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历新年

藏族人称新年为“洛萨”。古代藏历年,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时值夏秋季节。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之前,藏族人民就有了自己的历法,根据月亮的盈亏来计算日、月、年。数百年后,苯教信徒(西藏原始宗教)能够准确计算冬至的回归时间,并以此作为一年的开始,形成节日和各种仪式。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来到西藏结婚结盟,并带来了内地的历法。从此,古代藏历与汉历、印度历合并。到了元代,形成了集天干地支于一体的独特历法es 和五个元素。 13世纪左右,元朝萨迦王朝定藏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的开始,一直沿袭至今。

2.萨嘎达瓦节

4月15日是西藏萨嘎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种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种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二是纪念文成公主抵达拉萨的日子。这一天,西藏各地都会举行宗教纪念活动。云南部分藏族群众还到维西县达摩山朝拜,并有“转嘎拉”仪式。

3.女儿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四、五日,甘肃省温县藏族群众庆祝“女儿节”。节日期间,姑娘们在兄弟的陪伴下,穿上色彩缤纷的衣服,带上美味的食物,去山里吃东西。喝茶,对歌,与小伙子们互相敬酒,祈福。

4.望果节

望果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持续一到三天。每年七月,粮食丰收的季节,藏民们都会背着经文,走遍田野,祈求丰收。同时举办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

5.雪顿节

雪顿节是西藏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藏语“雪”的意思是“酸奶”,“敦”的意思是“宴会”。雪顿节即酸奶节,每年藏历6月30日举行,持续四五天。根据佛教规定,僧侣在一定时间内禁止外出。夏季,藏历六月末,僧侣们离开上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布施。当时,这纯粹是一种宗教活动。

拉萨有哪些节日?

在圣地拉萨,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众多神奇的民族传统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次。其中影响最大的节日有雪顿节、萨嘎达瓦节和藏历新年雪顿节。雪顿节是西藏历史悠久、传统悠久的节日之一。也是西藏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节日。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敦”是盛宴的意思,“雪顿”是藏语的解释,雪顿节是吃酸奶的节日。后来,由于雪顿节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以藏戏表演为主,所以也有人称其为藏戏节。日喀则也有这个节日,只是时间晚一些。它是卡尔以色木钦博为首,规模比拉萨雪顿节要小。有时也被称为展佛节。相传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改革藏传佛教时,为了保护生命的充分繁衍,不让生命受到伤害和践踏,为新藏传佛教制定了严格的戒律。创立格鲁派。藏历四月至六月,为生命繁衍期。规定每年藏历6月15日至30日,僧侣必须在寺院安心念经修行。他们必须做三件事,一是平安度过漫长纯净的夏天。该禁令要到六月底才能解除。解禁之日,僧人出寺下山。为了奖励僧侣们的辛勤耕耘,老百姓特意准备了酸奶,并为他们举行野餐游行。活动于为期一周的雪顿节第一天主要集中在哲蚌寺的佛展

