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型关大捷在哪里

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役、平型关伏击战)。指的是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配合战区第二友军,奋力阻击日军进攻的事实。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充分发挥了近战、山地作战的特长。他们第一次集中兵力对日军进行了成功的伏击。八路军在平型关第一次战役中取得了伟大胜利。 。

这场战斗由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指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他出征抗击冒着危险,与日本所谓的“钢铁军”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第21旅团作战。车队首战的浴血胜利,有效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延缓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扰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绕道华北的计划。那是八路军出发的日子。自此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平型关伟大胜利在哪里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指挥下,对平型关日军发起伏击,取得胜利。这是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3. P大胜的地理位置平型关

平型关伟大胜利是抗日战争,不是解放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中共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平型关战役中的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日的信心和勇气。打破了日军所向披靡的神话。

4.平型关大捷是在哪个省市?

平型关大捷是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是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是抗日战争时期太原战役中的一场战斗。由第二师司令员阎锡山率领。国民政府的加热器区。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它是正面战场的一部分。而且,全面抗战初期,我军还没有全面挺进日占区,敌后战场还没有打开。

5.平型关大捷百度百科

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深夜,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震惊世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迅速作出反应,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对外战争……

7月15日,周总理提交向蒋介石发出国共合作宣言,郑重声明:愿意将红军改造成国民革命军,随时准备奔赴前线抗日。

作为结果几个月之内,在被动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国军节节败退。甚至还有士兵拿着偷来的鸡鸭、食物和包裹,还拿着枪,还有官员坐在那里。惊慌失措地驾驶轿子赶牲口的场景。

纪律严明的八路军,士气高昂,面对敌人,终于不负众望,希望早日入金,取得平型关大捷。

血战结束后的长沟里,日本人的尸体遍地都是。废弃的武器到处都是,文件和地图散落在各处,还有各种罐头食品、谷物和饼干。 、香烟……还有日本军车等一百多辆全新的交通车辆。不幸的是,由于八路军不会驾驶日本军车,他们只好放火焚烧了日本军车。em。

一位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的战士回忆:

山沟里停满了日军的败车、大车,被烧毁的汽车还在冒着浓烟。车轮上面和下面都有日本兵的尸体。从他们的姿势来看,显然有的人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枪杀了……各种丑陋的样子。

路上的推车上装满了各种枪支弹药、装备、水瓶、背包,还有小鬼子们的黄色羊毛制服。由布、丝绸等各种材质制成的大大小小的日本军旗,像垃圾一样被扔在地上。各种日本文件像日本葬礼的纸币一样随风飘落。

然而,赢得这场战斗并不容易。

为什么?

首先,我军面对的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军师团。

二、平型关战役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峻,山谷狭窄,地势陡峭。我们的军队已经做好了应对这里最惨烈、最困难的战斗的准备。

(战场战前侦察)

当然,这里也是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因为我军在地形上有着巨大的优势,而我们的军队则处于黑暗之中。敌势开阔,平型关地势险峻,不利于敌车前进。

当晚,我军秘密集结,开始准备战斗。然而,上天并不眷顾。刹那间,电闪雷鸣,天空下起了大雨。山谷里一片漆黑,根本分不清前面是路还是河。雨并没有停,山谷的道路很快就积满了水。水道有深有浅,足以让人掉进去。

士兵们没有雨具,也没有任何防寒装备,所以他们没有选择唯有冒雨前行。雨水从头顶往下渗,从头到胸、腰、背、脚。当时,晋东北山区已是深秋,尤其是晚上,天气更加寒冷。被雨淋湿的战士们可想而知他们的寒冷。

当我们到达黄土路上时,被雨水浇灌的黄土已经变得泥泞不堪。踏入其中,就如同踏入泥潭一样。它又粘又滑。吃力之余,士兵们却不断倒下。

有的人脚踩进泥潭后,草鞋被卡住了。士兵们纷纷伸出双手,环顾四周。最终,他们还是没能找到找到的,所以他们只能忍着疼痛,选择继续赤脚行走。

由于大雨,战士们只能把枪支弹药挂在脖子上。冰冷的雨水打在他们的脸上和身上,再加上长长的阳光,长期负重行走,又缺乏防寒保暖装备,战士们的脚已经冻僵了,嘴也发麻了,牙齿都因颤抖而打战。然而,尽管条件艰苦,战士们早已忘记了痛苦和疲劳,一心只想尽快消灭日军。

平型关战役胜利前,当地一位地主听说八路军要北上抗日,特意请部队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临行前,他还说了一些鼓励的话,祝愿部队“凯旋”,早日凯旋。

结果,一些士兵不知道什么是“胜利”,因为这些士兵年纪不大,读书不多,文化程度低。终于,经过一番解释,士兵们明白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不过,自古就有“英雄出头”之说。不问从哪里来。”由于战士们没有条件,没有读过书,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是炽热的。为了保家卫国,年轻的战士们勇敢地奔赴前线。

面对八路军的英勇顽强的战斗,日军胆战心惊,不顾冒险前进,只顾被动防守。战士们在指挥下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战斗。

老百姓听说八路军打败了日军,高兴极了,纷纷前来帮忙收拾、搬运战利品。

此战是甲午战争爆发后我军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强国”的神话。无敌。”

6. 哪里去了?平型关大捷举行?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战役或血战台儿庄。关于台儿庄之战的起止时间,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到1938年4月15日结束。这场战斗包括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日军撤退、追击。中国军队。

在持续一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参战人数约29万,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中国伤亡约5万人,日军死伤约2万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挫败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场战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举国上下,改变了国际视野,消除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大批日军有生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之战、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胜利。这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这也是中国国民革命军在徐州战役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指挥此役的将领有李宗仁、白崇禧、孙连忠、唐恩伯、张自忠、田震南、关林正、池凤城、王明章等抗日将领。战斗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3次前往徐州视察、督促、部署部队。蒋介石第一次到台儿庄南站观战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并亲自鼓励池凤城。因此,前线士兵士气高昂。震动,大大增强了前线士兵的战斗力。

7.平型关大捷发生地点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陕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役、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发生的事件。为配合第二战区友军,阻击日军攻势,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的指挥下,充分发挥近战、山地战特长,并首次集中大军伏击日军成功阿内塞军队。八路军在平型关第一次战役中取得了伟大胜利。

8.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哪里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役、平型关伏击战):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附近作战时发生的事件,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为配合第二战区友军奋战,阻击日军攻势。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充分发挥了近战和山地作战的特长。他们第一次集中兵力对日军进行了成功的伏击。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胜利。首战大获全胜。 1 1937年9月25日早上7时左右,敌第5师第21旅部分部队(及辎重车队))进入八路军伏击区。八路军突然发起猛烈进攻,将混乱的日军分割包围,与敌激战。在白刃战中,中共歼敌1000余人,摧毁车辆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取得了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二、平型关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是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积极求歼敌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有效配合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振奋了民族士气。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