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风俗礼仪

蒙古族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见到客人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和赛因拜努”。 (幸福),然后主人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鞠躬,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人老老少少围坐在客人周围,问问题,就像在家里一样。

平时待客时,喝完奶茶,大方的主人总会端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厚的奶酒、香脆的油炸水果和炒饭,奶茶、奶酪和独特的草原风味。 “手烤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大饱口福。如果主人对客人特别尊重,往往会把奶壶、酒壶放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他会唱一些欢迎、友好的歌曲来劝客人喝酒。如果客人接过杯子喝了,主人就会会特别高兴。当有宴请特别贵宾或举行仪式时,往往会安排全羊宴。蒙古族称其为“乌察”,有的也称其为“秀斯”、“布忽里”。当客人告别时,他们常常送全家出走,指路,并反复说“拜伊丽塔!”呸!” (祝您旅途平安)。

哈达:哈达是藏语的音译。常用于问候、送礼、祭神、拜年及喜庆场合,以表达敬意和祝贺。这种礼仪由来已久。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蒙古人民“逢年过节,互相赠送金、银、玉、白帛等制成的礼物”。

递鼻烟壶:是蒙古族古老的习俗。参观蒙古包时,好客的主人常常会拿出一个像瓷瓶一样精致的小鼻烟壶,递给客人。闻一闻。鼻烟壶,用于装鼻烟。传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同行若见面,应以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微举手,鞠躬交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在鼻孔上摩擦,闻闻烟味,尝完味道后再交换。长辈遇到晚辈,要微微鞠躬,右手递壶。年轻一代会用双手接住,捧起来闻一闻,然后交换。

蒙古族有骑马或乘车去牧民家串门的习俗。接近蒙古包时,必须轻装慢行,以免惊扰牛群。进入蒙古包之前,必须将鞭子和棍子放在门外。如果把它们带进蒙古包,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尊重。出蒙古包后,请勿上车或外出立即放马。得走一段路,等主人回来了,才能上车上马。做包客时,主人弯腰奉奶茶,客人也要弯腰双手接。包的西北角是供奉佛像的地方。睡觉时不宜将脚伸向西北角。不建议使用管子或尖头指向人的头部。不准用脚踩炉灶或在火上烤脚,否则是对灶神的侮辱。如果蒙古包内有病人,则在蒙古包门左侧拴一根绳子,并将绳头埋入地下,表示主人不能招待客人,游人不得入内。

蒙古族风俗禁忌

蒙古族在蒙古包附近骑马或驾车时,应避免骑得太快,以免惊扰动物。门前悬挂火或红布,表示屋内有病人或孕妇,外人不得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拜佛的方向;禁止吃死动物的肉。还有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忌红色、白色,办喜事忌黑色、黄色。避免在火盆上烘烤脚、鞋子、袜子和裤子;禁止参观寺庙经堂、佛坛。寺庙附近不准吸烟、吐痰、触摸法器、经书、佛像、大声喧哗、打猎等。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灶神,认为火、火神、灶神是可以辟邪的圣物。因此,进入蒙古包后,严禁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能在火炉旁晾干靴子和鞋子。电炉。不准跨越、踩踏炉灶,不准敲打烟袋、乱扔东西、往炉灶上扔泥土。不得用刀搅动火、将刀插入火中、或用刀将肉从锅中取出。

水的禁忌:蒙古人相信水是纯洁的神。在河里洗手、洗澡都是禁忌,更忌讳洗妇女的脏衣服,或者往河里扔不干净的东西。草原干燥缺水,所以吃水吃草。没有水,它们就无法生存。因此,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源清洁,视水为生命之源。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服饰:

靴子:蒙古靴分为马靴和蒙古靴两种。马靴分为棉靴和单马靴。 。由黑色牛皮制成,有时是紫​​色,直筒和优雅。年轻人喜欢穿马靴。蒙古靴(香牛皮靴)的尖头稍向上。靴子的侧面通常有花纹和压花图案。有些是皮革内衬,有些是毛毡内衬。靴子较宽,可以搭配棉袜和毛毡袜。

长袍: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长袍。这种袍子有宽袖和长袖之分。下端左右一般不分,衣领较高,右侧有纽扣。袍子的领子、袖口、边沿常饰有美丽的花边。袍子的颜色因地、因人、因季节而异。

腰带:是穿着蒙古袍时的必备品。有的用布做的,有的用丝缎做的,长五米。颜色与长袍相协调。

首饰: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子,多用长丝用红、绿等颜色包裹住他们的头。男子夏季多戴鸭舌帽,冬季多戴羊皮帽、狐皮帽。款式大而尖。耳朵或草原帽。蒙古族妇女的首饰是在节日、喜庆宴会、走亲访友时用来装饰头部的。装饰品的种类很多,材质也有贫富之分。比较精美的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为三大类,即肉、奶和谷物。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上和中午我一般都是喝奶茶配炒饭、奶食、手碎肉。晚上,我吃羊肉面和馒头。

肉类:牛羊肉是蒙古族最常见、最喜爱的食物。我特别喜欢吃羊肉“手扒肉”。羊肉的吃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和著名的“

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也叫蒙古茶。是蒙古族最喜爱的饮料,一日三餐都喝奶茶;酸奶:发酵马奶“七格”和发酵牛羊奶“塔里加”,可以消暑止渴,营养丰富;奶酒,又称蒙古酒。将发酵乳放入锅中,用小火煮沸,蒸馏,即成为透明醇厚的奶酒。

居住

蒙古包是一种带有圆形尖顶的天篷式住宅。通常覆盖一层或两层羊毛毡。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住房的满语名称。 。 “包”在满语中是“家”、“房子”的意思。古称“穹庐”、“毡包”。

蒙古包有两种类型。一种用于牧区夏季,用于迁徙。传输包是半修复的埃德冬令营。在蒙古语中,转运包被称为“Urgo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