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哪些古老文化?
泉州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滨走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之称。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40处,县(市)级60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唯一的摩尼光佛石雕、中国最大的老君石雕、三圣四圣所在的灵山圣墓等。埋葬了唐代来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弟子。千年历史的开元寺和东西塔,记录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九日山祈风摩崖石刻,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信徒广泛膜拜的天后宫妈祖庙,历史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遗址和陵墓,蔡襄修建的宋代洛阳大桥,号称“天下无此桥”的安平桥,以及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集惠东民俗风情、海滨风光、石雕艺术为一体。丰富的人文景观、独特的民俗风情与东南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使泉州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泉州保留着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大成戏、“嘉里”戏等剧种。其中享誉国内外的有:金、唐石勒的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等。还有中国特有的“提线木偶”。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伊斯兰教、印度教、古C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等世界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了大量的遗迹,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的和谐交汇点。 、和谐共处、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泉州作为中唐以后中原移民集中的地区之一,保存了中唐以来大量的文化信息,包括语言、艺术、风俗、宗教等。 、北关、高家戏、歌子戏、梨园戏、提线木偶等是泉州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梨园戏:至少有800年历史的戏剧。戏曲中的指挥通常是鼓手,鼓手的鼓法与汉代出土的乐俑相似。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南音(又名南关):当古老的闽南语传播开来,这种音乐也被带到了东南亚等地,于是有了闽南语的地区就有了南音。木偶(提线木偶):提线木偶的发源地是泉州,与南音一样,已流传到东南亚。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拍胸舞:闽南地区流行的舞蹈,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泉州的戏曲、舞蹈种类繁多,有泉州北关戏、高家戏、大成戏、火鼎工火定婆、土飞舞、莺歌戏等。周代时泉州是七闽之地。历年出土的西周礼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两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代闽越人的原始舞蹈风格。中唐以来,中原人民南迁泉州;都林唐五朝时,不仅有在城郊东湖举办宴会、歌舞的记载,而且在南安云台山麓建有永久性的歌舞厅。宋元时期,泉州已是东方第一大港,成为“集市”。“石州人”的“福州”、“乐州”。泉州有着国内外文化的极大融合,这体现在文人诗词中常见对歌舞活动的描述。政府甚至不得不发布一份清单,指示民众“不要贪婪,不要到处乱逛”。 “,不看百戏”。明清时期,泉州的地方戏曲、民间歌舞发展到了新的高峰。清代乾隆的《泉州府志》记载了泉州城上元节赏灯、街头歌舞活动,“一国“狂”的热闹景象。解放后,泉州民间舞蹈独具特色,享誉全省乃至全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