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人吃土地牲畜,东南人吃水产品

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传统食物结构以植物原料为主。主食是谷物,辅食是水果和蔬菜,再加上少量的肉类。一些以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以肉类为主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我国进入农业社会,人们的饮食以谷物为主。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谷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我国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种不同的主食类型。前者主要是小米,后者主要是大米。南方水田几乎是水稻唯一的主粮作物,而北方旱地则有黍、黍、小麦、甜菜根等农作物可供选择。哦。战国以后,随着磨坊的普及和应用,面食逐渐普及,小麦的地位凸显出来。北方的小麦逐渐取代了小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食。然而南方的稻米历经了几千年,其主食地位却从未动摇过。不仅如此,唐宋以后,水稻不断北移。中国历史上曾有“苏湖熟,天下足”、“湖广足,天下足”等谚语。苏湖、湖广都盛产稻米。由此可见大米的重要性。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引进的红薯、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对我国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重要的粮食来源。丘陵和山区的食物。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多粮少肉的食物结构,这在老百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长期以来,肉类在人们的食物结构中只占很小的比例。食品动物原料中,猪肉、家禽和鸡蛋占很大比例。在北方,牛羊奶酪占有重要地位;在南方和沿海湖泊较多的地区,水产品所占比例较高。时至今日,我国的食物结构虽然有所调整,但仍然保持着传统食物结构的基本特征。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肉禽蛋奶的比重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