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来过贵州黔东南地区一段时间。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亲身吃过的贵州黔东南地区的美食。当地的特色菜还蛮多的。

比较名菜是【牛肉火锅】,利用牛胃里未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来制作火锅汤底。俗称百草汤。我当时不知不觉就吃了。味道很特别的一道菜。

【酸汤米花鱼】这道菜的特色是用的是当地田里养的鲤鱼。鲤鱼没有鳞。它采用当地的酸番茄和酸辣椒做酸汤锅底。将鲤鱼捞到锅里,冲洗干净。鱼肉很嫩,更何况鱼鳞还蛮软的,真的可以吃。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炸蝗虫】第一次看到这道菜的时候,还是被震撼了。你可以吃,但不影响我吃饭。事实上,它很好。还是蛮不错的,又脆又香。

我吃过最实惠的一碗面条是某镇上街口的【牛肉面】。一碗只要八块钱。再来就是当地的牛肋骨。确实很便宜,才20元一斤。

比较出名的小吃叫【油茶】,是用当地的茶叶和炒糯米熬制而成的。味道涩涩,具有独特的松脆口感。额外的味道。

当地的【赖辣椒】喜欢搭配烤圣女果和大蒜。比湖南餐馆的皮蛋雷辣椒好吃。味道很辣,带着一点番茄的酸味。有了米饭,当地家家户户都喜欢做腊肉、酸菜、鱼干。

如果你有机会去的话,可以去尝试一下。每道菜都非常独特!有些菜没有图片,因为我当时没有拍照,所以就用手机发几张照片吧!

【炒蝗虫】

皮蛋和d辣椒-湘菜馆里的一道菜

油茶

【炒牛肉】

两湖会馆

桥街

这里有很多好吃的东西。我想尝尝辣椒豆腐,真是花香四溢[可爱],而且牛肉面都是手工制作的。用冰面做的,大家都知道凯里酸菜鱼火锅,还记得吗➕路边随处可见的牛肉[可爱][可爱]?不过不好吃哈哈,看着我的老照片,满满的回忆,喝吧我家酿的米酒真是神奇的一天[俏皮]

为什么贵州人喜欢吃酸辣呢?

四川是辣的,湖南是辣的,贵州是酸辣的,重在酸。贵州早年缺盐,所以白酸坛、庵汤都是长期保存食物的方法,堪称“以酸补盐”。由于气候炎热潮湿,所以使用辣椒。酸辣已经逐渐进化深入了解贵州菜的特色。

“贵州酸汤”与四川火锅、北京羊肉涮锅并称为中国三大火锅。中国人喜欢吃火锅。以前,因为不喜欢火锅店的浓重味道,所以吃完饭回到家就得洗头,而且我很懒得洗头,所以我总是不肯去,但以前两年来,他转变立场,成为一名火锅迷。

在北京,预约吃贵州酸汤的机会很少。我大胆猜测,如果他们的店名加上“火锅”两个字,他们的生意会好很多。

酸汤里的酸不是来自酸菜,而是来自米汤的发酵。所以,贵州人向外国人提起酸汤,首先要科普一个知识。米汤发酵成白酸汤。在此基础上,西红柿和辣椒加入做红酸汤。

关于白酸汤的来历,民间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仙女般的少女。她名声远扬,不断有年轻人前来追求她。有的甚至不远千里而来。这丫头不仅长得好看,而且酿造兰花酒的手艺也不错。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美丽动人的苗家姑娘,人们趋之若鹜,也是情理之中。但他们来时兴奋,走时沮丧。当他们听说被拒绝后可以得到阿妹送的一碗酒时,心想这一趟也没有完全白费。

可谓是酒到了嘴里就酸了。有些人不愿意离开,想要一个解释。阿妹开始唱道:“有情山泉成美酒,无情美酒成酸汤。”

