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狗不理包子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桂友出生于直隶省武清县下朱庄(今天津市武清区)。因为他的父亲在四十岁的时候生了一个儿子,为了保佑他平安,他给孩子起了个名字“狗子”,希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高贵友14岁那年,到天津南运河边的刘氏汽食店当服务员。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勤奋好学,再加上师傅们的指点,高贵友的包子技艺不断精进,成为了一位高手。完成学业三年后,高贵友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店——“德居豪”。由于高贵友手艺精良,做事非常认真,从不掺假,所以他做出的包子质地松软,新鲜而不腻。油腻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独特,生意十分红火。来吃他的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无暇和顾客说话。于是,吃包子的人戏称他是“卖包子不理人的狗”。久而久之,人们就轻松了,就叫他“狗不理”,他卖的馒头就叫“狗不理包子”。然而,原来的店名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2、毛不温饺子 毛不温饺子其实是模仿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当时,狗不理包子非常有名,传播得很快。全国人民都知道,天津有一个叫狗不理的人。馒头,然后各种仿制品也随之而来,比如毛不问饺子。 3、二儿眼炸饼创始人“炸工刘”刘万春以卖炸饼为生。由于他的精湛工艺和毕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又因该店位于北门外狭窄的二眼胡同出口处,被食客们昵称为“扎工刘”。耳朵和眼睛的炸糕。 4、十八街麻花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店曾位于大沽南路十八街,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为十八街麻花。延伸资料:二儿炸糕的美食历史:二儿炸糕起源于清末光绪年间,由穆斯林刘万春创制。炸糕选料精良,制作精细,物美价廉,素有“炸糕刘”之美称。附近的富户和百姓都庆祝生日、举办婚宴。他们利用“糕”字的谐音来获得价格越来越高的吉祥。他们都买了他的炸饼,生意越做越红火。那时,二儿岩炸糕是是用上等的糯米磨碎后发酵,上等的红豆煮熟去皮,再用红糖汁炒制而成的馅料。包好后,热油(130℃),放入锅中,经常翻动。炸出来的饼外皮酥脆,豆馅香甜爽口。 1957年,刘氏二多眼炸饼店改制为公私合营。 1978年被天津饮食公司命名为“二安眼炸饼店”。现在的二儿眼炸糕都是用南方的糯米做的。炒的时候有三个锅,但只用两个锅加工,第三个锅用来控油。但味道还是不错的。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毛不问饺子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天津三绝 查看“叏都”天津美食的全部7个答案!你知道多少?天津十大必吃美食,天津必吃排行榜关注天津美食的人也在看大众点评查看天津美食排行榜,天津特色美食街带你探索。

下雪了,寒冷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