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国际旅游节

人气很高。旅游景点基本都满了。珠江游轮码头上排起了长队,欣赏珠江两岸的夜景。终点是广州的地标建筑广州塔。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游客们去观光游览。

北京路步行街也挤满了人。小吃街上所有的店铺都要排队拿号、等桌子。吃顿饭不容易。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这场面堪比春节。茉莉花市期间的场景。

2.在广东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2021大湾区科学论坛将于12月11日至13日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全体会议将于12月11日举行的会议将包括开幕式仪式和高层论坛。拟邀请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负责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国际组织负责人致辞。还将邀请中外顶尖科学家嘉宾做主题演讲;分论坛包括生命科学论坛、网络通信论坛、可持续发展论坛、海洋科学论坛、纳米科学论坛和工业技术软件论坛。

3.广东国际旅游节心舞大海

我们爱黑夜里的星星和点点滴滴。

我们热爱大海,热爱大海的汹涌与汹涌,请欣赏大海中舞动的星星。

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

深圳沙井金蚝节(宝安区第十八届沙井金蚝美食民俗文化节)

时间:2021年12月24日-2022年1月2日

<作为一个金蚝节是广东旅游文化节和深圳市“一区一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功举办十七届。其品牌影响力从深圳辐射到广东,又从广东辐射到全国。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旅游节庆活动的范围,成为“魅力蚝乡、古沙井”的一张闪亮名片。

煎、炭烤、炸。尝试如何吃100种牡蛎,参观古集市艺术节,欣赏民俗文化展览,聆听星空音乐会。还有很多活动等着你。

5.广东旅游节

广州“文博会”,文化“广交会”。作为广州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2021广州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广州文化产业博会”)将于12月4日至6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展馆举办。

关于12月1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1年广州文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广州文博会筹备情况、主要亮点、保障措施等,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本届文博会由广州市政府主办,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本届展会以“新业态、新消费、新文旅”和“数字科技赋能湾区文化”为主题,聚焦数字文化产业,重点展示数字文化新业态成果。文化金融、影视音乐、艺术品交易、动漫游戏等。

01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林波政府:将广州文化产业博览会打造成全国性文化产业交易平台

新闻发布会上,吴林波介绍了本届文博会的举办背景和目标、主要内容和亮点。省市领导先后对如何办好本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作出批示。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要把文化产业博览会办好、高水平、办出特色。

2021广州文博会主要活动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数字文化旅游新业态成果展、演艺影视展三大主题展、2021广州国际旅游展,面积约6千平方米,加上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漫画节以及即将举办的中国(广州)艺术博览会等文博系列活动,展览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四大亮点

01

突出会议市场化。围绕文交会交易特点,组织行业发布、项目推介、产融对接、签约交易等活动,吸引龙头文化企业和高端文化产业交易项目参与展览。本届文博会将签约重大项目约13个、投融资项目10个、投资项目15个。启动仪式上,10个合作项目将集中签约,合作投资金额达1000亿元。

02

新产品、新业态齐聚。以数字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展会,展示科技赋能、非遗传承、文化遗产、民宿生活、红色旅游等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新趋势。

03

湾区文旅融合特色明显。以“湾区文博会”为背景,部分企业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同时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戏剧大会,共同打造湾区文化、旅游、产业、金融生态圈。

04

高端文化产业资源聚集。我们特别邀请了紫荆花文化集团、中央文工团、国内各大芭蕾舞团、省市大型文化企业等多家国际国内重点企业和机构参展,并召开文化和旅游部直属文艺团体第三次推介会,举办院线原创剧目推介会等活动,精彩纷呈。

02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晓毅:办好广州文博会,打造文化产业高地

朱孝义在发布会上介绍,“办好‘广州文博会,打造文化产业高地’已写入省委全会报告。今年文博会克服困难,在常态化防疫和疫情防控下,线下举办”。控制条件与展览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广州市委、市政府推动文化综合实力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一步。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届文博会预计将发挥以下作用:

01

发挥文博会的“龙头”作用。突出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和优质文化项目和旗舰产品,邀请众多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参展,展示行业发展情况,树立行业发展标杆,推动文化企业成为更大更强。

02

充分发挥文博会的“引擎”作用。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文化产业对话、交流与合作。湾区,打造文化产业跨界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的行动与交流。

