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地形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山水大致走向南北走向,山水相间排列。半岛地势如棕榈。其次,它的地形早已被侵蚀成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准平原形状。在第三纪造山运动期间,印度马来地块也经历了隆起和断裂。三是平原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分布在大河下游地区。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支那的山脉和高原主要包括西部的那迦山脉和若开山脉,它们是向西突出的弓形山脉。大部分海拔在1800米以上,长约1100公里,其中有许多平行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延续向南,并继续向南延伸。东部有绵延1000多公里的常山山脉,与越南、老挝、柬埔寨接壤。山脉西坡较为平缓,逐渐过渡到老挝和柬埔寨的高原。 ,如川圹高原、惠芬高原、甘蒙高原、博罗芬高原等;山的东坡较陡,接近海岸,形成许多悬崖和岬角。中部是中国横断山脉的向南延续,在缅甸和泰国边境有腾劳山、他尼亚当山和比劳山东,向南延伸到马来半岛。缅甸的山脉更宽更高,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高原掸邦高原。泰国东部有一个高原。 e5a48de588b6e79fa5e 鼠高原。在上述山脉和高原之间,南亚的大河自北向南流淌,顺着地形流入大海。自东向西依次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在这些大河中,流经该国最多的是湄公河,最后在越南流入海洋。
印度支那的山地和高原长期遭受侵蚀,山峰多呈圆形,高原侵蚀面发育。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一般以克拉地峡为界。从构造地形来看,马来半岛是印度马来地块的一部分。山脉位于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中央山脉有八条大致平行的山脊,由北向南延伸。由于长期的侵蚀,它们的高度并不高。出露岩石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牟氏最高峰大汉海拔仅2190米。掸邦高原海拔1000米至1300米。主要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石灰岩层组成,并有花岗岩侵入体。高原上有许多深邃的峡谷和海拔800至900米的山峰。山脊和山谷交织在一起,地面被剧烈侵蚀。西部有一条南北长600至700公里的大断层。泰国东部的呵叻高原大部分海拔150至300米,由红砂岩组成,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势起伏。在掸邦高原和越南、老挝北部地区,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是著名的风景区。
印度支那有许多三角洲。著名的有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红河三角洲和湄南河三角洲。这些三角洲都是由大河冲积而成。他们有地域辽阔,地势低洼。三角洲地区河网密集,沼泽多,又面向大海,扩张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