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有哪些节日?
壮年: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品新节:每年农历七月、八月新粮成熟时举行。花婆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马拐节: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为正月十五)。吃黎节:农历正月三十。农具日:农历2月29日。三月歌会:农历三月初三。跳岭头:中秋节前后十天内。庆庆节:每年农历六月。五谷庙节:每年农历六月初二。雷贝节:农历七月十五。铜鼓节:正月初一、十五、三十。脱轭节:农历四月初八。药师节:与端午节相同节日。陀螺节:除夕前两三天至正月十六。猴恋日:农历五月初五。鸡节:五月初五。婚礼日期:5月13日。祭青节:每年农历七月举行……
壮族有什么节日?除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除了与汉族相似之外,还有本民族特有的节日,如东兰壮族的马拐节(农历正月初二)
东兰壮族的铜鼓节(农历三月初三)
天养干壮山歌会(正月初七至九)
龙州金龙壮族农侗节(十一)正月十五日)
壮族情人节(农历4月13日)
壮族的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为我们不是依山就是依水,很难不喜欢,哈哈~)。青山绿水之中,木构建筑星罗棋布,是壮族的传统民居。上面是木楼住人,下面圈着牲畜(现在好多了,因为改革开放了)。无论是哪种房屋,神龛都必须放置在整个房屋的中轴线上。前厅用于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侧厢房供人居住,后厅为起居区。家里的生活以火坑为中心,一日三餐都是吃的火坑旁(部分居民至今仍保留此)。
农历初八农历正月十五为中秋节节日,壮族人民也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在壮族地区,中秋节的活动不仅与汉族的中秋节相似,而且还有拜月等一系列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活动,因此也古称“祭月节”。
古代月祭作为季节祭祀纳入皇家祭祀和例行祭祀之后,民间却缺乏有关月祭的消息。人们。太阳和月亮代表阴和阳。天地大神,只有皇室才能与他交流,拜月已经成为皇室的专利。
随着月亮的发展,进入社会,已逐渐影响到百姓。沿袭古代帝王的社会制度,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中秋节人们还有祭月的习俗。后来,赏月变得比拜月更重要,严肃的祭祀变成了一种轻松的乐趣。中秋赏月的习俗在唐代达到顶峰。许多诗人在他们的名著中都留下了赞美月亮的诗篇。宋、明、清时期,宫廷和民间的祭月、赏月活动更加广泛。
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较为典型。每年农历八月中旬,有时是中秋之夜,人们在村头露天摆桌子,摆上祭品和香火。书呆子。桌子右侧有一根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也是月神下凡、升天的阶梯。这里保留了古代月亮神话的元素。整个活动分为四个阶段:邀请月神下凡,由一到两名女性担任月神的代言人;神与人之间的对歌;月神算命;歌手们唱着歌送月神回到天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