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东南亚”叫什么?
“东南亚”在明朝时期被称为西方。
明代的西方是指东南亚及今文莱以西的印度洋沿岸地区。这就是《西洋镜》中“郑和下西洋”和“西洋”的含义。
永乐三年,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开始了。 “西方”一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范围扩大到包括克鲁姆斯在内的“西方国家”。在皇帝的圣旨中屡屡见到:“遣中官郑和等同诏授西洋诸国”、“太监郑和遣西洋诸国还”、“命太监杨庆等”去克鲁姆斯等西方国家出差”、“宦官郑和等奉命出使克鲁姆斯等西方国家出差”。
西方在明代成为流行词。系列丛书出版朝主编:费辛《大西洋》、龚震《西番史记》、黄圣曾《西贡典》、张勰《东西洋考》、罗茂登《三宝通俗演义》
郑和专家向达指出,“明代交趾、柬埔寨、暹罗以西,今马来人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和小巽他群岛,以及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半岛都是西洋。”
郑和下西洋期间,西方的概念发展到包括西域。陆荣在《书苑杂记》中已将哈勒、撒马尔罕、吐鲁番、哈密等西域国家称为“西洋”,可见“西洋”一词已发展到包括海外国家的含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