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旅游发展现状(安徽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利益 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旅游、旅游经营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发展旅游业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纳入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推动旅游业市场化,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旅游工作。
第六条 旅游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等活动。发挥指导、协调、沟通和服务作用,维护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旅游业促进和发展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加强旅游景区和旅游区的道路交通和安全保障。景点。 、环境卫生、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旅游发展的需要,可以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旅游宣传推广、风景名胜区开发以及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奖励对旅游业的影响。
第八条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交通发展规划,改善旅游客运条件。
市政建设项目和国家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应当考虑旅游开发和相关设施建设。
建设、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城市道路、干线公路上设置规范的旅游交通标志和重要景区标志牌。
第九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立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旅游信息交换。建立公益性旅游咨询网站。公共交通枢纽、旅游景区逐步安装自助互动旅游信息多媒体设施st航站楼和主要旅游区(点)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第十条建立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和旅游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大众媒体每日向社会公布春节、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主要旅游区(点)的天气情况和旅游接待能力。法定节假日及节假日前一周。 、住宿、交通等信息。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布的通知,及时向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经营者通报发生自然灾害、疫病或者其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以及旅游区内游客的财产安全。游客发布旅游警示信息。
第十一条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通过提供信息、指导培训、帮助协调等方式,推动具有安徽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研发,培育旅游商品市场,实现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行业。
第十二条 旅游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教育、劳动等部门加强旅游院校(专业)建设和旅游科学研究、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快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第十三条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在境内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产品、兴办大型旅游企业或者设立旅行社、旅行社。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公司,从事旅游开发经营活动,拓展国际、国内旅游业务。
旅游规划和建设
第十四条 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地旅游资源条件和上级旅游发展规划制定。等级。 、社会和环境可行性论证。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交通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相协调保护规划、自然与保护区规划的协调等。
旅游开发规划按照下列规定报批:国家相关规定。
第十五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评价,建立旅游资源档案,指导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建设。
第十六条 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应当符合当地旅游发展规划,并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鼓励开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项目和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旅游娱乐项目。
鼓励徽州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
禁止设立损害旅游者身心健康的旅游项目。
第十八条 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权可以依法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有偿出售或者租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九条 旅游景区、景点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合理设置停车场、环境卫生设施、通讯设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应急救援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还有旅游标志。 、警示标志和指示牌,并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旅游者
第二十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旅游活动中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旅游经营者提供的真实情况;
(2)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3)要求旅游经营者提供质量和价格相称的服务;
(4)尊重个人尊严、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
(5)因接受服务而遭受人身、财产损失的;旅游经营者可以依法获得赔偿;
(六)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旅游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一条 旅行社约定的旅游饭店、旅游公司、餐馆、购物场所、旅游区(点)等为旅游者提供约定服务时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游者,旅行社可以直接向旅行社提出赔偿请求。经协商或确认达成一致后依法,旅行社应当先承担赔偿责任,再向责任人追偿。
第二十二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承担下列义务:
(一)保护旅游环境,爱护旅游设施;
(二)遵守社会秩序遵守道德规范,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三)遵守健康、安全等旅游管理法规和秩序;
(四)履行旅游合同规定的义务;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三条 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纠纷时,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一)与旅游经营者协商;
(二)向消费者协会或者旅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三)向当地旅游行业申请调解乌斯特里协会;
(四)依法申请仲裁;
(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旅游经营者
第二十四条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法律、法规规定须经有关行政部门许可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营业执照。
旅游经营者组织危险特种旅游活动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旅游经营者从事索道、缆车、观光电梯、游船、摩托艇等特种作业的,其设施设备必须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注册登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离子。
