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秦代以来,广州一直是郡、州、郡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华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光复文化的发祥地和繁盛地之一。广州的历史名称有南海郡(前汉、金、隋)、番禺、广州都督府(唐)、广州(宋)、广州路、广州府、番州、兴王府、广州城等。广州建城于公元前214年。初建城时的名字叫仁孝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后,在广州地区设立南海郡。当时,南海郡尉任孝在附近筑城墙。现在的中山四路九仓巷,当时叫“人小城”。广州为县治。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朝时又称为“南越”、“南海”。秦末汉初唐末,广州有两个独立的小国。秦朝末年,是南越国。赵佗(秦国南海卫)自立为南越王,广州成为南越王的都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11年)。年)。唐朝末年,刘琰(又名刘公)在广州称帝,国号南汉(公元917年至971年),定都广州(当时称兴王府) 。自秦朝(公元前214年)广州地区定为南海郡以来,历代行政管辖范围均包括中心地区。其最小范围为今广东省北部及北部地区,最大范围为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区域。秦汉时期,南海县行政管辖范围北起关平市,东至福建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后来,赵佗继续担任南海郡尉,赵佗上书朝廷,请求将该地区迁离中原五里。十万居民来到岭南,数十万汉族人把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带到了岭南地区,推动了岭南地区的发展。随后,又出现了三波移民潮(来自中原地区,包括楚、吴越、福建等岭北地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族逐渐融合。奥梅德。秦末汉初,赵佗称南越武帝,管辖范围扩大到雷州半岛(象郡)、广西、桂林及越南北部。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国后,将原赵佗割据地区分为九郡(后减为七郡)。广州仍称南海县,后属交趾部落,故称交州。缩小南海县行政范围。胶州行政所在地迁至广西梧州,广州市一度衰落。东汉末年,广州属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布质将交州治所从吴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改胶州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在汉代,行政广州市辖区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金代时,广州仍称南海郡,治州。但南海郡的行政管辖范围较汉代有所缩小,并向东部分割了梅县、潮汕、惠阳等地区。金代时,南海县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南北朝及隋朝,广州仍为郡县。 、州县模型周长略有变化。公元970年,宋朝、南汉以后,皇宫仍称广州(广州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广州为广南东路(简称广东)的行政区域。广东省的名称从此开始)。广州行政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呃。元、明、清时期,广州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均为省辖(广东省元代称广东路,广东布政司明代、清代广东省)。 )。行政区域范围虽有变化,但幅度并不大。直到清朝,广州府的行政面积约为3.1万平方公里。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