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县风景区

相园因公元前455年赵襄子在此筑城而得名。郡县设于西汉,历代未曾改变。全县辖8个镇、3个乡、328个行政村、1088个自然村;总人口2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万,农业人口19万。总面积1160平方公里。全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半山区。最高海拔1725米,最低海拔800米,平均海拔1000米。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9℃,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无霜期。平均约为166天。

象源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煤、土、水三大优势。其中,煤炭储量75.8亿吨,可开采22亿吨;以中灰、低硫、高热值、高熔灰分的贫煤为主;耕地面积59万亩,荒山荒坡80万亩;有西漳、南漳、北漳3条主要河流,石水、郭水、濠水等10余条支流。河流全长约90.5公里。共有大小水库14座,其中宝峰湖是全省六大水库之一,总库容1亿立方米。地下水也相当丰富,是华北地区较为富水的县。

湘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有八景:宝峰清雪、狮山晚光、梁楼大观、漳江春渡、石桥怀旧、寒山美丽独特,仙塘古隐,甘泉玉石。主要历史人物有西汉杰出政治家张良;法显,东晋著名僧人、旅行家、翻译家;连英,明洪武年间御史;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吏部侍郎刘龙等。

自然地理: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位于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2′-113°14′,北纬36°。介于°23′-36°44′之间。东以仙堂山、黄岩山与历城为界;西邻石灯山、沁县;南依五阳山、鹿瞻山、磨盘山、五赞山,分别与鹿城、长治市、屯留市接壤;我北邻五乡。县城位于长治市主城区以北50公里处。 ?

襄垣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地区,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卫惠山海拔1725米,境内最高山(强吉乡经北村);最低海拔800米(河口、北地乡)。县城是境内最大的盆地,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40公里。全县总面积1160平方公里,折合174万亩。按地貌分:丘陵占57.5%,山区占31.9%,平原占10.6%。 ?

湘源属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8°-9°C,四季分明。 7月、8月、9月最高气候温和,平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38.1℃。 12月、1月、2月气温最低,平均气温-8.1℃,极端最低气温-29.1℃。年平均降雨量约550毫米,多集中在7、8、9月。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66天左右,最短118天,最长197天。 ?

象原属海河流域,位于浊漳河上游。卓漳河的三大支流为西源、南源、北源,分别起于境内河家澳。南沟、武备入国。西园、南园在甘村交汇,后在北地乡河口与北园汇合,流入历城,流经八个镇。还有石水、郭氏等十余条主要支流水、好水及数百条小溪纵横交错境内。河流全长90.5公里。共有水库14座,其中后湾水库是山西六大水库之一,总库容1.3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7.8亿立方米。下凉镇小脚村还有一处日流量200-300吨的优质矿泉水源。

产品资源:

襄源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锡、硫磺、石膏、云母、石英砂等。 、石灰石、铝土矿、白云石、大理石、磁铁等30多种,其中煤、铁矿极为丰富。全县煤田南起盐村,北至南岩,长45公里,宽10公里,总面积450平方公里。该煤田属于沁水公司al油田,总地质储量75.8亿吨。煤质为中灰分、低硫、高热值。主要储存熔灰分高的贫煤,西部和南部储存煤炭、焦煤等优质煤炭。易采煤一般长6米左右,覆盖层40-120米。铁矿分布在王桥、北地、下良、善府、西营等乡镇,总储量3300万吨。氧化钙品位在55%以上,是水泥、电石等建筑材料的优质原料。石膏石总储量150万吨,分布于我县东南部。是省内优质石膏石矿床之一。铝土矿、大理石、白云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储量均在100万吨以上。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源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ty的工业发展。

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的采矿业和加工业日益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享誉上党。新开发的“黄土鸡蛋”、红土米、糯玉米、香王牌陈醋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价廉物美。经过重新包装和大力宣传,非常受欢迎,前景广阔。特色育种也找到了新路子。 ?

