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青岛游客多吗?

2021年7月来青岛旅游的人会很多。具体游客数量不详,但每年夏天都有很多家长、孩子和学生来青岛参加啤酒节假期里还可以去海里洗澡。因为青岛比其他城市凉爽。

2.今年五一到青岛旅游的游客会很多吗?

如果一日有可能,建议黎明时分出发(游览大部分主要景点)。顺序是栈桥(20分钟)、中山路15分钟、天主教堂(15分钟)、总督府(10分钟)基督教堂(20分钟)信号山(一小时)海洋大学玉山校区(30分钟)网红大学路拐角处的城墙(5分钟) 海军博物馆(1.5小时) 鲁迅公园(15分钟) 海底世界(1.5小时) 步行到八大关就可以看到公主楼和花石楼(1小时) 东海路太平角(一半一个小时)五四广场(十分钟)奥帆中心(十分钟)回酒店睡觉,体力够的话可以走完全程< /p>3.现在青岛游客多吗?

每年国庆假期,都有很多游客来到美丽的青岛。金秋十月,是青岛最美的时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红瓦。青岛碧海现交通便利。地铁已开通至以下区市的线路。游览市区时,可乘坐地铁前往西海岸新区游览。这里有琅琊台,还有航母基地。我们在青岛等你。

4.现在你还敢去青岛旅游吗?

2021年12月去青岛旅游相对安全。2020年10月青岛、2020年12月平度发现疫情后,很快得到控制。青岛2021年全年无新增已发现本地病例。青岛目前非常安全。火车、公共汽车和航班均正常运行。低风险人群只需出示健康码,中高风险人群需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

5.青岛游客多吗?

青岛人其实很多。当你觉得青岛人很少的时候,也许那时候很多人都在工作。另外,青岛的旅游景点很多,来青岛的游客也很多。比较分散,而且每个景点的风景也都很好,所以不会有太多的人聚集在一个景点。还有一个原因是青岛多山,绿色植被很多,给人的感觉是视线里人不是太多。有感觉了!总之,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岛会越来越好!我们都欢迎全国各地朋友来青岛参观考察!

6.现在可以去青岛旅游吗?太棒了。只要采取正常防护措施,来青岛旅游是没有问题的。九月来青岛,可以欣赏到碧海蓝天、红瓦绿树。阴凉凉爽的微风。这个季节刚刚开启,大量优质海鲜上市。为什么不让您大饱眼福呢?各大酒店也推出特价房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因此,9月份是去青岛旅游的最佳时间。

7.青岛游客多吗?

在接待外国游客方面,青岛这座岛城依然一枝独秀,接待人口125.8万人。相比之下,省会济南仅接待了28.5万人。不仅远远落后于青岛,也远远落后于烟台、威海。青岛、烟台、威海、济南无疑是山东旅游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无论是吸引的国内外游客,还是旅游外汇收入,都处于领先地位。此外。泰山所在地泰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收入约1.7亿美元。日照、潍坊、济宁、淄博、临淄等地旅游经济也较好,菏泽、德州、滨州、聊城、东营、枣庄旅游经济相对较差。

总体来看,青岛的旅游经济无疑是非常强劲的,以其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浪漫多彩的海洋风情和独特的旅游文化而闻名。因其历史和文化而闻名国内外。境内崂山、八大关、青岛啤酒博物馆、栈桥、极地海洋世界、奥帆中心、五四广场、第一海水浴场等景点吸引8.7万人次游览每年ngdao