苗家的酒和酸汤有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由发酵米制成的。白酸汤在普通老百姓家里很容易做。煮饭的时候要多加点水。将米煮至半熟,取出汤,放入罐中。密封罐子。一周后,酸汤就做好了。它是自然发酵的产物。以前,很多人家里都会喝老酸汤。坛子变浅了,加了新米汤,两三天就可以喝了。

现在城里很少有人给自己准备酸汤了,都是去菜市场买。我们在贵州农贸市场的调料摊上看到了酸汤。酸汤装在矿泉水瓶里。 500毫升一瓶只要5块钱。如果你想在家做酸汤鱼,可以买1升的酸汤,就绰绰有余了。对于凯里人来说,这就像做饭时打一瓶酱油一样。

二十年前,贵州家家户户还准备了一坛白酸汤,清澈明亮,可以当饮料喝。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中午,一个孩子在炎热的天气里从外面玩回来。他请他的父母喝一杯。喝完一碗酸米汤,疲劳一扫而光,暑气也消失了,胃口也舒畅了。不仅可以“喝一碗”白酸汤,以后在贵州遇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汤,厨师们都会指着盆里难以区分的东西说:“可以直接喝。”你想尝试一下吗?” ”

白酸汤一直存在。 20世纪80年代,红酸汤被发明。首先,满足食客的要求。白色的看起来没胃口,但是红色的看起来不错。然后逐渐添加更多的西红柿。贵州人贪吃辣,就加一点坏辣椒。但如果一定要煮坏的辣椒,半小时后就会变黄,失去活力。y,这也会影响你的食欲。于是渐渐地我用西红柿和红辣椒按照3:2的比例做了酱汁,小火炒至红色,加入白酸汤,密封在坛子里,发酵一个月。味道比刚做的还要好。更柔和,颜色更饱满。有时你在外面吃的红酸汤可能还没有发酵。汤看起来是这样,但实际味道却模糊不清,不太对劲。

贵州多山,街道都是上坡下坡。牛是在山坡上饲养的。肉质非常紧实,而且新鲜。

“三天不吃酸的东西,走路就麻烦了。”贵州人用这句话来证明他们有多么爱吃酸味食物。事实上,三天之内,我已经在大街小巷的餐馆里发现了这一点。 。吃面或火锅时,一小碗水是必须的。除了主角辣椒之外,还有番茄酱。贵州大大小小的餐馆都会在自己的厨房里制作番茄酱,当天就用完,这让我很开心。

我讨厌所有浓稠的酱汁。我从来不会把薯条沾番茄酱,最多撒点盐。蛋黄酱是我的死敌。有些寿司厨师总是喜欢用奇怪的方式把酱汁倒在上面。为了避免雷击,我从来不下令;有时我上一盘沙拉时要小心,因为沙拉酱破坏了我的心情,而且我吃火锅时从来不吃芝麻酱。我在汕头吃牛肉时,看到有食客在酱盘里加入花生酱。如果你问我,我根本不应该提供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思考它。在贵州,完全没有这样的风险,蘸碗里的所有食材都是看得见、数得着的。

蘸水的小碗里,白色的是根部,浅红色的是西红柿,深红色的是番茄是辣椒面,绿色的就是大葱,偶尔还有香菜,绿色的就是青椒——莫别误会,贵州人所说的青椒当然是青椒。如果你去菜市场,你就能看到它们。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长的,另一种是长而卷曲的,都有两个食指那么长。最后在蘸碗里加入一勺酸汤,所有东西都可以蘸进去了。

“令人兴奋的味道是为了掩盖食材本身的乏味”,这句话有时是真的。在贵州,酸、辣被认为是刺激性的味道。但万万没想到,它们并不是为了掩饰无聊,它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酒”。酸汤和蘸酱是贵州人的“山水之间”——什么都可以吃,但无论如何,在开始之前你需要喝一碗酸汤。酸汤具有普遍的品质。牛肉、羊肉,鱼,鸡肉都可以在里面煮。只要蘸水调匀,都是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