03

充分发挥文博会的“聚集”作用。搭建宣传展示、对接交易平台,服务文化产业发展。

04

充分发挥文博会的“催化”作用。发布文化企业30强、文化产业园区20强名单,培育壮大广州市龙头文化企业和产业园区。

此外,本届文博会将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媒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通过举办文博会,增强文化产业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展示广州文化产业的生动形象。

朱小艺表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拉开了2021年广州文化产业博览会系列活动的序幕通讯。未来一周多时间,将举办近10场2021广州文化产业博览会系列发布。 。

6.广东旅博会

旅博会吸引了近2万名国内外专业买家,举办了近50场主题、专业活动,开辟了专业展览新格局,深化了行业交流与合作。

其中采用预约配对系统,提高展商与采购商的配对效率。 “展前了解预约、展中沟通意向、展后落实交易”的模式得到了展商和采购商的认可。

亚洲旅游交流中心、湖南省旅行社协会、珠海市旅行社行业协会等旅游协会及相关团体组织当地优质旅游团参加提高展会采购商质量和数量。

此外,还举办林芝旅游资源推介会、马来西亚旅游推介会、巴尔干华南推介对接会等20场主题推介活动,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7.元旦广东旅游

百万葵园——一站唤醒你的少女心!跳来头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新垦镇的百万葵园,是广州少有的以向日葵为观赏植物,设计为超大型主题花园的公园。顾名思义,花园里有很多种类的向日葵。这里有成片的金色向日葵,经过精心的规划,一年四季都有向日葵盛开可供观赏。以前只见过主人家种一两株下垂的向日葵。看到这样的人真是太震惊了葛花海。便头来

8.广东旅游文化节

1.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中传统的农历新年,俗称“元旦”。过年,又称过年、过年、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起源于殷代,商朝始末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古代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或者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正月初一,包括除夕和正月初一Unar月为高潮。

2.上元节

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和下元节(水官节)统称为三元。

元宵习俗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据一般资料和民间传说,西汉时期正月十五就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辛夜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乙”。这一活动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神的前兆。但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成为民间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温馨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我包括外出赏月、点灯放火、猜灯谜、一起吃元宵、拉兔灯笼等。此外,许多地方的元宵节还包括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

3.清明节

清明,一个节气,清明节的简称,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春雨震春,清谷清谷”。 ,后来又合并了吃凉食的习俗:清明节下大雨。参见《荀子·解业》:“空一而静,谓之清明。”

4.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在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落(长江中下游及东南亚地区)。th) 举行图腾祭祀节日。春秋以前,百越之地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来,因为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统治者就把端午节定为节日。纪念屈原,树立忠诚爱国的标签;有些地区还纪念伍子胥、曹娥等人。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

5.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乞巧节或七姐生日,起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和东亚国家的传统节日。从传说中走来牛郎织女的节日为农历七月初七(日本明治维新后改为公历7月7日)。

由于这一天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女孩,节日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乞巧的东西,所以人们把这一天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或“女孩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中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端午节或团圆节,是我国多民族及汉字文化圈国家所流行的传统文化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因恰逢第三个秋天中旬,故名。有的地方八月十六日过中秋节。

中秋节始于唐初,盛行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重大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重阳节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九重合,故称“重阳节”。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山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九”,农历九月初九,谐音“久久”,有长寿之意,因此这一天常常举行祭祖、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楚、庆、盂节并称中国传统节日中祭祖的四大节日。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人节。

8.冬至节

冬至,又称“冬节”、“冬节”,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文八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 。当太阳到达黄道270°时冬至开始ngitude,即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说,冬至是历史上周朝的元旦,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日子。

9.广州旅游节

国庆期间景区正常开放。

开放时间:07:00-17:00

莲花山旅游区位于广州市番禺东部,紧邻广州地铁四号线、京广-澳(京珠)高速公路、南沙港快线、莲花港等仅几分钟车程。

近年来,莲花山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广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是探古、赏花、度假的好选择。

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见证了古番禺(广州)2200年的历史。斯托多用于政府机关、市场、祠堂、寺庙、墓葬等建筑,素有“城池之源”之美誉。从西汉到清代的两千多年来,南粤的一代代先民凿“雕”出了绵延数公里的石景,尤其是燕子岩、莲花岩、狮子岩等。 、白象岩、八仙岩、飞鹰崖等,堪称“苦干兴国”的历史瑰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原名“文昌塔”。塔高50米,呈八角形。外面有9层,里面有11层。塔顶有一尊孔子塑像,孔子是永远的老师。