地理历史 青岛,中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中国十大商贸城市之一,荣获“企业家满意奖”。青岛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之一。青岛是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青岛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2005年,青岛荣获“中国公众最向往的城市”第一名。青岛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主办城市,是中国的“帆船之都”。青岛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清道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青岛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这是一座独特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总长度(含岛屿海岸线)870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730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4。海岸蜿蜒,散布着岬角和海湾。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40.9万人,其中市区面积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万人。青岛位于北温带蒙索该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和东南季风、洋流和海洋水团的影响,市区具有显着的海洋性气候特征。空气湿润,气温适中,四时分明。春季气温上升缓慢,比内陆晚一个月;夏季炎热潮湿,但不闷热;秋季,天气高凉,降水少;冬季,风大,气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历史沿革 青岛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 6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东周时期,即墨建城,是当时山东第二大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巡视琅琊台(现青岛胶南市)。在秦朝时,徐福曾率领船队从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步骑山“祭神人角门宫”,并在胶州湾畔的女孤山设立九间明堂,祭天祭祖。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繁华城镇,原名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筑城,标志着青岛建设的开始。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使团案”为借口,出兵占领青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的军事殖民统治。 1919年,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光复青岛”。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成立胶澳商港督办署,直属北洋政府。 1929年7月,青岛特别市成立。 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管青岛,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1986年,青岛市被单独纳入国家计划,并赋予相当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经济发展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青岛已形成电子通信、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据初步计算,t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亿元,增长16.9%,创1994年以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4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9.75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11亿元,增长16%。三大产业比例为6.5:51.9:41.6。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0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位。 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6.34亿元,增长35.1%;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3.06亿元,增长23.4%。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 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亿元大关,达到865.91亿元,增长15.8%。 2005年,秦道地区(含中央、省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0.22亿美元,增长22.4%,其中出口19美元,进口4.22亿美元,增长23.1% %,进口额136亿美元,增长21.4%。 2005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530个,增长4.4%,合同外资95.45亿美元,增长42.1%。外商直接投资36.56亿美元,增长13.1%。青岛与19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截至2005年底,共有7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项目142个。青岛农业资源丰富,盛产粮油、林果、畜牧、水产品。平度大泽山葡萄享誉国内外。青岛海域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土壤肥沃,饵料丰富。多种水生生物生活繁殖的有鲷鱼、黄鱼、鲈鱼、鲍鱼、牡蛎、库鱼虾、扇贝、海参、蟹、海螺等。 2005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万吨):粮食315.02,其中:小麦153.55,玉米147.86,花生50.39,蔬菜579.21,水果73.73,肉类81.94,其中:猪肉28.07,家禽45.55,牛羊奶50.82,禽蛋38.63,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凭借公平的市场秩序、良好的社会治安、舒适的生活条件、高效的政府工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有保障的人身财产安全等良好的投资和居住环境,荣获“企业家满意”称号。青岛拥有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一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元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香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七力集团等。青岛啤酒具有百年生产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039亿元;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著名品牌企业。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的青岛,拥有中国大陆唯一的世界影响力百强品牌海尔。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4种,中国驰名商标15个,有5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证书。管理奖。青岛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截至2005年底,全市有金融从业人员3.5万余人。全市有中资金融机构20家,其中营业机构、储蓄网点1180家; 9 外资金融机构银行类机构,其中营业机构6家,代表处3家;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各 1 个。本外币存款余额284924.00万元,比年初增加428.15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232.8亿元,比年初增加319.06亿元。