段倒塌,如今已找不到滁州明城墙的踪迹。 2.4 建制沿革 滁州历史 建制沿革列表 朝代/国名 治区级别 建制区域 西周隶属堂邑 不详 今南京市六合区 不详 不详 吴国、越国 东周堂邑、交邑 不详 今南京市六合区,今全椒县4公元前74年、公元前356年 不详 吴国、越国、楚国 秦国 东城县 不详 今欧塘镇 下马铺县 公元前223年 九江县 全椒县,建于西汉 不详 阳县,今香河镇,今香河镇来安县水口镇东城庚,今欧塘下马铺县,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73年、公元前122年,不详,九江州九江县、淮南州九江县、扬州九江县、新泉角县、简阳县,武城县 不详 今香河镇、今来安县水口镇 东城庚县 9年 不详 扬州延平县 东汉全椒县 香河镇 今香河镇县 51年、79年 不详 扬州九江县,扬州淮南县,魏国,全椒县,香河镇,今香河镇县,220年不详,扬州淮南县,吴国屯田郡,今曲县安椒县,不详郡县,今全椒县,不详,扬州丹阳郡,西晋,全椒县,香河镇,今全椒县265年,289年不详,扬州淮南郡,东晋南桥郡,敦丘县,今全椒县,今来安县,不详413年,徐州宋新昌县,敦丘县,今新安镇,今琅琊区县,467、473敦丘县、固戍县、富县北徐州七新场县城 敦丘县 今琅琊区县 479 敦丘县、固戍县、富县 北徐州良心场县/南谯州 敦丘县 今琅琊区 府 502、536 全椒县、敦丘县、北桥县、杞县、西桥县、高唐县、平阿县、盘塘县、石城县、兰陵县、涪陵县、西华县北徐州/中部(治南京)东魏谯州敦丘县琅琊区府549、敦丘县、乐居县、杞县、北桥县、西桥县、高唐县、平阿县、盘塘县、石城县、兰陵县、涪陵县、西华县中心(治南京)北齐、南谯州、敦丘县,今琅琊区府,公元550年,敦丘县、乐居县、杞县、北桥县、西樵县、高唐县、平阿县、泮塘县、石城县、兰陵县、涪陵县、中部西华县(治南京) 辰南谯州敦丘县今琅琊区府573包括敦丘县、乐居县、杞县、北桥县、西桥县、高唐县、平阿县、泮塘县、石城县、兰陵县、涪陵县、西华郡县中心(治南京)北周南谯府敦丘县,今琅琊区郡579、敦丘县、乐居县、杞县、北桥县、西樵县、高唐县、平阿县、盘塘县、石城县、兰陵县、涪陵县、西华县中部随滁州新昌县/清流县现琅琊区府581、583、605新昌县、全椒县中部/扬州/江都县(辖扬州) 唐楚州/永阳县 清流县 今琅琊区州/县 620、627、742、758 清流县、永阳县、全椒县 扬州、淮南路、淮南节度使(辖扬州) 周楚州清流县为今琅琊区府 690 清流县、永阳县、全椒县 淮南路(治扬州) 吴州滁州清流县 今琅琊区府 907、919、927 清流县、永阳县、全椒县 淮南节庆镇 清淮军(辖扬州)南唐滁州清流县今琅琊区府937年、943年清流县、来安县、全椒县清淮军(辖扬州)后周 滁州清流县 今琅琊区府 957 清流县、来安县、全椒县 北宋中部 滁州清流县 今琅琊区府 960、997、1072 清流县、来安县、全椒县淮南路、淮南路、淮南东路(治扬州) 南宋滁州清流县 今琅琊区府 1127 清流县、来安县、全椒县 淮南东路(治扬州) 元滁州/滁州路 清流县今琅琊区府/路1275、1352、1367 清流县、来安县、全椒县 江淮省 江北省 江南省扬州路 江南省扬州路(辖南京) 明楚州 清流县/地市 今琅琊区 1368、1382 清流县、来安县、全椒县 江南省、中熟省 扬州市凤阳府南直隶(治南京) 南明滁州府 今琅琊区府 1644年,全椒县来安县 南直隶(治南京) 清代滁州城,今琅琊区府,1644年划归来安县1645、1663、1667、1682、1734、1865、1908. 安徽省江安县市府粮库路 安徽省禄丰路 安徽省禄丰营路 安陆滁河路 太平天国 滁州全椒县 今香河镇府 1853年 安徽省中华民国 荃教县 民国时期,滁县、来安县、全椒县城关镇、新安镇、香河镇现属琅琊区,今新安镇,今香河镇。 