旅游资源:

象源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昔有宝峰晴雪、狮山晚照、梁楼胜景、张江泉渡、怀旧城桥、寒山奇美、古仙堂、甘泉八景。 。修复后的仙堂山风景区重建并对外开放,山势险峻,丛林茂密,自然风光美丽独特。古刹依山而建,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东晋高僧法显在此出家为僧。碑记“东晋皇帝曾至此”。明代兵部尚书刘龙曾在此苦读。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新开发的后湾水库旅游风景区是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天然浴场。

2.沁阳城风景区

需要门票。

门票:20元/人。

三都湾是丹河第三道堰,位于徐良镇玉庄。有着200多年建造古村屋、以水石磨为生产工具的悠久历史。三都湾以“竹乡水乡、太行山居”为主题,打造了村委会农庄酒店、河湾景观、游客中心、文化舞台、水磨坊、可持续建设中心以及竹林景观原生态打造,打造了一批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民宿,如“蜜家”等。 、书记家庭、书香家庭”。

地址:焦作市博爱县徐良镇玉庄村

门票:20元/人

开放时间:全天

< p>交通参考路线:博爱汽车站至玉祥路--玉祥路--S104--丹河大桥--S104--X034,从X034到玉庄村

3。沁县旅游景点

太行山八路军纪念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乡王家峪八路军司令部旧址砖墙旧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村八路军司令部旧址;八路军游击战争体验公园;八路军文化公园;太行山现场话剧(国家**体验式红色景区);鲤城黄崖洞风景区(八路军兵工厂旧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顺西沟展览馆(沈纪兰故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爷山革命旧址风景区(上党战役遗址)。太行山大峡谷(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老顶山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平顺天机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平顺太行水乡风景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

4.沁县景点介绍

从长治返回太原的路途经襄垣、沁县、武乡、榆社、榆次到达太原。沿途风景有香源仙堂山、东湖公园、八仙湖、熙慧轩文笔塔、五龙寺福香园景区。

沁县风景有北水城水利风景区、山西青年抗敌队纪念馆、沁县大云寺等景点。武乡县的风景有八路军文化公园、半山等景点。榆次有榆次古城、常家庄园、后沟古村等榆次景点,都比较有趣。

5.沁阳市沁河风景区

济源市五龙口沁河广利渠水利枢纽引水港

说起明末名臣袁应泰,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在与后金的战斗中自杀的,却不知道这位殉职的英雄也是一位水利专家……

豫西北怀川之地,有一条河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乌河。龙口古运河流经河南济源、沁阳、孟县、温县、武陟五县,灌溉了数千公顷土地,给沿海人民带来了丰沛的温饱。这条运河一直使用到8世纪1900年代,广济运河仍然发挥灌溉渠的作用。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在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流出太行山。早在秦朝,人们就在秦河出山处开凿了渠,引水灌溉田地。因用方木做门,故称方口。此后历朝历代都在此兴修水利。宋金时期,北方战乱不断,秦河两岸的水利工程遭到严重破坏。公元1261年,王Y元代汉族官员云中、杨端仁奉命在房口开凿广济渠,引秦水。全长677里,流经济源、河内、河阳、温县、武陟五县,灌溉463个县。村土地。

广济渠的修建虽然极大地提高了淮川的农业生产,但由于广济渠口地势相对较高,难以从沁河取水,当地士绅控制用水。导致广济渠在干旱年份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明代文学家何堂在《广济渠大疏浚记》中写道:“广济渠地势高,水流难,故累矣。”堵塞了,虽然每年都会疏浚,但最终还是无法流通,而且一旦遇到大旱水田变成焦土,百姓人心惶惶,无怨无悔。”彻底改变这种状况,真正使广济渠在豫西北农业生产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人,是袁英台。明万历年间河内县令。

6.秦县风景名胜在哪里

1.太原市

山西省省会,位于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腹地,古称晋阳,简称并州,自晋定公十五年春秋赵简子建晋阳城以来,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金秋时期(公元前497年)。总面积6959平方公里,辖6区3县1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区县、古交市。

2.大同市

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始建于北魏的云冈石窟是全国最大的石窟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九龙墙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龙墙。辖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广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4区6县。

3.朔州市

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的千年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牟尼塔、朔城区崇福寺等,体现了现代文明的成就。建筑艺术。时间边塞文化是朔州文化的一大特色。 。总面积10662平方公里,辖2区3县1市:朔城区、平陆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市。

4.忻州市

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境内五台山为5A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5180平方公里,辖1区、12县、1市:新抚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岷兰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

5.阳泉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东部。境内有长城九关、唐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女令故居关山书院等。二石平梅、中山古长城等。总面积4451平方公里,辖市区、矿区、郊区、平定县、蔚县3区2县。

