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名人事迹
巩俐简介
生日:1965年12月31日 出生地:山东
出生地:沉阳 星座:摩羯座
身高:168cm 体重:56公斤
最喜欢的季节: 秋天
最喜欢的颜色: 黑、白、红
兴趣: 烹饪、读名人传记
最喜欢的电影: 《唐伯虎点秋香》
最喜欢的歌曲: 《摇摇摇摇晃晃奶奶》桥》
巩俐1965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1985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校戏剧研究所任演员。大学二年级时,她被首次执导的张艺谋选中,在电影《红高粱》中饰演女主角九儿。巩俐的表演虽然有些稚嫩,但却清爽可人,展现出了不错的潜力。随着“红高粱”的名气越来越大,巩俐在国内外的声誉也随之提高。如此蓬勃发展。 1988年,她在电影《代号:美洲虎》中饰演护士,并获得第12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1989年至1990年,巩俐又主演了两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她们都是旧时代深受家庭压抑的女性形象。
将巩俐的表演推向巅峰的是1992年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片中演员所给出的真实生活经历深深打动了观众。秋菊不仅让巩俐斩获“金鸡”、“百花”双料最佳女主角奖,并获得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这是内地女演员首次获得国际奖项。
她与张艺谋合作的其他电影包括《活着》和《摇摇摇摇奶奶桥》。曾与其他导演合作过《霸王别姬》、《画魂》、《风月》等。她有一个还拍摄了多部香港娱乐片,如《古今秦兵马俑之战》、《天龙八部》、《唐伯虎点秋香》、《西楚霸王》等。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
李清照,中国宋代诗人。自号居士义。济南章丘(今山东)人。其父李格非是当时齐鲁两国著名学者。其母王氏,善文采,文采斐然。其夫赵明诚,民政部尚书赵廷芝之子,金石学、石学研究学者。李清照早年生活富裕,善于文笔,精通音乐。婚后与赵明诚共同整理书画金石,编撰了《金石碑刻》。金兵入侵中原,清照一家南逃。明成之后因病去世,他的书籍和文物大部分在战乱中丢失,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四处漂泊,处境极其悲惨。据说清照曾经再婚,这在后世学者中颇有争议。关于她晚年的生活,资料匮乏。只知道她写有《达摩图经》和自己的序言,还带着米芾墨汁拜访米友仁索要题跋。
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及艺术特色:
李清照善诗,善文,更擅词。其创作以北宋、南宋为背景。宋代的生活变迁呈现出前期和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早期的诗作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阁生活、思想感情,抒发了自然风光和离别之愁。例如,《如梦灵》两首诗活泼清新,寓意深远。 南渡后的诗风也与前期有很大不同。它由明媚明亮转为苍凉悲凉,表达了怀念往事、怀念往事、哀悼逝去的情感。如《菩萨漫》、《蝶恋花》和慢诗《永玉乐》等,寄托了对祖国的强烈思念。她的言语中,充分表达了她孤独生活中深深的悲伤。比如《武陵春》、《慢声》、《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体孤独悲惨的生活融为一体。悲伤和忧郁被夸张到了极点。可以说,这是时代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结合。艺术总结。
代表作品
《夏日绝句》:
《慢声》:
《醉花醉》影
《渔翁得意》
《一剪梅
》千古名句
br>别欣喜,西风在幕后吹,人比人瘦黄花
物不同人不一样,一切都结束了,欲言又止泪
天连云波连晓,雾江将至转身千帆翩翩
梧桐细雨,黄昏一点点下雨,这样的顺序,“丑”字哪有那么好?
