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壮族过年习俗
春节是壮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除夕夜吃完丰盛的晚餐后,人们聚集在火坑周围等待新年的到来,以求让新年保持生机。到了时间,人们立即烧香、点燃蜡烛,并在祭坛上献上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放鞭炮。在许多地方,壮族妇女立即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水、河边打“新水”,以求吉祥。人们提着灯笼,涌向寺庙烧香烧纸。
节日活动
放鞭炮、祭灶神、打新水、牛歌迎新春、争鸭头等
节日食品
猪肉、全鸡、粽子、汤圆、米酒
五色糯米
五色糯米,又称花米、青米,是壮族人民最喜爱的食品之一。它是用枫叶汁、紫青草汁(壮语称“克沾”)、红草汁(壮语称“克邪”)、黄花汁(壮语称“花麦”)浸泡糯米而成。壮语)。蒸成黑、紫、红、黄、原色(即白色)。五色糯米,色香味俱全。蒸出来的糯米,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五彩斑斓,非常漂亮。其香气自然芬芳,十分可爱。其味道鲜美,醇厚温和,微甜,非常可口。五色糯米在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可以保存多天而不改变其色泽和风味。有的人一次蒸十几二十斤,一次吃不完,就晒干储存。当它是我吃的时候,他们会炒或煮,并添加一些调味料,使其味道更鲜美。五色糯米象征着吉祥、吉祥。除农历三月初三外,人们还在联谊日、中元节、甚至过年时制作五色糯米来吃。
壮族特色-白切鸡写真集
驼背粽子
每逢春节、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驼背粽子”。做法是将优质糯米泡软,用粽叶包裹起来。包时,将绿豆沙或拌有调料的肉条放在糯米中间,包成两端平、背面中间鼓起的形状。 “座头粽”大的重二至三公斤,小的重一公斤。它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烹饪,是节日的绝佳礼物。
风魔饭
>每年正月,广西靖西月乌、胡润地区的壮族,总爱吃“丰摩”米饭。 “丰馍”是壮族特大号粽子。腊月二十八,姑娘们将糯米筛入水中,浸泡一夜,捞出,沥干水,与盐、五香、胡椒、姜等调料拌匀,再加上大片的“冬精”(一种叶子大,可以用来包裹食物的植物)组合起来,包裹住“风魔”。有的“冯莫”是用绿豆做馅的,有的是用猪腿或鲜猪肉做馅的。形状如竹筒,有的也呈方形。除夕夜放灯时,姑娘们从大铁锅里取出大“风魔”,放在大厅的方桌上。正月十五,出嫁的姑娘们都回娘家,欢聚一堂,过一个“封魔”的日子。等人。正午三刻,人们就开始吃“风馍”。老父亲或老母亲打开“风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发。全家人和亲戚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尽可能多地吃完父母给他们的“风魔”。老年人表达对父母的敬意,祝愿他们长寿。这种习俗据说始于北宋,至今仍代代相传。这是尊老爱幼的文明习俗。
酒与食品
壮族人使用自制的水和酒。加鸡胆的酒称为鸡胆酒;用鸡杂碎酿制的酒称为鸡杂碎酒。加猪肝的酒称为猪肝酒,统称“酒食”。
鸡胆酒
将新鲜鸡胆汁倒入水和酒中即可食用。鲜鸡胆一个,可酿酒2两左右。如果酒太酒多则太淡,酒太少则苦。鸡胆酒苦中带甜,入口余香,回味无穷。
壮族五色糯米册
鸡杂酒
将煮熟的鸡肠、鸡肝、鸡心切成块,放入酒杯中,倒入酒。喝这种酒时,应一口气喝完,将鸡内脏留在嘴里慢慢咀嚼,不仅解酒,而且味道鲜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