看哲蚌寺的佛展,一般是4点左右出门比较好。这一天,当大地还处于黑暗之中时,拉萨城就已经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氛。所有小巴、小客车都在北京路行驶,以吸引哲蚌寺的业务。当天,交警早早站在路口维持秩序。清晨,从外地赶来参加雪顿佛展的市民和信徒,纷纷涌向通往拉萨西郊的道路,在拉萨街头形成了一支支队。壮观的激流。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向那里,以占据最有利的位置,迎接太阳升起时的展佛仪式。在拉萨,很多人在同一时间,为了同一个目的涌向同一个地方。它只出现在拍摄当天早上在节日。从哲蚌寺门口向西转,可以看到一座朝东的山。山上有一个巨大的铁架,上面露出大佛。道路上充满了烟雾。到处都是燃烧的柏叶,营造出虔诚的氛围。虽然不少人被柏树叶燃烧的烟雾呛得咳嗽起来。露出佛像的山上有成堆的巨石。许多石头上都雕刻着色彩缤纷的经文和佛像。人们忙着寻找一个可以清楚地看到佛像并且相对舒适和安全的位置。东方的天空一片金黄,太阳还没有出现。一阵短促的法号声响起。如果你不小心,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错过约会。四十、五十名喇嘛会举着橙色的长旗走出寺庙。长横幅是一张卷起来的唐卡。围观的人们纷纷涌上来,用手触摸圣卷。继承人的头和手,旁边的喇嘛则举着长横幅。他们用袖子拍打人群,让长卷能尽快过去,不耽误时间。当唐卡被抬到铁架上时,僧侣们开始慢慢松开绑在唐卡上的绳子。当太阳出现时,一幅色彩缤纷的佛像唐卡慢慢显露出来,先是胸部,然后一点点向下,是脖子、嘴巴、鼻子、眼睛和额头。当太阳刚刚从东方的山顶升起时,佛像就完全露出来了,阳光照亮了整座佛像。整个过程只用了20分钟。时间安排非常精确,没有任何多余的程序或象征性的仪式。佛像完全展开后,人们纷纷上前向佛像敬献哈达币。这些东西很快就堆积在佛像周围。僧侣们走着走着,站在佛像边上,把灯打开。佛像的形状,让人们用头用手触摸。这是一尊用彩色丝绸制成的巨大释迦牟尼佛像。这尊佛像极其辉煌,佛像铺展在群山之中,十多公里外都能清晰可见。靠近它的人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人们必须远离它才能完全清楚地看到它。看完佛展后,很多当地人都会留在哲蚌寺附近的山上野餐。此时,从拉萨市区到哲蚌寺的路上,拉萨的百姓几乎都聚集了。回拉萨会很困难。今天下午在色拉寺也有佛教展览活动,但规模比哲蚌寺小很多。从雪顿节初二开始,习惯上称藏戏雪顿或罗布林卡雪顿。主要节目是藏戏表演者戴着各种类似的面具和色彩缤纷的cos土木都聚集在罗布林卡。藏历7月2日至7日,作为为期一周的演出雪顿节,拉萨各单位将在罗布林卡包罗布林卡。在这一带,拉萨市民扶老携幼,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野餐用具,带去了生活设施和娱乐设备,犹如搬家一样。按照预先划定的领地,全家人老老少少,在罗布林卡住了几天。林卡包括喝茶、唱歌、跳舞、野餐、掷骰子、晒太阳、聊天等一系列休闲娱乐活动,让夏日的雪顿节充满欢乐和新奇。当然,最主要的活动还是看拉萨、日喀则、雅砻琼杰退、隆德庆等地的人们。 雪顿节期间,几大剧团开始在罗布林卡露天舞台上表演自己的精彩剧目。这时,打开一个ir舞台上挤满了上千人,因为现在的情况,一片漆黑。看藏戏的人真的太多了。近两年雪顿节期间,除了罗布林卡,龙王滩也开始了藏戏演出。龙王潭东门内,藏历4月15日为萨嘎达瓦节。萨嘎达瓦节是拉萨春季最具特色的节日。相传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天诞生和圆寂。因此,每天都会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据民间传说,这一天是藏历4月10日。初五是文成公主抵达拉萨的日子,所以萨嘎达瓦节也是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全国各地的僧侣都要念佛、磕头、禁止宰杀牲畜。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积累了功德。它现已发展成为藏族人民欢庆农牧业丰收的群众性节日。当天,拉萨的民众几乎全部倾巢而出,绕着大昭寺布达拉宫的外墙走了一圈。整个拉萨充满了焚香的烟雾。三个主要的祈祷路径上挤满了或快或慢步行或长敲门的信徒。拉萨所有的乞丐都聚集在祈祷道的两侧。传统上,善良的祈祷信徒会在这一天捐赠大量的布施。 ,所以建议在祈祷之前准备一些额外的零钱。拉萨传统的转经道有3条:沿大昭寺大殿的小拐、沿八廓街的中拐、沿林果路的大拐。费用约10000元。米饭一般先从最外侧翻,然后逐渐向内翻到大昭寺。这三个转角画面均以跟随文成公主入藏的释迦牟尼像为中心。萨嘎达瓦节期间,拉萨市藏戏团等文化艺术团体还前往龙王滩为藏族、汉族各族人民在藏历新年期间表演藏戏、歌舞等精彩的娱乐节庆活动。藏历新年藏语称“洛萨”。新年起源于公元1027年。这是西藏最隆重的节日。除夕之夜,人们举行驱鬼仪式,全家吃年面,象征圆满。大年初一早上,人们互相敬青稞酒,互相敬肉饼。妈妈,祝彼此新的一年好运。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从农历初一持续到初十左右。主要活动有礼佛、弘法等武装力量都集中在大昭寺。藏历新年恰逢西藏之旅。淡季时,按照传统,初一到初五航班一般暂停,大部分商店都关门歇业。藏历正月是节日最多、最隆重的月份。几乎每天都会庆祝节日。新年是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腊月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首先,他们把培育好的青稞苗放在佛前的双柜上。月中,他们开始用黄油和面粉炒水果。临近年底,各家各用一尺或半尺。用一块宽木头做成粮斗,称为苏其马。它的周围都是色彩缤纷的图案。中间填入糌粑,拌上黄油,炒成粒状梨片、人参果等食品。将绿色的梨穗放在上面,准备一个彩色的黄油篮。 12月29日是驱鬼节。人们打扫厨房,并用干面粉在中央墙壁上画上八吉祥图案。晚上,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吃古煮面。疙瘩,古代的蒂芙尼面包里面填满了石头、辣椒、羊毛、木炭等。如果一个人吃了石头包的面包,预示着新的一年里心会硬,木炭表明他的心是黑色的,羊毛表示他心肠柔软,胡椒则表示他在新的一年里心肠刚硬。其实,嘴尖如刀主要是一种游戏活动。你不必担心你吃什么。最主要的是马上说出来,让大家开怀大笑,为除夕夜加油。吃完古人的呕吐物后,要举行盛大的送鬼仪式。为了辟邪驱除邪灵,正式的新年庆祝活动从除夕夜开始。各家各户的门外都用石灰粉画了八个吉祥符号,洁净室里铺设了新的卡垫,正室佛龛前堆放着各种各色产品。这天晚上,拉萨几乎所有的民众都前往大昭寺参拜主佛。此时大昭寺通宵开放,排队的人挤满了人。一直延伸到八廓街上的主佛,有不少僧人催促人群赶紧行动,但效果普遍不明显。大年初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先祭拜神灵,然后手捧粮桶、青梨酒,互相祝新年,说一些吉祥的话。然后开始喝前一天酿的青稞酒,吃燕麦片我吐和酥油与人参果混合。大年初二,人们开始走亲访友,持续约三五天,客人才进来。主人立即迎接客人,主人用“扎西德勒”、“好”等问候语。运气”到家,然后开始喝酒。主人一定会唱首歌劝客人喝酒。大多数客人都会醉酒而归。节日期间,他们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随处可见身穿红色丝绸衬衫、大衣、腰系彩带藏袍、头戴软呢帽或金花帽、脚踩黑色皮靴的男子。妇女扎着鲜艳的扎带,佩戴金银首饰,身穿无袖藏袍,腰间系横纹彩色氆氇,这是很少见的。过去,传照法会是在拉萨地区举行的。虽然它是现在不再举行了,民间庆祝活动还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