第二十五条旅行社可以接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委托,为有关公务活动提供交通、住宿、餐饮、会议服务。
第二十六条旅游经营者可以依法建立或者自愿加入相关行业协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旅游经营者有权拒绝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摊派和检查;有权拒绝旅游者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德或者旅游合同内容的请求。
第二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公开服务项目、标准、价格,严格履行旅游合同,对从业人员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接受领导的指导和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部门,并提供相关信息。
第二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组织或者参加损害国家利益、违反民族风俗习惯、妨碍公共秩序的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活动和违反社会公德的活动;
(二)超出批准范围经营旅游业务的;
(三)垄断经营或者从事不正当竞争的;
>
(四)虚假宣传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
(五)欺骗、敲诈游客,欺骗、胁迫游客接受服务或者购买商品;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 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向旅游者提供真实的旅游信息,依法与旅游者签订书面旅游合同,旅游经营者为符合服务质量水平的游客提供服务,并按规定推荐游客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第三十条旅行社、导游等从业人员应当严格履行旅游合同;需要变更合同的,应当取得旅游者的书面同意,并承担相应增加的旅游费用或者退还减少的费用。差旅费。
第三十一条导游人员依法取得导游证后,方可从事导游活动。
第三十二条导游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举止文明,使用规范语言。不得擅自改变旅游接待计划、暂停导游服务,不得索要小费。导游服务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旅行社合同约定的标准国家机关和游客。
导游有权拒绝游客提出的侮辱人格、违反职业道德的无理要求。
第三十三条旅游景区和景点经营者应当加强管理,维护旅游秩序,为旅游者提供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
旅游景区和旅游景区经营者应当根据旅游安全、旅游环境容量、服务质量等要求,合理确定旅游接待承载能力;当他们接近其承载能力时,他们应该公开宣布预览。
第三十四条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内有多个景观或者观赏项目的,应当设置单一门票。确需对旅游景区实行重点保护、需要单独门票的,须经政府物价主管部门批准。rtment。
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应当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提供优惠或者免费门票,并设置明显标志。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对组织集体活动的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第三十五条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的制定或者调整,必须按照规定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国家和省级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的门票价格制定或者调整前,应当召开价格听证会。
第三十六条旅游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安全卫生管理规定,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配备旅游安全防护设施,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经营可能危害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的人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必须具备保证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条件、装备和必要的救援设施,并向游客作出真实解释和明确警示。
第三十七条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旅游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告级及相关部门。
2.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在已公布2021年旅游收入的22个省份中,四川以388.32亿元位居旅游总收入排名第一。排名数据显示,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的省份有7个,分别是四川、江苏、河南、浙江、广东、河北、安徽。 8个省份接待游客总数超过3000万人次。
根据计算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次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计算,已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77.0%。
3.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全省文化和旅游各战线正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文化和旅游发展稳定向好,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238亿元,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57.3%和49.7%,恢复水平名列全国前列。
4.安徽省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面积1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7000万。南北横跨淮河、长江、新安江,有平原、丘陵、山地等地形,河湖密布,物产丰富。是我国煤、铜、铁、明矾、铅、锌、石灰石、温泉等多种矿产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粮食来源、农林副产品、畜牧业、水产品产区。
由于原有基础(没有大城市)和国家政策定位(农业大省),安徽一直是农产品、工矿原材料出口大国,再加上城市化的长期事实。以及农村剪刀和工业剪刀而农剪则是安徽,长期处于全国整体产业链的低端,社会财富积累十分有限。而上天似乎也特别“眷顾”安徽。原本是粮仓的淮河流域,因黄河频发洪水堵塞河道和入海口,十年九灾九饥,变成了受外人歧视的“乞丐帮”。安徽沿江、淮河沿岸,国家设立的一系列蓄洪区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自造血功能长期缺失,加之长期处于铁路运输洼地,大项目布局留白,改革等国家政策走弯路和开放(安徽至今没有被指责“烂大街”)“国家新区、自贸区”,无奈安徽成为最大的劳动力该国的出口商。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外出谋生,安徽成为全国失血最严重的省份!
求发展、求崛起,是6000万江淮人民的心声!从小岗村的大包工到年轻时的傻瓜瓜子;从20世纪90年代安徽“响应浦东、开发皖江”到如今“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从闻名商界的徽酒行销,到全国最大的家电集群;从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亳州,到安徽三大名茶;从民族汽车旗帜奇瑞汽车,到世界500强企业海螺集团;从铁路洼地从转型为“高铁新贵”,到江淮运河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和乌审运河;从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从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可控核聚变、超导、量子、先进光源、光伏、大基因、类脑智能、长江淮河等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建设;历史上诞生了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周瑜,刘安、朱元璋、胡雪岩、李鸿章、胡适、陈独秀,江淮大地创造了独特的徽文化,新安医学、学府四宝以及徽剧、黄梅戏、鲁剧、淮上花鼓灯等灿烂的国粹。安徽正在向前迈出一步。一个足迹,其实是在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十地建十座跨江大桥、密集的高铁网络、教育基地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精神风气,敢于引领潮流、敢为人先的精神,近七千万江淮人民不畏艰难、勤劳朴实、光芒四射。小小的阳光,必将谱写安徽大发展的新篇章!
