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文化简介
柬埔寨的古都和旅游考古遗址。位于洞里萨湖以北、县城暹粒以南6公里处。它是公元九世纪至十五世纪高棉王国的首都。吴哥古都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竣工于十三世纪。古都面积平方公里。吴哥古迹包括大吴哥和小吴哥的吴哥城(Angkor Thom)和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窟); 45平方公里的森林中散布着约600座各类建筑,包括石宫、佛寺、佛塔等。层层站立。所有建筑均由巨石砌成,上面有各种精美的雕刻。它们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建筑。它长期埋藏在丛林中,直到19世纪末才被重新发现。
9世纪至15世纪高棉(柬埔寨)王国的首都,其起源最终地点位于今柬埔寨西北部,现代城镇暹粒以北 6 公里(4 英里)处。其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古迹有吴哥窟(Angkor Wat)和吴哥城(Angkor Thom),前者是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1113~1150年在位)于12世纪建造的寺庙群,后者通称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阇耶跋摩七世于 1200 年左右建造的一组寺庙。
吴哥城曾经是高棉王朝的皇家中心,高棉王朝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荣、最文明的王国之一。从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迁都吴哥到13世纪初,吴哥诸王的统治范围南至印度支那南端,北至云南,东至越南,直至孟加拉湾。在西方。土地。在此期间,他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以提升自己和国家。自阇耶跋摩七世以来,国家实力逐渐衰落。 143年1日,泰军攻占并洗劫了吴哥,此后该城被废弃。
在吴哥历时300多年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可以看到建筑艺术风格的诸多变化,所体现的宗教内容从印度教崇拜的湿婆神、毗湿奴神到崇拜的众神由大乘佛教。菩萨。
吴哥是神的行政和崇拜中心。城市的设计和建造基于从印度引进的宗教和政治概念,并适应当地的传统。从耶输跋摩一世最初将这座城市命名为耶输陀罗普拉时期起,吴哥就沿袭了印度传统的宇宙观模式,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象征性的宇宙结构。这座城市的东部环绕着一座中央山丘或金字塔寺庙,该寺庙的建筑风格是根据该地区的天然山丘巴肯山的地形建造的。在这座城市后来的历史中,这座寺庙以 es 为中心的完全是建筑创作(即金字塔寺庙),例如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968∼1001)的 Phimeanakas;乌达亚迪亚跋摩二世 (Udayadityavarman II,1050-1066 年在位) 的巴普昂 (Baphuon) 寺庙(Baphuon);以及阇耶跋摩七世建造的佛教寺庙巴戎寺(Bayon)作为中心寺庙。此时,这座城市已基本定型,被称为吴哥城。由水池、运河和沟渠组成的庞大系统是吴哥最初的水利和灌溉工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
吴哥的许多伟大寺庙都反映了印度的宇宙论和神话主题。这些寺庙的建造是为了提供礼拜场所,向国王和其他王室成员保证,通过礼拜他们可以与湿婆神或王国中的其他卓越人物建立联系。众神合而为一,从而获得了永生。例如,吴哥窟可能是所有吴哥寺庙群中最宏伟、最著名的,由苏利耶跋摩二世 (Suryavarman II) 国王于 12 世纪建造图里是一座巨大的陵墓,埋葬着他的遗体。 ,通过崇拜毗湿奴勋爵赋予他象征性的不朽。
据中国商务使周达观的生动记载,吴哥在13世纪末仍是一座繁荣的大城市,是亚洲最宏伟的都城之一。然而,此时,阇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达到顶峰的建筑狂潮显然已经结束。一种以上座部佛教为代表的新的、更加克制的宗教倾向正在兴起,在帝国西部建立的泰国寺庙王国的军队开始入侵高棉的心脏地带。到了 16 世纪,当另一份直接记录被撰写时,这些趋势使这座城市被遗弃多年,只留下丛林覆盖的古代寺庙遗迹以及曾经壮观的蓄水池和渡槽的废墟。
从古城的衰落到现代文明的开始,有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德时期(即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人们对吴哥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吴哥窟,该寺被上座部佛教僧侣接管,大致保存完好的古迹成为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东南亚的站点。在此期间,许多早期来到柬埔寨的欧洲游客对这座“失落”的城市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法国殖民政权建立后(1863年),整个吴哥遗址成为热心学者关注的焦点。他们最初进行独立研究,但后来得到了政府资助的远东法国学校的支持。一群才华横溢、敬业的法国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了一项全面的研究项目,并逐渐积累了目前有关吴的知识。了解哥伦比亚古城的历史,了解引导其生活的迷人宗教和政治机构。考古学家有还坚持艰苦的重建计划,使古代寺庙建筑群、蓄水池和运河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原来的宏伟。
20世纪下半叶,柬埔寨发生政治和军事动乱,吴哥寺庙建筑群也因一些战争而遭到破坏和盗窃,但主要问题是被人们忽视。由于缺乏适当的管理,许多建筑物被植被遮挡,并被风雨损坏。
它与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