6.吕梁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西部。名人有武则天、宋代名将狄青、清朝最廉官成龙、著名批评家、宰相孙嘉淦、革命英雄刘胡兰等。总面积21143平方公里,辖1区10县2市: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林县、柳林县、石楼县、兰县、房山县、中阳市县 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

7.晋中市

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境内有世界文化名城平遥古城。文物古迹,有乔氏、王氏、常氏等晋商大院,还有素有“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之称的平遥双林寺。总面积16408平方公里,辖1区9县1市: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杞县、平遥县、灵石县。 ,介休市。

8.长治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传说都起源于被誉为“中国神话之乡”的长治。总面积13864平方公里,辖4区8县:泸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襄远县、平顺县、历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齐n县,沁源县。

9.晋城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端。拥有古文化遗址6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尤其是宋金古木结构建筑46处,保存基本完好。总面积9484平方公里,辖1区、4县、1市:市区、沁水县、阳城县、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10.临汾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十万年前人类的诞生地在临汾,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起源在临汾,六百年前大槐树移民的根源在临汾。元代以前,地上文物资源占山西总量的30%。

总面积20589平方公里,辖1区14县2市:尧都区曲沃县、宜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固县、安泽县、浮山县、蓟县、乡宁县、大宁县、息县、永和县、濮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

11.运城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端。这里是关公的故里。境内闻喜裴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将军。史称“与吴、恭候有渊源的将军世家”。总面积14106平方公里,辖1区10县2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县。 、 芮城县、 永济市、 河津市。

7.沁县风光图片

钦州,陕西省沁源县,古地名。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太祖(596年),大业初废。行政驻地为山西省沁源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恢复,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阳城县。五朝仍称钦州,宋代废。

中文名钦州

外国名秦国

又名阳城县

据《元和县图》:

p>

钦州、阳城。中下。开元有六千五百八十户。乡镇13个。元和湖2222个。

镇13。

《愚公》冀州境内。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汉,秦时属上党郡。今州位于汉代上党郡固原郡。 16世纪钦州在此设立。隋开皇年间,因州东有沁水河而得名。大业二年置钦州,武德元年复置。

州界:东西一百五十英里。从北到南两百六十四英里。

八刀:西南至上都一千二十里。东南六百三十里,至东都。西南二百九十里,至锦州。西北二百六十里,至汾州。太原府东北三百四十里。距锦州霍邑县西一百五十里。距泸州东南三百三十里。

宫符:开元宫:龙须座。赋:麻布。

冠县三:沁源、合川、绵上。

中沁源县。郭霞.开元户口两千二百五十四户。乡五.汉代时,谷为离县城很远。也就是今县城南一百五十里的固原古城。发音扭曲,所以用“咕”作为“咕”耳。后魏庄帝在锦里置沁源郡。因沁水而得名,属伊宁县。隋开皇三年废县,县属锦州。十六年,置钦州,县属燕国。

霍山,又名太岳,位于县城西七十八里。

沁水发源于绵上县境,距县城东一里。

合川县中下。该州以北七十英里。开元户两千八十户。乡四.汉代时,山谷距县城较远。后魏庄帝在本县南九黎置伊宁县,隶属伊宁县.隋开皇三年,废县,隶锦州。十六年,置钦州,县属燕国。十八年改为合川县。大业三年置省,武德元年复置。

武陵位于县城西十六里。

沁水在县城东十里处。

弃博河,县东八十步。

季缺墓位于县南三十六里。

绵上县中下。距该州西南七十六英里。开元户一千八百一十五户。乡四.函谷原县一带,隋开皇十六年置绵上县,属钦州。绵上县因县境西界而得名。

羊头山等o 名野犁山,在县城东北五十里。来自沁水。

沁水,又名少水,出县境,覆曾山东南二十四里。 《左传》云:“齐侯伐晋,封少水为靖官”。

霍山在县城西南八十里。

西汉置固原县。王莽时期,改固原为古津县。西晋未废,省固原县入修(今灵石县)境。北魏建义元年置沁源县。隋、唐两代曾两次置钦州。隋至元,北部改为绵上县。董又成曰:固原城在今沁源县南门外。今建水从岳伊东北的堆金岭流出昂县,是汉沽源县的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