今年的。全市有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39个,证券服务部3个;期货经纪公司2家,期货经纪营业部5个。境内上市公司10家(已发行股票11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 12家上市公司合计募集资金124亿元,股票资金交易额563.6亿元;全市有18家内资保险分公司,保险分公司(销售部64个,营销服务部82个;保险经纪公司21家,保险代理公司45家,保险公估公司12家,外资保险分公司2家,代表处3家。全年累计保费收入49.57亿元,比上年增长4.2%。青岛拥有25个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机构。国家重点综合性海洋高等院校中国海洋大学就坐落于此。拥有中国国内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座集海洋科学研究、国际学术交流、人才辈出的城市。打造东方海洋科学城。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0人。精心打造“人才、智力、融资”融为一体的高效智力引进模式,情报引入辅助导航的作用是独特的。两年来,共实施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项目119个,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37人次,组织出国培训298人次。截至2005年底,青岛大学软件控制有限公司、青岛天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分别被授予国家级人才引进示范基地。我市还有省级引智示范基地3个、市级产业引智示范基地6个。 ;共有5名外国专家荣获国家“友谊奖”,6名专家荣获山东省“齐鲁友谊奖”,90名专家荣获青岛市“琴岛奖”。中国青岛·国际人才创业项目洽谈会连续举办4年 招商引资人才智力,加快构建高效的“人才(人才)-项目(智力)-融资(融资)”国际化人才创业一体化创业机制,累计达成合作意向989项,签约116项已正式签约,其中投资项目14个,外资总额9085万美元。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是国务院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西岸,背靠环渤海经济圈。是建设“大青岛”战略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极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点。开发区自成立以来,遵循国际惯例,科学规划,高标准区域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资近300亿元,建成了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位于该区的世界最大亿吨级港口前湾新港,拥有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深水码头和连接世界各地的100多条远洋航线。开发区努力营造适合现代人工作、生活的优美环境。目前,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2平方米。荣获“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等称号。 2004年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截至目前,已有来自20多个省市的客商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来投资,投资总额超过9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多家在这里投资了50多个项目。开发区围绕青岛新型工业化中心建设,立足自身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初步形成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六大产业集群” 、仓储物流、高新技术。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商务部最新组织的54个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青岛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和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位列全国前四。其中分类各项指标中,社会环境状况指数居全国第一,人力资源、供给水平、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均居全国前三位。青岛开发区作为青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气候宜人,自然风光优美。无与伦比的美丽海滨风光,迷人的风景让您流连忘返。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拥有迷人的海滨风光和金沙滩、银沙滩、连三岛、竹岔岛等景点。这里以影视文化传媒产业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开发已正式启动。青岛保税区 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经海关总署验收合格,于1993年3月29日正式投入运营。等部委。是黄河流域唯一的保税区。具有“内关外通”的特点,实行“海关自由”。 “证、免税、保税”专项政策,主要发展培育国际物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展览、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等功能。 2000年以来,青岛自贸区不断创新机制,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投资自由区”和“全方位服务区”。自由代理服务区”。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率先获得ISO9001和ISO14001双认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全国保税排名垫底跃升d区进入先进行列。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家企业入驻,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4家。 2005年,青岛自贸区以国务院批准青岛开展“区港联动”试点为契机,创建并实施了“区港联动”发展新模式,打造了国际贸易市场。橡胶、矿权、矿产、棉花、纸浆、建材等综合市场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经济辐射和对外开放示范作用; 2005年11月11日,“区港联动”试点——青岛保税物流园区成功启动,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闭关运营,青岛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港口区。未来,青岛自贸区以区港联动为主体,以港口国际物流为核心,以出口加工和国际贸易展览及市场体系建设为动力。将发展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市场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努力建设保税港区,加快迈向自由贸易港区,打造桥头堡推动黄河流域沿线开放。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 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2001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先进区; 2002年通过国家认证l 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2003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火炬计划实施15周年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先进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荣誉称号;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国家创业服务中心认证,软件园通过“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创业服务中心; 2005年,国家通信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落户该区。青岛高新区遵循“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原则,打造以软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的产业。