活得英雄,死如鬼
一种相思,两种忧。
安,又名甲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与苏轼齐名,又名苏信。曾有人这样评价他:贾轩是人民中的英雄,诗人中的巨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云:“词至东坡,正气正气,如诗,如散文,如天地奇观。 ”他先后担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官。他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他21岁时参加了抗金军队,回到了祖国。南宋不久,他出生前十三年,山东已被金兵入侵,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他率领两千人加入北方抗金起义军。回到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金奏《美琴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具体方案强军复国;他还向宰相提交了《九议》,进一步阐述了《十论》的思想;然而,他们并没有通过并实施。在各地任职期间,他认真消除积累的弊端,积极组织军队备战。 ,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长期居住在江西上饶。他光复祖国的远大志向无法施展,于是忠愤作诗,造就了南宋一代大诗人。 。他是豪放派爱国诗人,与苏轼并称苏信。耿精在山东集兵,控制忠义军马,留尚书负责。绍兴三十二年,命冯彪南归。高宗召见他,封他为成武郎。宁宗朝廷一位疲惫的官员来到浙东安抚使节。他正在等待成立授龙图阁,升任枢密院尚书。曾在江西上饶、潜山等地生活十余年。他的诗热情奔放、慷慨悲壮。其文字功底深厚,艺术风格多样。并大胆地主。有《嘉轩长短句》。
他一生以清正廉洁、以功绩为荣,一生致力于抗战。曾发表《美勤十论》、《九论》等,布局战争和防御方略,表现出卓越的军事能力和爱国热情。他与宋代学者陈亮、理学家朱熹等人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并与他们坚定诚信,交流知识。抗金复国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其中蕴含着英雄迷失方向的哀叹和英雄闲散的怨恨。e、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还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乡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和民俗。其诗题材广泛,善于将前人的典故运用到诗中。风格雄伟、大胆,但又精致、女性化。在苏轼作品的基础上,词的思想意境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词的文学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后人合称“苏、辛”。他的诗文也颇为人称道,尤其是他的散文“气势磅礴,智慧丰富,文笔权威”。
【人生】
1.青春期。 23岁南渡前结束,这是他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 22岁辛弃疾聚集2000人树立反金旗帜。不久,他率部归附耿精起义军,力劝耿精回宋,以图大业。 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络起义军回归宋朝。不料,奸臣张安国杀了耿精,并率部投钱。辛弃疾在回来的路上得知了这个消息。辛弃疾率领50余名骑兵奇袭金营,活捉了奸臣张安国。这一举动“豪言壮语,让懦夫为之奋起,让圣帝三叹”。辛弃疾从此投奔南宋,在江阴为官。
2、青年时期:
从1162年到1181年,从23岁到42岁,辛弃疾的一生是一个漂泊的官员。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雄心勃勃。他先后撰写了一系列纪念文章力求呈现抗金富国之策。但他的意见并没有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从被判刑到当了县令,从被判入狱到当了安抚者。虽然他的仕途坎坷,但他的政治成就却是卓著的。他就任滁州知县仅半年时间,当地的“荒凉气氛”就被彻底消灭了。任湖南司令员,创建“飞虎军”。 “军队规模强大,一区之力,居江上诸军之首。”他是一位政治头脑清醒、忧国忧民的好官。
3、中老年期:
1182年至1202年,43岁至63岁。在此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期间曾担任闽中一职外,还曾两次被弹劾,花费了1年的时间。在江西老家已经8年了。这是他一生中被迫隐居的时期。长期隐居期间,他留恋乡村,留恋山水,崇拜陶渊明。他创作了大量田园诗、山水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一些歌曲和演讲也强烈表达了他的爱国热情。
四、晚年: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至68岁。辛奇已经64岁了,仍不顾悠悠闲暇,也不顾家务,遂受命赴任。然而,事情还没来得及完成,他又被解雇了。
辛弃疾66岁秋退休到潜山。尽管他频频被征召,甚至被授予兵部尚书和枢密院要职,但他总是年老多病,不履行职责。他死在农庄e 68 岁。
[业绩]
先后担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奶嘴。在任期间,他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流亡者,训练军队,奖励农耕和战斗,打击腐败和权势,注重稳定民生。他一生坚决主张抵制黄金。他在《美勤十论》、《九论》等奏疏中,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有力地驳斥了夸大金军实力、主张妥协投降的谬论;他要求加强战备,鼓舞士气。恢复中原。
他的诗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抒发了未实现的抱负的悲愤,揭露和批判了上层阶级统治的屈辱投降。南宋时期的集团;还有许多歌颂祖国山河的作品。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但主要是奔放。热情奔放,慷慨悲壮,文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信”。
【作品】
现存诗629首,居宋词之首。歌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慷慨悲壮的爱国歌词为主旋律。这类诗中,历来被传诵的作品有(永玉乐)《怀念京口北古亭》、(水龙吟)《登间康上新亭》、(破贞子)《作诗》等。陈同甫诗》、(菩萨曼)《江西造口壁书》等。描写悠闲生活的词最多。这样的话语,往往流露出悠闲生活中无奈的情绪,其精神仍是一致的。帐篷里写着他们的爱国话语。 “沁园春”“有湖新居即将竣工”、“水调歌头”“梦鸥”等诸多词语都蕴含着这样的情感。一些描写乡村生活的诗词清新淳朴,语言质朴,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草堂》、(西江月)《夜行黄沙路》等。 》、(浣溪沙)《常山》《路上发生的事》等都是生动的乡村风格画作。辛的诗中也有关于爱情的词句,如(清平乐)《春夜沉沉睡》写得感人至深、感人至深。辛弃疾现存诗133首,其内容、风格与词大体相同。现存辛弃疾文章17篇,大部分是奏疏、篇章等实用文本,颇能揭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的诗在宋代有多种版本,主要是共4卷、12卷。四卷原名《甲选词》,分甲、乙、丁四卷。十二卷原名《甲选长短句》。没有抄袭宋代大片。目前版本广为流传,是四音寨大片。 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出版了邓光明的《甲选词年记》。 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贾轩长短句》一版。