莲花山是花海韦斯。春节前后,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开放,映衬着雄伟的红莲塔。每年夏天的荷花旅游文化节上,古荷花、太空荷花、香水荷花等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种荷花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最爱。惊险的技巧、欢快的旋律、优美的舞姿、迷人的荷花相得益彰。春天的紫荆花、腊梅,夏天的鸢尾花、飞鸟,秋天的波斯菊、万寿菊,冬天的薰衣草、玉堂春,行走在山水之间,镜头里微笑。

宝塔倒映天空,荷花别样红。广州番禺莲花山正以其古老而繁华的新面貌,书写着探古、赏花、度假的美好新篇章。

10.广东国际旅游节开幕

关于广东国际旅游节开幕的通知2021第九届中国民族服饰展暨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日程调整

尊敬的汉服同仁、游客朋友们:

根据国家和省、市、区有关规定,按照县疫情防控要求,按照“非必要活动不举办”和“线上不线下”的原则,尽量减少举办聚集性活动。经综合考虑,决定暂停2021年第九届中国民族服饰展暨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王朝嘉年华、花车巡游等主会场活动。

景区将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等要求,继续落实“未预约禁止出行”、“控制人数”等政策。人们进入公园”。请联系“西塘旅游团”提前通过“sm”微信公众号按照提示进行门票预订,当人数达到限制时,景区将停止对外售票。

在确保防疫的基础上为保障汉服同胞和游客的身体健康,景区还为汉服同胞、传统文化爱好者、美好生活梦想者提供传统文化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弘扬民族文化。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

已预订“穿汉服游西塘”活动而无法成行的游客,可凭预订身份证等信息凭证免费游览西塘一次2022年4月30日前。

希望各位同事及游客朋友知悉并互相转告,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后续管控要求及活动变化将根据疫情变化实时调整,以景区公告为准。如有其他未尽事宜,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导。

2021第九届中国民族服饰展暨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游客防疫须知

为确保第九届中国民族服饰展暨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顺利召开汉服文化周,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聚焦“人员、活动、场馆”等工作重点,狠抓“景区入口”等重点、人流、展馆大门、活动点”,并自动从10月28日起,西塘古镇景区具体防疫措施如下如下:

1.景区不接待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居住史的游客(名单以“国务院客户端”实时更新的中高风险地区为准(以上述情况为准) ),黄码、红码、体温异常等人员不得入园。

2、14天内有本市(市属区)居住史的人员)当地阳性病例所在地,暂缓来西塘,不予接收。

3、10月28日至11月1日,有本省(市、区)居住史的人员)14天内发现当地阳性病例的,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进入景区。

4、景区门票采用预约制购买,请提前在“西塘旅游咨询中心”预约“个人账户”,游览当天前往游客中心,凭预约短信或预约码购票。团体游客需提前电话预约,并听从景区工作人员安排入园。

5、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请听从景区工作人员引导,积极配合佩戴口罩、测温、验码、现场查询等入园流程管理。出示“行程卡”、“绿色健康码”、“48小时核酸阴性检测报告”、“机票预订信息”、身份证等相关证明,并实行“每日一入境、一检测、一登记”制度持票入园,与其他游客保持1米以上距离。

6、严格执行“限量、预约、错峰”要求。风景如画的锅不超过最大承载能力的75%,瞬时流量不超过瞬时最大承载能力的75%。景区各活动区采取分时、错峰、预约、限流等措施,控制瞬时人流。 10月30日至11月1日期间实行限量预约,当人数达到限额后,景区将停止对外售票。

7.来访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请大家全程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使用公筷、不聚集、不扎堆等个人防护习惯。

8.如果您在游览或演出过程中出现发热、头痛、咽痛、流鼻涕、干咳、乏力、嗅觉(味觉)丧失、腹泻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告知景区工作人员或致电景区客服咨询热线0573-84561501,我们将尽快为您提供帮助。

9.坚持少聚集、不聚集的原则。汉服社自发活动表演结束后,请尽快有序离开会场,不得逗留。

10.后续防控要求和措施将根据疫情变化进行调整,以景区公告为准。如果您还有其他未解答的问题,请按照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进行。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