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1.交通习惯
蒙古族传统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役畜主要是马、骆驼,车辆是勒勒车。
2。节日
蒙古族新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成吉思汗纪念日:农历3月17日。
那达慕大会:农历七月至八月。
敖包节:农历七月十三日。
3。祭祀习俗
(一)祭祀腾格里汗:祭祀皇帝“腾格里汗”是蒙古族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祭祀神的方式有两种:使用传统乳制品的“白祭”和使用宰杀的羊血的“红祭”。近代,东盟旗民间祭祀活动多在七月初七、八日举行。
(2)火祭:火祭有分分为年祭和月祭。农历腊月二十三举行过年节。在长辈的主持下,将酥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中,以感谢火神的保佑,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吉祥。来年。中秋节通常在每月的初一和初二举行。
此外,关于火的禁忌还有很多,体现了蒙古族对火的尊重,比如不能往火里倒水、不能用刀棒乱火、不能向火中吐口水等等。< br>(三)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自古流传的宗教习俗。每年水草丰沛时举行。即在山地高处、地势开阔、景色优美的地方,放置一根圆形实心塔。r上堆满了石头,上面绑着一根长杆,杆上有经条或牲畜的角。届时,祭祀煮熟的牛羊肉,主人进行祈祷。男女老幼拜祭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
4.婚姻习俗 蒙古族有两种婚姻制度:抢婚和订婚。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之前,大多数蒙古社会都是以抢劫制度为基础的。例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安排了阿都勒与诃额伦夫人的婚姻,这就是一种抢劫。订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订婚制度广泛实行。
但是还有剩余抢婚制度。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者抢婚仍然很常见。
5。禁忌
(1)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蒙古族骑马或驾车靠近蒙古包时应避免快速骑行,以免惊扰兽群;如果门前有火或挂有红布条等标志,表明此屋内有病人或孕妇,禁止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拜佛的方向;忌食死动物肉、驴肉、狗肉、白马肉;
丧事忌红、白,办婚礼忌黑、黄。避免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裤等;参观寺庙经堂、佛坛时,禁止吸烟、吐痰、触摸法器、经典、佛像。除了大声喧哗之外,在寺庙附近打猎也是一种行为也禁止。
(二)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邪的圣物。因此,进入蒙古包后,禁止在炉子上烤脚,更不能在炉子旁晾靴子和鞋子。不准跨越、踩踏炉灶,不准敲打烟袋、乱扔东西、往炉灶上扔泥土。不得用刀搅动火、将刀插入火中、或用刀将肉从锅中取出。
(3)水禁忌:蒙古人相信水是纯洁的神。在河里洗手、洗澡都是禁忌,更忌讳洗妇女的脏衣服,或者往河里扔不干净的东西。草原干燥缺水,所以吃水吃草。没有水,它们就无法生存。因此,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源清洁,重视水资源保护。之为生命之源。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