突出产业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吸引了海尔、朗讯、海克斯康、清华紫光、山东东软、爱立信浪潮、肯特生物、奥海生物、黄海药业、金谷镁业、迪科液晶、汉缆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入驻。新引进朗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IBM软件评测中心、迪恩迪研发中试生产基地、大学软件控制研发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25研究所等39个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加上高校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国家海洋局等机构落户区内,青岛高新区已成为科技资源相对集中、自主创新的区域。青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青岛高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合作与法国布列斯特高科技园区和韩国京畿道科技园区合作。与其他国际高科技园区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区域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建成创业大厦、科技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生命科学学院、软件园等8个综合性专业孵化器,孵化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比较完整的创新创业体系已经建立。青岛出口加工区 青岛出口加工区位于青岛对外开放前沿城阳区。城阳区是青岛市航空、陆路交通枢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加工基地、国家生态示范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和新材料产业基地。青岛出口加工区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12月通过海关总署等八部委联合验收。核心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高外”项目。该加工区实行特殊实行“境内关、出境关”政策,采取“一申报、一查验、一放行”的通关模式。货物通关方便快捷,非常适合“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出口加工企业来区内发展。青岛加工区成立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开发建设。已完成投资8亿元。基础设施达到“九通一级”。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了美国、德国泰科电子。斯蒂尔电动工具等多项重大项目。 2005年,青岛出口加工区投资规模达到3亿美元,在全国13个加工区中位居第二,跻身出口57强。t 国内加工区。已有10多家企业开始生产。城阳区围绕充分发挥青岛出口加工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红岛集团在青岛“三点布局”城市框架中的发展,以产业配套区、辐射带动区、生活区为基础,建立了配套产业区、辐射带动区、生活区。关于出口加工区核心区规划的研究服务区实行四位一体、配套联动、重点突破、全面启动的发展模式,力争用3-5年时间将其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出口加工区,并逐步建成形成环胶州湾、山东半岛产业带。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和承载世界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青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 青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成立1999年3月,经商务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农业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它是全国唯一位于县域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水平测试区。试验区总面积3166平方公里,试验区中心区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加工区位于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内,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3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70公里,距交通大学70公里。青银高速公路、同江至三亚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出入口,交通四通八达。先行区坚持出口食品加工定位,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引进农产品。国内外粮油、水果、蔬菜、畜产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聚集,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和先进技术成果吸收的聚集地。消化中枢。该片区规划包括食品加工区和综合工业区两大片区。其中,综合工业区设有电子工程、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生物工程等项目区,适合各类项目建设。自成立以来,试验区已投资2.6亿元,完善9.8平方公里中心启动区的道路、供水、污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成22万伏变电站一座和日常服务设施已建成2万吨级污水处理厂一座,具备处理能力接手各种项目。目前,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比利时、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客商已在区内投资项目60多个,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利用内资6.6亿元。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技术、机械电子、家具制造等产业初具规模。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岛市设立6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是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墨经济技术开发区、莱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度市经济技术开发局t区、胶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六大开发区设施基础完善,投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吸引众多外商前来投资办厂。交通通讯 青岛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我国黄河流域和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交通枢纽。拥有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码头,有97条航线通往450多个港口。国际航线,每月有419个国际航班飞往世界各地。 2005年,青岛港年吞吐量突破1.8亿吨大关,达到1.87亿吨,位居全国第五位。其中矿石吞吐量6400万吨,居全国第一;进口原油吞吐量2380万吨,NKK中国第一;外贸吞吐量1.4亿吨,位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准箱,达到631万标准箱,位居中国第三,继续保持全球前15名;港口外向度达75%,位居全国第一。青岛航空运输保持快速增长。 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万人次,增长15.43%;航空货邮吞吐量12.3万吨,增长18.1%。已开通直飞东京、大阪、福冈、首尔、釜山、大邱、巴黎(经停上海)、欧洲7国(经停北京)、新加坡、曼谷、香港、澳门等19条国际(地区)客货航线、法兰克福航班即将开通。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50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610个航班。