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鼎盛时期,疆域包括东亚、中亚、中东欧、西亚、东南亚、北亚吗?
感谢邀请! 【是】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土地面积与实际控制面积的关系。国土面积是指国家可以行使统治权、税收权、司法权、任免权的面积;实际控制地区是指名义上接受国家领导,但在政治、军事、司法、税收等方面享有一定自治权的地区。
唐朝建立后,继续沿袭秦始皇实行的县制。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高祖改县为州,改县太守为刺史,并在边疆设立都督府。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先后征服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扩张领土。所以省且暂无置郡县,根据山水走向,将天下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个通道。当时,唐朝有358个州府,1551个州县。后来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先后平定突厥、高昌,疆域显着扩张,东至大海,西至焉耆,南至越南中部,雪雁陀在北边。 《新唐书》记载了此时唐朝的疆域:“东西宽9511里,南北长16918里。”
唐玄宗以后王朝即位,分江南、山南为东西两条路,又增设黔中、京畿、都吉三路。于是十路改成了五路出现于唐初。此时,唐朝的版图东至安东(今辽宁丹东),西至安西(今新疆南疆),南至日南(今越南中部),单于郡(今和林格尔)。内蒙古)北部。 ,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上面的列表是唐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可见,此时的唐朝的土地面积仍然小于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面积。
唐初,还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800多个都督府、都督府、郡县。在这些吉斯地区,中央政府任命各族领袖为都护、都督、都督、县令。他们的职位是世袭的,并受都护府、边疆总督府或节度使管辖。各户籍及税金都督并没有划归中央户部,只与唐政府保持着藩属关系。
唐末,各地藩镇势力日益强大,割据一方。政治、军事、金融基本独立。到了唐朝即将灭亡的时候,天下已经分崩离析,唐皇帝的命令已经不能超出长安城的范围了。
综上所述,唐朝鼎盛时期的土地面积并没有达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水平。即使算上八百多个吉斯府、州、县,其实际控制范围也只达到了中亚和东南亚的极少数部分,更不用说西亚、北亚和东欧、中欧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