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经常应酬、应酬。保持规律的饮食并不容易。因此,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肠胃问题。 。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早上起床一点也不觉得饿,一日三餐都吃得像完成了一项任务,到了吃饭的时候,我感觉饱了。消化仍在胃中。”事实上,这是早饱的表现。所谓“早饱”,是指进食量低于正常量而产生的“饱胀感”,甚至出现腹胀、反酸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化不良”。更具体点来说,就是“胃动力”出了问题。

那么,什么是“胃动力”?我们必须从胃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开始。从解剖学角度看,胃分为四个部分: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来自一个从生理角度来看,分为近端胃(胃体近端1/3)和远端胃(胃体远端2/3及胃窦)。近端胃主要负责容纳和储存所吃的食物、调节胃内压力和加速液体的排空;远端胃负责混合和研磨食物,并促进固体食物的排空。

胃体上中1/3处有一个“起搏点”。顾名思义,它负责刺激胃的运动。该起搏器每分钟发出三个脉冲波。在脉搏波的作用下,胃的平滑肌开始收缩。这种收缩从贲门传播到幽门,收缩幅度逐渐增强。在这种有规律的收缩的驱动下,胃内容物逐渐排空到十二指肠。这个过程称为“胃排空”。简而言之,胃动力是指胃排空的能力,胃动力不足是指胃排空的减慢。正常的胃排空时间为四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吃完饭后四个小时左右,食物就已经排空到十二指肠了。

那么,“早饱感”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是因为近端胃容纳和储存食物的功能下降,进食后无法正常放松。患者会感到饱胀,通常伴有嗳气、腹胀,甚至恶心、呕吐的症状。根本原因是胃排空减慢导致一系列消化不良症状,我们称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人体健康。早饱、腹胀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食量明显减少,势必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吸收。正常营养。饮食习惯越不正常,越会影响胃蠕动。此外,胃排空减慢还会导致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更长,胃酸分泌增加,造成粘膜损伤。时间长了,很可能会发生胃炎。胃炎会进一步减慢胃蠕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胃动力明显减弱的人,可以使用一些促动力药物来刺激和加速胃排空。目前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主要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胃动素激动剂和胆囊收缩素拮抗剂四大类。多潘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促动力药物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多潘立酮。它是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阻断多巴胺对胃肠道平滑肌和胃肠道平滑肌的抑制作用。d 通过与多巴胺受体结合促进胃肠蠕动。对于有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多潘立定片能有效缓解早饱、上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临床安全性良好。

为了应对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在平时的饮食习惯上稍作改变。

○少食多餐,减少每餐的份量,在两餐之间添加一些零食,避免过饱或饥饿。

○避免吃太油腻的食物,因为油在胃里停留时间太长,容易引起腹胀。

○应尽量避免烟、酒、辣椒、茶、咖啡、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食物。

○饭后不要立即躺下,睡前避免进食。

○除非必要,尽量不要服用会引起消化不良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抗焦虑药、安眠药等。

对于习惯性消化不良的人来说,要多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定时吃饭、定时吃饭,这样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帮助消化腺分泌,促进消化。饮食时注意心理卫生。愉快地进食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增强消化功能。相反,吃饭时心情不好,会抑制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蠕动,导致消化功能下降。科学饮食,及时遵医嘱。相信这样不但能治愈长期消化不良的症状,而且还有效。治疗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