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错了。东南亚其实比中国发展得更早。中国抢走了东南亚的工业。

所有崛起国家都遵循这样的路径:经济改革——吸引外资——外国投资——就业率提高,GDP猛增——出口激增——技术转移—— -自主研发----国家跨越。

所有国家都是如此。德国就是这样。所谓“德国制造”,就是德国人疯狂模仿英国品牌的一个标签。英国人看不下去了,强迫德国人给他们穿上。 ,日本也是如此。曾几何时,日本也是一个仿冒大国:

日本崛起时,连商标都被抄袭。

Hellokitty,这么知名的品牌,有多少人知道它是山寨产品呢?

中国的崛起其实与德国、日本、韩国的崛起颇为相似。他们一般都遵循这个ro确实,但有一个区别:中国从东南亚抢走了产业。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一个事实:东南亚实际上比中国发展得更早。

日本早期搞的是所谓“雁阵模式”。什么是“雁行模式”?

日本崛起后,向东亚、东南亚实施产业转移。日本认为,各国经济应该像大雁一样,以日本为领头雁,亚洲四小龙为第二队雁,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为第二队。第三梯队,产业由美国、日本传递到亚洲四小龙,再由亚洲四小龙向下传递。

所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所谓“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出现的时候,就是因为日本实行了雁行模式,而日本本身就享有很高的附加值。在从产业来看,亚洲四小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其他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等级分工。

当然,大家都很清楚,雁行形态最终失败了。为什么出错了?

首先,日本自身经济状况不佳。日本在20年代经历了经济停滞和萧条,至今未能复苏。就连领头雁也行动迟缓。当然,这种雁行模式不能继续下去。 。

其次,中国打乱了大雁格局的节奏。无论是相对于日本还是相对于东南亚,中国都是一个超级大国。快速发展的中国就像一个资本黑洞,不断吸纳世界资金,创造了巨额利润。这个时候几乎没有人去投资亚洲四小龙或者亚洲四小龙这样的国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基本上是大雁模型的终结。

所以,在雁行模式下,其实是东南亚国家先崛起,但中国的出现打断了他们的崛起,抢走了他们的资源。中国的人口和地域比例所有东南亚国家加起来数量更多、面积更大,中国相对稳定,不太可能像泰国那样。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时不时地经历社会波动,资本更多愿意流入中国。

时间到了。东南亚国家不是想复制中国的问题,而是复制不了中国的问题。能崛起的,和已经崛起的新加坡类似。其他国家要么没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 ,或者说中国没有庞大的劳动力供给。显然,当一个产业实现产业集群时,成本会更低。东南亚没有哪个国家能在这方面与中国相媲美路。

但东南亚仍然存在机会。以越南为例。最近,由于贸易战,许多低端产业转移到越南。这给了越南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越南实行和中国的产业分工合作政策,我认为越南也有很好的机会实现经济跨越。

印尼,岛屿太多,宗教太麻烦,很难改善。

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处于上好下坏的尴尬境地。我认为这样更好。它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