5.安徽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报告融入了徽派建筑、甲、“徽”字印、河流、“安徽旅游”及其拼音等元素。采用中国书法、国画技法描绘徽派建筑,突出徽派建筑特色,凸显徽派徽文化、徽风情; A取自“安徽”拼音首字母,也体现了安徽旅游争创优质旅游服务的信心;徽派建筑和“徽”字印章很有徽派特色,喜彰显安徽文化特色,体现安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这条河不仅代表着美丽的风景,也象征着安徽的旅游业不断发展,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
标志颜色采用黑、绿、红印章组合,取山水大地的色彩以及国画特色,体现安徽文化特色旅游。整个标志简洁而现代。
6.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安徽省经济相对落后,经济效益不高,外出务工人员中最多的是农民。其中,省内的安庆、苏州、亳州、六安、富阳五个城市最具特色。
第一名是安庆。安庆市位于长江下游。风景秀丽,被评为绿色示范区。这也是一座有影响力的城市。该市有520万人口,其中100万人口将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大城市工作。
第二,苏州是东北著名的文化古城。楚汉、淮河等传统文化发源于此。苏州最近的发展实力非常强劲,经济发展也比以前好很多。旅游业发展可观。在这样的城市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到上海、珠海等地做生意。
第三位是亳州,常住人口510万,每周度假人数超过160万人。据说人类起源的石器时代将在亳州度过,居住在合肥和河南丹博兹的历史侯,三朝古都,是亳州市人口最多的地方。
第四是六安,地处长江流域,是国家级实验区,交通枢纽良好。据说风景优美,污染也好,但也有不少人在外地打工。
第五是阜阳,位于省西北部,毗邻河南。它有1000万人口。它是一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但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还有多个国家5A级景区。 ,是一座值得去的城市,但阜阳却是安徽省外出人口最多的城市。
7.安徽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答:安徽省有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下面重点关注16个地级市以及9个县级市属于哪些g 为地级市所辖。
1.合肥市,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辖巢湖市、4区、4县。
2.芜湖市,长三角中心地区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产业基地、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乌崩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辖武威市、6区、1县。
3.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国家综合性工业基地密集的交通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合肥都市圈、吴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等。辖4区3县。
4.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长三角腹地、淮河之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城市。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多彩淮南”之称。淮城市群重要节点、合肥都市圈城市。辖5区、2县。
5.马鞍山市,地处长三角中部地区的城市,皖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双创城市。支持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也是“第四届全球外包大会”和“中国软件与服务外包大会”的主办城市。辖3区3县。
6.淮北市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创建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辖3区、1县。
7.铜陵市,“中国古铜都”,新兴工贸港口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皖江主轴城市城市带,皖中南部中心城市。辖3区、1县。
8.安庆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区的一座城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徽省下游北岸。长江,皖河入江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古老的安庆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桐城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安庆文化。辖桐城市、潜山市3个区、5个县。
9.黄山市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境内黄山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皖南西递、宏村古村落为世界文化遗产。辖3区、4县。
10.阜阳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境内八里河风景区、富阳生态公园、地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景区。辖界首市、3区、4县。
11.苏州市是安徽、苏州、河南四省交汇处的新兴中心城市。位于安徽省北部、长江三角洲地区。辖1区、4县。
12.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以北,古称“皖东”。晋江通淮河,长江南望,淮河北流。景观山水相间,景色宜人。辖天长市、明光市2个区、4个县。
13.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六安有3条国道、4条铁路、5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国家陆路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境内有天堂寨、万佛湖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辖3区、4县。
14.宣城市,长三角中心地区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交汇处。是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杭州国家都市圈观察城市、G60科技创新走廊中心城市、中国书房四宝之乡。辖广德市、宁国市1区、4县。
15.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下游南岸长江流域,长三角中心地区城市、长江流域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境内有九华天池风景区。辖1区、3县。
16.亳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连接中原长三角城市群的桥头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旅游城市联盟成员城市。长三角城市群。世界中药材之都,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是皖北旅游中心城市、省级交汇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辖1区3县解开。
8.安徽省旅游市场现状安徽是旅游大省。举世闻名的黄山有“五山归来不见山,黄山归来不见山”的美誉。安徽的名山有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小孤山等。安徽皖南真是人间天堂,独特的藏式建筑,白墙黑瓦,绿水青山,美极了!安徽省会合肥也有数不胜数的景点,如三河古镇、紫蓬山、大蜀山、逍遥津公园、包公庙、李鸿章故居、都江之战纪念馆等。安徽的黄梅戏也是闻名海内外,安徽名人也众多,如两弹之父邓稼先、物理学家杨振林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