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芜湖属九子。 (左传)记载:“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楚子再伐吴,败九子。至于衡山。”汉武帝二年(公元前570年—公元前109年),九子开始设县。因“地势低蓄水,藻类生长”而得名芜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全市辖芜湖、繁昌、南陵县和镜湖、弋江、九江、三山4个区,面积约331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20平方公里,人口约231万。
得益于长江的优越地理位置,芜湖港已建设成为长江水道上重要的现代化深水港。芜湖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考古学家在繁昌人子洞时期曾有突破性发现历史。研究表明,该洞穴附近曾经是亚洲第一人的故乡。自古以来,芜湖就是人类诞生、繁衍、生存的天府之国。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开始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芜湖多产稻米的优势一直延续到近代,成为历史上全国四大稻米市场之一。三四千年前,芜湖已拥有举世无双的成熟青铜冶炼业。铸造了干将、莫邪、越王剑等名剑。南陵出土的越王剑,光亮如新,锋利如初。它已埋藏地下2000多年,至今仍熠熠生辉。堪称海上一绝,举世无双。
当年盛大的冶炼场面和规模堪称全球第一从南岭裸露的几十万平方米就能看出来。这可以从铜渣中看出。宋代时期,芜湖的钢铁冶炼和锻造业得到蓬勃发展,生产出锤头钢、夹钳钢、淬火钢等优质钢材。到了明清时期,芜湖的冶金工业进一步达到鼎盛,享有很高的声誉。数百年来,“舞钢”闻名于世。当时的芜湖聚集了许多技艺独特的铁匠和铁匠,他们生产了著名的“芜湖三刀”——剪刀、菜刀、剃须刀。芜湖铁画展现了深厚的工艺水平。
芜湖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名人辈出,有张孝祥、汤宝等精英人才。姚晨、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汤显祖等一代又一代名人芜湖受到后人的讴歌和赞誉,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芜湖历来是滨江旅游胜地,并以皖南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而闻名。景区北门是安徽省规划的旅游新城。
江城风光素有“山水如画的江城”之称,有雄伟的中江楼、清澈幽雅的镜湖、优雅的步行街、中央广场的灯光,让江城显得诗情画意;赭山、神山郁郁葱葱;广济寺、哲塔倒映在镜湖中,为众多诗人所赞叹。还有天门山、中江塔、学宫大成殿、江公山、练塘古文化遗址、楚王城、王墩城、明城墙遗址以及著名的南北十里长街等。 。
作为俗话说“诗中常爱杜池洲,游说芜湖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