1912年,各县辖乡安徽省、安徽省怀四岛、安徽省皖北行署、安徽省第四区、第五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滁县专区、滁县专区、滁州市、滁县、滁州市、琅琊区、今琅琊区、地级市1949年、1952年、1959年、1961年、1982年、 1993年 安徽省滁县、江浦县、六合县、来安县、全椒县、天长县、盱眙县、嘉善县、定远县、凤阳县及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2.5 辖区变迁 历史上,滁州市长期处于国家级机构及管辖范围 长期以来,主要是今滁州市西部地区、来安、全椒、南京浦口区。 1992年,滁州、滁县地区合并,设立地级滁州市,辖原滁州琅琊、南桥、来安、全椒四县和天长、明光、定远、凤阳四县后来添加到其中。 C性。在一定时期内,滁州还辖今南京市江浦县(今浦口区)、六合县(今六合区)、今江苏省盱眙县等地区。城市建设 编辑本段三、城市布局 1、城南新区(花园路以南、滁州南站以北、京沪铁路以西、西建路以东) 2、政务新区(同乐路以南、滁州南站以北)龙蟠大道以北、南桥中路以西、中都大道以东) 3、城东新区(世纪大道以南、珠江路以北、杭州路以西、灵溪路以东) 4、琅琊新区(世纪大道以南、珠江路以北)世纪大道、清流河以北、灵溪路以西、西涧湖以东) 5、南桥新区(京沪铁路以南、全椒县以北、淳宁路口以西、马楚阳高速以东) 6、城市新区(永阳路以东、以南、世纪大道以北滁州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市委驻安徽省滁州市龙蟠大道。 4.1 滁州市辖区概况 市辖区名称 面积(万平方米)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车牌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驻地 行政中心街道办事处 乡镇 方言 琅琊区 180.79 31.04 239000 皖M0、皖M1、皖M9 , 万马, 万 MB 341102 琅琊新区扬子街道办事处 琅琊街、清流街、扬子街、西间街、东门街、西门街、南门街、北门街 江淮文华 南京小片南桥区 1187.11 25.19 239000 WanM0, WanM1,万M9、万马、万MB 341103 南桥新区武夷镇大望街t 武夷镇、姚浦镇、石基镇、沙河镇、祝龙镇、大柳镇、张广镇、黄泥岗镇 江淮普通话 南京小片 4.2 滁州市所辖县 滁州市所辖县概况 县名面积( 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车牌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驻地行政中心 乡镇 方言 来安县 1481 49 239200 安徽 M2 341122 新安镇塔山中路、新安镇、岔河镇、半塔镇、水口镇、大营镇、雷官镇、石关镇、顺山镇、三城镇、独山乡、阳营乡、漳山乡 江淮普通话 南京小片 全椒县 1572 45 239500 安徽 M3 341124 儒林街道 香河镇 香河镇,十字镇、古河镇、大树镇、武冈镇、马厂镇、石陂镇、西王镇、六镇镇、二郎口镇江淮官话南京小片定远县2998 93.8 233200 安徽 M5 341125 城东新区 鼎城镇 鼎城镇、路桥镇、鸥塘镇、张桥镇、江集镇、朱湾镇、连江镇、仓镇镇、永康镇、池河镇、桑涧镇、大桥镇、吴圩镇、界牌西三店镇、三河集镇、能人乡、二龙乡、方港乡、堰桥乡、付小乡、七里塘乡 江淮普通话 合肥小片 凤阳县 1949.5 73 233100 万 M6 341126 府东街 府城 西泉武城店镇府城镇、六福镇、大庙镇、银涧镇、宗铺镇、红心镇、板桥镇、官塘镇、枣乡镇、临淮关镇、大西河镇、小溪河镇、黄湾乡 江淮官话、中原官话 4.3 县级市 县概况滁州市辖级市 县级市名称 面积(万平方米)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车牌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驻地行政区划中心管辖 