青岛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至此,青岛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柳、西柳、下商、蔚来、同三、青银、206国道、前湾港疏港等9条高速公路。公路总里程达到525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六十分之一、全省公路总里程的六分之一。目前,青岛高速公路的数量、长度、密度以及占全部公路的比例均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已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沿海高速公路是青岛交通运输体系的主要骨架之一。工程北起青岛即墨市凤城考老坝东端,途经即墨市、崂山区、市南区、黄岛区、胶南市,止于胶南市。 204国道李镇柳树地村附近。滨海公路总里程约169公里,项目总投资约总投资37亿元,建设工期2年。计划2006年底建成通车。青岛邮政、电信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7.02亿元,增长32.4%。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完善。 2005年,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4.3万户,增长27.7%,使用时间达到275.6亿分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20.16万门,增长6.28%;市话用户数达到227.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增加到383.64万户。 \ 旅游观光 青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f 中国和海外游客进出中国的主要口岸。青岛三面环海,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有特殊的历史积淀。青岛早在20世纪初就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美丽的海滨风光,起伏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光,典型欧式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的名人故居近代历史文化、现代化度假会展条件,青岛这座山、海、城融为一体的中西合璧之城,已成为中国最美的滨海风景区和著名的度假、休闲、观光、旅游胜地。国内外商务、展览。历史文化欧陆风情保护区 隐藏着众多文化遗产美丽的风景之中,承载着青岛百年沧桑、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丰富内涵。城市多元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百年老街、欧式别墅区以及众多充满海情调、韵味、浪漫的海湾、沙滩、浴场,形成了独特的欧式风情区。青岛历史上留下了20多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了欧洲风格的城市景观。代表性建筑有原德国总督官邸、海军上将大厦、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八大关别墅区等。每座建筑都书写着一段历史,诠释着一个故事。许多中外电影、电视剧都曾在这里拍摄。春、秋、冬、夏,一对对身着婚纱的新婚夫妇漫步在八大关、海滨长廊,拍照留念,许下“海誓山盟”的誓言,然后离开。寻找他们浪漫而温馨的蜜月余味。日新月异的东部城市旅游区 东部新城是青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岛市政府大楼、新城区标志性建筑五月风、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馆均在此区域。横亘东西的旅游滨海长廊、东海路、香港路、澳门路连接汇泉广场、中华文明雕塑街、五四广场、音乐广场、雕塑园等一系列景点,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滨海城市旅游景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拥有错落有致的度假别墅群、沙坡平缓的海滩、海滨雕塑园、海豚表演馆、国际啤酒城、高尔夫球场等一大批现代文化、体育、娱乐和休闲设施。体育场馆、国际公司等休闲设施已开工建设的会展中心、文化博览中心、世纪广场、体育中心,以及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现代艺术中心、游艇帆船俱乐部等项目,使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成为集观光、度假、节庆、运动于一体的综合度假村。崂山国家风景区 崂山风景区位于青岛东部黄海之滨。由9个风景旅游区、5个风景修复区和外陆海风景区组成。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为中国大陆海岸线最高点。该峰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道教名山”。是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文明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配给站点。崂山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这里曾是中国道教传播的重要场所,被誉为“世界道教第二丛林”。岩石造型独特,千姿百态,堪称“天然雕塑”。 “公园”;树木茂盛,生机勃勃,古树名花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矿泉水、海底玉石等享誉国内外。青岛市郊旅游资源 青岛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十分丰富。琅琊台,龙湾湾赏月观浪的古老风景区。始皇帝三下东游,大喜而去,再也没有回来。越王勾践在此筑台统一诸侯、徐福启航东渡日本。天横岛,西汉五百烈士。还有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山石林、春秋战国齐长城遗址等。 2005年,青岛接待境外游客68.4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15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49.0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2.6亿元;旅游总收入256.6亿元。生活与环境 青岛新区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现已成为青岛市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昔日的破旧房屋已被优雅的住宅区和鳞次栉比的高楼所取代。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保护城市青岛坚持“创造优美环境,建设宜居之所”的理念,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居住住房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创造了美好生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个性突出、山海秀美、环境洁净、功能齐全、生活舒适的环境。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先后荣获联合国和国家人居环境模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青岛已成为人类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之一。城乡居民人口持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0元,增长16.5%;人均消费支出9883元,增长9.8%,恩格尔系数37.6%。农民人均纯收入5806元,增长1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37元,增长11.4%。社会工作者平均工资15616元,增长16.1%。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96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9.54平方米。

9.现在青岛游客多吗?知乎

青岛地貌为丘陵地貌。城市里的道路不像国内一些城市,都是从南到北。这条路有很多转弯,所以对于外地人来说有好处。来青岛旅游的人都认为青岛的路不好行走困难。这句话慢慢流传开来,所以没来过青岛的人都认为青岛的路很难走。其实青岛当地人并不知道。我觉得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青岛也是如此。如果你在青岛遇到问路的人,你不会像其他城市的人一样告诉你东南、西北,告诉你后、左、右。移动!这也是青岛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