辛弃疾在任期间,积极采取招收流放、训练军队的措施,奖励农耕和战斗,打击腐败和权贵,注重稳定民生。他一生坚决主张抵制黄金。他在《美勤十论》、《九论》等奏疏中,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强烈地反驳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驳斥了夸大金军实力、主张妥协投降的谬论;他要求加强战备,鼓舞士气。恢复中原。他的反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和平派的攻击。他长期下岗,在江西上饶、潜山闲居。
他晚年曾使用过一段时间,但不久就去世了。他的诗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抒发了未实现的抱负的悲愤,揭露和批判了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还有许多歌颂祖国山河的作品。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但主要是奔放。热情奔放,慷慨悲壮,文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信”。辛氏词继承苏氏其豪放的诗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诗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拓展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了无事无事都可收入词的地步。它还创造性地融合了诗歌、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新词独特的风格。辛的诗以奔放为主,但同时又不拘一格、忧郁、明快、鼓舞人心、迷人。他善于运用隐喻的手法和独特的想象,给大自然中的山、水、风、月、草、树赋予情感和性格,并在其上寄托某种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运用典故、术语,引用前人的诗句,往往稍加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容易。但有些作品因过度使用典故、议论而显得晦涩、乏味。 《四库全书总目概要》云:“他的诗大方横行,概括性无与伦比,为乙生家族改弦易辙,异军突起,能独树一帜。”红色和绿色的雕刻。”吴恒钊《莲子菊辞话》曰:可见他的文笔有多么的威力。”
《破真子·为陈同甫赋诗》、《永玉乐·京口北固亭怀旧》、《水龙吟·邓健康上心阁》、《菩萨满·书》、《江西造口墙》等著名。但有些作品也流露出因未实现的抱负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有《贾轩长短句》。今天编的《辛家宣诗文笔记》。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字秦越,齐国鹿邑(今山东省长清县)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在战国时期。扁鹊专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等,应用砭石针灸、针灸、推拿、汤汤、烫烫等疗法,被尊为医学之祖。相传扁鹊曾救过郭太子。扁鹊死后,郭太子感其重建之恩,收其尸骨安葬。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扁鹊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用自己为老百姓积累的医疗经验,走遍全国,各地行医,解除了人民的疾苦。扁鹊是一位医学大师,为人民治病。他患有多种疾病,赵国劳动人民赐他“扁鹊”的称号。
济南名字的由来
济南1904年开埠,是伯爵我国最内陆的城市。已经有一百年了,但济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据说有2600年、4600年,但无论说哪个版本,都足以展现济南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千百年来,济南的名字发生了变化,城区面积也不断扩大。济南更名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济南的发展史。
济南因地处济水以南而得名(正如古时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一样) )。这是一个大致的地理位置。一个中立的概念。吉水,古称吉水,由趵突泉等泉水汇聚而成。大致位于今济南市北部。由于历史悠久,其河道已被现在的黄河河道侵蚀,如今已不复存在。
但从人文角度看,济南、山东历来被视为礼仪之邦,这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济南东与齐国接壤,西与鲁国接壤。它地处两国交界处,深受齐鲁文化影响。但行政上隶属于齐国。当时称洛邑,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改为里下邑。西汉时改为济南县,“济南”一词载入史册。西汉文帝时期,济南由县改为国。
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济南改称蕲州或蕲郡。但从北宋开始设置济南府,此后的南宋、元、明、清各朝都没有大的变化。
济南开始成为山东省的省会,可以追溯到清初。 1911年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将济南府改为济南路,但这种更名并没有持续多久。 1928年,张学良将军率部在东北易旗归顺国民政府。国民政府正式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1929年,济南路改为济南市,现代意义上的济南市正式形成。 。但管辖范围与现在有很大不同。
1948年,济南解放,成为特别市。历城划入济南市,济南市区伊南扩大了。 20世纪80年代,长清、章丘作为济南市郊两个县划归济南市管辖; 20世纪90年代,商河、平阴、济阳相继划归济南市管辖,济南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 2002年,进入新世纪,长清由济南市所辖县升格为济南市区,为济南市西部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
济南自古民风淳朴,物产丰富。东临黄海,背靠中原,南临华东,北接平津,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随着济南“东扩西进、南进控北、跨中疏”战略部署的实施,济南将必将迎来大发展时期。
济南街名由来
“明三纬2”、“明七纬1”、“景七纬1”“三纬”和八”……如果这是你第一次来济南,你可能会好奇:“济南人怎么记得用经纬度来命名道路呢?” “为什么济南的经纬度与地理坐标的经纬度正好相反?” “这要从济南开埠说起。
1904年,当时的清政府为了发展济南经济,将济南由东边的十王店(今纬一路)迁至西边的北大槐树(今纬十一路)。南沿长庆大道(今经七路),北以铁路(今经一路)为界,东西约五里,南北约二里的区域划为商业港口,用于商业货物的中转。,发展商业。同时当时,规划了商港区的经纬路。我们知道,在古代,中国的纺织业非常发达。我们的祖先将长线称为经线,将短线称为纬线。因此,根据“布”“长辈”,东西向的路命名为“经,较短的为纬”,东西向的路命名为“经”,南北向的路命名为“经”。 “纬度”,基本上与经线垂直相交。经纬路的命名反映了当时济南纺织业的繁荣。一百多年前,使用纺织品来命名道路不仅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在现在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