街道办事处辖镇 方言 天长市 1770 62 239300 万M4 341181 广陵路 天长街道办事处 天长街道 秦栏镇、通城镇、茶涧镇、大同镇、杨村镇、石梁镇、金鸡镇、野山镇、郑集镇、张浦镇、新街镇、永丰镇、万寿镇、仁和集镇 江淮普通话 扬州小片 明光市 2335 64.3 239400 万M7 341182 广场路 明光街道办事处 明光街道、明东街道、明西街道 明南街道 三街镇、关店镇、涧溪镇、石坝镇、苏乡镇、桥头镇、古陂镇、潘村镇、留乡镇、继来桥镇、女山湖镇、张八岭镇、薄岗乡江淮国语南京小电影蔚然神秀湖注:(1)行政办公场所琅琊区、南桥区近期将搬迁至琅琊新区、南桥新区; (2)安徽车牌M8开头的都是出租车,不包含车牌号 输入您选择的车牌; (三)凤凰街道办事处,由滁州经济开发区托管; (4)相关数据引自当地政府官方网站。编辑本段 5.自然地理 5.1地形 滁州市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滁州市、来安市、全椒县和天长市部分地区属长江流域,明光市、凤阳等县属淮河流域。全市地貌大致可分为丘陵区、丘陵区和平原区三种类型。地势西高东低。市内最高峰为南桥区北军岭,海拔399.2米。山丘周围分布着平台和起伏的区域。赣港地区主要平原地区为楚河、胡河沿岸地区。艾河及女山湖、高邮湖湖滨地区。 5.2 气象水文 滁州市地处江淮丘陵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特点可概括为:冬季寒冷少雨,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阳光明媚清爽。全市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最高气温20.1℃,年平均最低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梅雨期持续23天。年日照总时数2073.4小时。初霜在11月4日,末霜在3月30日,全年无霜期210天。 5.3 楚河两岸河流 琅琊县城及市区南乔莱安焦定远凤阳天长明光河清流河、沙河清流河、楚河、沙河来安河、楚河、清流河、向阳河、石河、楚河、湘河、马场河、关坝河、赤河、姚河、天河、马桥河、淮河、板桥河、小溪河、濠河、天河、赤河、白塔河、铜龙河、秦兰河、船桥河、杨村河、淮河、湖港河、赤河、南沙河、涧西河、石坝河流域、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 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 5.4 湖泊水库 县市 琅琊 南桥来安、焦定远、凤阳、天长、明光湖、西涧湖、凤凰湖、五五五花园湖、高邮湖、伊湖、蓝泥湖、阳湖、沙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荷花池、磨山湖水库金外大桥沙河基、金外大桥、黄黎树、德胜、廊峰、六陈、ZH安木山、红石沟、独山、红花桥、二郎屯仓、釜山、萧山、车冲、石湾、大河桥、东四港、陈营、平阳、莲子山、红枫、兴港黄梨树、上十八、土桥、马场、岱山、醉极、三湾、凤蟾、赵店、官渡、东风、瓦山城北、解放、大石塘、七古正、双河、大峪、芝麻、孙集、菜桥、万笋、小里、仓东、南店、桑涧、新集、浪峰、墩子王、岱山、黄桥、青春灯、芦塘、凤阳山、关沟安乐、大同、六条、跃进、尚武、魏桥、釜山、三墩、中坝、船桥、高峰、东风、墩子、刚臣、大尖口、官塘尖、小洼子、裕兴、官桥、大洼子十八、林东、燕子湾、分水岭 5.5 山脉县及市区琅琊南桥来干轿顶 距凤阳天长明光山、琅琊山、皇甫山、张八岭山、五龙山、玉屏山、江淮分水岭、九山、凤阳山、五丈八岭山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