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日期】【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与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曼谷宣言》,正式宣布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
1976年8月28日至29日,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以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国家联盟。 【宗旨和目标】《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宣言》确定的宗旨和目标是:
(一)共同努力,推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发展。本着平等协作的精神,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二)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3)促进在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问题上的合作与相互支持;
(4)在教育、职业技术和行政培训和研究设施方面的相互支持;
(5)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
br>(六)推动东南亚问题研究;
(七)保持密切互利与宗旨和目标相似的国际和区域组织开展合作,探讨加强合作。 [成员]
10个(截至2009年底):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Laos (1997)、马来西亚、缅甸(1997)、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
总面积约4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候选成员国:东帝汶。 【总部】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刊物】 《东盟常务委员会年度报告》和《东盟通讯》双月刊,均为英文。
有一个东盟网页: 。 【负责人】峰会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东盟国家轮流担任主席,负责召集。外交部长兼任东盟常设委员会主席,任期一年,负责主持常设委员会的工作。第32届和第33届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分别是越南外交部长阮狄年和文莱外交部长穆罕默德·博尔基亚王子 (Prince Mohamed Bolkiah.ah)。东盟秘书长由东盟国家轮流推荐的高级人士,任期五年。自1998年1月起,秘书长由鲁道夫·塞韦里诺(Rodolfo Severino)(前菲律宾外交部副部长)担任。 】【组织结构】(一)峰会:东盟成立以来,已举行7次峰会和4次非正式峰会,就东盟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作出决定。 2000年第四次非正式峰会决定取消正式与非正式的区分,每年举行一次。
(二)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组织,每年在成员国轮流举行。东盟外长还定期举行非正式会议(RETREAT)。
(三)常务委员会:由当年主持外长会议的东道国外交部长担任主席,各国驻华大使(或高级专员)其他成员国的派驻者)担任该国的当然成员。不定期举行会议,负责处理东盟日常事务和筹备外长会议。会议,执行外长会议决议,并有权代表东盟发表声明。
(四)经济部长会议:是东盟经济合作的决策机构,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每年不定期召开一到两次会议。
(五)其他部长级会议:包括财政、农业、林业、劳工、能源、旅游等部长级会议,不定期在东盟国家轮流举行,讨论相关领域问题。
(六)秘书处:东盟的行政总部,负责协调各成员国的国家秘书处,对部长级会议和斯坦政府负责鼎委员会.
(七)专门委员会:包括9个由高级官员组成的委员会,分别是:工业、矿业和能源委员会、贸易和旅游委员会、食品、农业和林业委员会、内政和银行委员会、交通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宣传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
(八)私营和半官方组织:包括东盟议会联盟、工商业联合会、石油理事会、记者联合会、承运人理事会联合会、船东协会联合会、旅游局联合会和博物馆联合会等待。 [编辑本段][主要活动]自成立至1999年底,共举行了六次正式首脑会议。
第一次峰会于1976年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协调一致宣言》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宣言》。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12月通过决议,认可《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宗旨和原则。
第二次首脑会议举行1977年8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会议决定东盟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西兰)和欧洲共同体的对话和经济联系。
第三次峰会于1987年12月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会议签署了《马尼拉宣言》、《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修正案议定书》和四个经济协议。
1992年1月,第四次峰会在新加坡举行签署1992年《新加坡宣言》、《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效普遍关税协议》等三个文件,d 决定今后每三年举行一次正式峰会。
1995年12月,第五次峰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签署了《促进东盟一体化、形成东盟整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议定书》 《合作框架》和《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通过了《东盟组织机制调整方案》,决定今后每年在两次正式峰会之间举行非正式峰会。出席会议的国家元首一致同意继续推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发起的东亚经济论坛(EAEC),并决定马来西亚牵头组织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
第六次峰会在越南河内举行1998年12月,越南首都。会议主题是s:团结合作,建设和平、稳定、平衡的东盟。会议重点讨论了东盟国家协调化解危机、恢复经济、争取稳定和平衡发展的相关举措。会议通过了《河内宣言》、《河内行动计划》和《大胆措施声明》三个文件,决定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和东盟投资区进程。
第七届东盟峰会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会议发表了《2001年东盟反恐联合行动宣言》、《第七届东盟峰会艾滋病问题宣言》,并通过了《2001年东盟峰会关于艾滋病问题的宣言》,并通过了《2001年东盟峰会关于艾滋病问题的宣言》。 -学期审查”等文件。
1996年11月,首届东盟非正式峰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大东盟建设。宣布适时吸引柬埔寨、老挝、缅甸加入协会,并表示该公告作出了十六点声明。会议还就加快湄公河流域开发交换了意见,并指示外长会议制定《东盟2000年愿景》。
1997年12月,第二届东盟非正式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东盟领导人一致同意实施促进服务业贸易自由化计划,决定于2010年建立东盟投资区并实施2020 年。东盟内部投资自由化。会议通过《东盟2020愿景》,随后举行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实现历史上首次东亚峰会。
1999年12月,第三次东盟非正式峰会在菲律宾举行。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快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0年11月,第四届东盟非正式峰会在新加坡举行。
近年来,东盟积极开展多元化外交,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94年7月,东盟发起成立东盟地区论坛(ARF),成员包括东盟9国: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柬埔寨、印度、蒙古和欧盟。与会各方主要就亚太地区共同关心的政治安全问题交换了意见。 1994年10月东盟 1998年3月发起亚欧会议(ASEM),并于1996年3月在泰国曼谷和1998年3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了两次领导人会议。东盟九国、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亚洲15国欧盟国家和欧盟委员会领导人齐聚一堂,就推动政治对话、加强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全面讨论。麦克风合作。 1999年9月,在东盟倡议下,东亚—拉美合作论坛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