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0年至1605年(纳黎宣统治时期)中国和泰国之间的关系如何?
帕纳莱 (Panarai) 被父亲任命为素可泰国王,并改名为纳黎宣 (Naresuan)。 1574年,纳瑞轩参加了父亲发起的攻打万象的战争,却感染了天花,被迫撤退。
1581年,芒应龙去世,其子芒应礼继位。 1583年,阿瓦将军孟绍(芒应龙之弟)在中国明朝的支持下发动叛乱,缅甸陷入内乱。芒英丽命令纳丽轩出兵进攻阿瓦,纳丽轩却故意放慢了行军速度,希望让孟少和芒英丽都吃亏。芒英利立即察觉到纳立轩的叛乱,暗中命令儿子帕玛哈·乌巴拉进攻纳立轩,并让孟族首领吉特和拉姆攻击纳立轩的撤退,一举消灭他。
就像古代泰国各个时代的王朝一样,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位于各个国家之间连接点的地理位置中国、印度和欧洲通过贸易致富。大城王朝还以王室为中心进行排他贸易。主要是通过向中国出口大米来增强国力。此外,还通过与日本、琉球等东亚国家、东南亚岛屿、阿拉伯、波斯及西方国家的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在此背景下,大城王国吸收了当时正处于繁荣时期的高棉文化,并受到中国、欧洲、波斯等文化的影响,发展出了自己辉煌的文化。
大城王国自建国初期就与中国商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一般来说,外国人被禁止居住在大城王国的城市中,但只有中国商人可以免受此限制。明太祖曾授予他“暹罗王印”。
泰国d与中国在中国帝制时期就已经建立了朝贡关系。泰国历史上的大城王国曾入侵马六甲苏丹国,但没有成功。马六甲国王决定派使者前往当时的超级大国之一的中国,会见明朝皇帝,并与中国结盟。此后,满者伯夷和大城王国再没有入侵过马六甲。明廷警告暹罗和满者伯夷不要入侵马六甲,因为马六甲受到中国的保护;当时,泰国只能听从命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