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历史
1、泰国历史按照不同历史时期讲解如下: 1、素可泰时期 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文化,原名暹罗。公元1238年,素可泰王朝建立,开始形成相对统一的国家。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曼谷王朝。泰国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至1356年)的首都。素可泰在泰语中的意思是“幸福的黎明”,原指柬埔寨。吴哥王朝管辖的城市;后来泰国当地人民起义,夺取了这座城市和领土,并在这里建立了泰国的开国王朝。历史记载显示,素可泰王朝时期泰国繁荣昌盛,其领土面积远远超过现在的领土。尤其是拉姆坎兴大帝统治时期,开创了泰国文字和暹罗最早的宋卡洛克陶瓷工业,开创了泰国历史的新纪元。南宋末年,宰相陈宜中兵败,逃往湛城。后来他避开了暹罗,最终来到了暹罗。 2、大城时期 元朝时期,国家强盛,锐意向外发展。东南亚国家纷纷向元朝进贡,泰国也不例外。 1347年,素可泰时代衰落后,乌通国王迁往大城府建立新都。大城时代417年,共有33位君主,从1350年起至1767年。1350年,乌通国王在大城建都,宣布从素可泰王国独立,建立大城王国,不久吞并了素可泰王国,并被中国明朝封为暹罗国王。 1767年,缅军攻克大城府。大城王国被灭亡。明永乐元年,成祖皇帝向暹罗国王赠送金银印章,暹罗国王也派使者致谢。泰国主要城市概览。郑和南下时,很多人留在了暹罗。明朝初期,中国的海外活动非常频繁。为了提升国威,明成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南巡,走的是西路。暹罗位于越南至马来西亚的海路上,是必经之地。当时,东南亚各地都有中国商人居住。跟随郑和南下的马欢写了《莺芽暹罗胜景》一书,描述了暹罗的情况:国土远在千里之外,外山崎岖,内潮湿。土地太贫瘠,不适合耕种,而且气候也很恶劣冷或热。他的王府非常华丽、整洁。老百姓的房屋都建得像塔楼一样,没有板条敞开。而是将它们劈成一块块槟榔木,像竹塔一样,紧紧地挤在一起,用藤条紧紧地绑着。上面铺上藤竹席子,竹子可以在上面躺着、吃饭、休息。国王的服饰是用白布包头,上不穿衣服,下戴丝帕,腰间系锦缎。骑大象或坐轿子出入。一人撑一把金柄伞,用野草叶做的,很好。王冲信仰佛教。有很多中国僧人和尼姑。僧尼的服装与中国相似。亦住尼庵,斋戒受戒。在这个世界上,女人是一切的主宰。如果国王和他的臣民有任何计划讨论任何重要的事情,例如无论买还是卖,无论大小事情,都由他的妻子决定。 16世纪以来,曾遭受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大城府的君主从一开始就接受了高棉文化的影响。他们不再是素可泰王朝的国父,而是一个仁慈平易近人的君主,而是一个专制的皇帝,并采用了神王的称号。在此期间早期,大城府的统治扩展到邻近的泰国公国,并与邻国发生冲突。 17世纪,暹罗开始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和商业关系。 1767年,缅甸入侵,成功占领大城府。尽管缅甸取得了胜利,但他们对暹罗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多久。年轻的郑昭将军和他的追随者突破了缅甸的围困,逃往尖竹汶府。大城府陷落七个月后,他和他的军队撤退乘船到达首都,赶走了缅甸驻军,收复了大城府。 3.吞武里时期:大城王国灭亡后,郑信重建王国,并将首都南迁至吞武里。郑信将军决定将都城从大城市迁往靠近大海的地方。这将有利于对外贸易,保证武器采购,并在缅甸再次入侵时有利于防御和撤退。他在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了新首都。郑信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阿瑜陀耶灭亡后中央权威的缺失导致王朝迅速解体,郑信统一各省的统治土崩瓦解。 4. 曼谷时期 郑信死后,查库里将军成为查库里王朝的第一任国王,即拉玛一世,统治时间为1782年至1809年。他登基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将王都从吞武里迁至河对岸的曼谷,并卜伊尔德大皇宫。拉玛二世(1809-1824)继续修建工程。拉玛三世国王(1824-1851)重新与西方国家建立联系,并发展与中国的贸易。 《国王与我》中的拉玛四世国王(1851-1868)与欧洲国家签订条约以避免成为殖民地,建立了现代泰国。在他的统治期间,进行了许多社会和经济改革。 19世纪末,曼谷王朝五世国王大量吸收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 1896年,英法签署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的缓冲国,使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国王(1869-1910)继承父亲进行改革,废除奴隶制,完善公共福利和行政制度。拉玛六世国王(1910-1925)实行义务教育和其他教育改革。在位期间拉玛七世国王(1925-1935)统治时期,泰国从君主专制国家转变为君主立宪国家。 1932年6月,人民党发动政变,建立君主立宪制。 1938年,琅勃拉邦上台。泰国国王于 1933 年退位,由他的侄子阿南塔·玛希敦国王继任为拉玛八世(1935-1946 年)。 1939年6月,由暹罗改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地”。 1939年实行民主政治制度。1946年6月9日,拉玛八世在皇宫不幸被枪杀。他的弟弟,19岁的普密蓬继承了他哥哥的王位,成为拉玛九世。那就是现在的国王。二战暹罗倾向日,1941年被日本占领的日本宣布加入轴心国。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与暹罗签订《日泰攻防同盟条约》。 1942年1月25日,泰国对布列塔宣战在和美国。日本将部分占领的缅甸领土和马来亚半岛北部割让给暹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天暹罗立即宣布“1942年1月25日暹罗对英美宣战无效”。暹罗的“无效”声明得到了协约国的承认。 1949年更名为泰国。泰国的意思是“自由之地”,纵观其历史,泰国可以自豪地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盟友。在东南亚,泰国也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其首都曼谷是该地区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区。此外,泰国是东盟创始国之一,积极参与东南亚地区事务。 2.泰国概念补充解释:T泰王国(泰语: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俗称泰国(泰语: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是位于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西临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北与老挝接壤,东南与柬埔寨接壤,南与狭长半岛上的马来西亚接壤。泰国的旧称是暹罗。 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国家的名称将“暹罗”改为“泰”,主要是因为它有“自由”的含义。泰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在“1998年经济危机”期间遭受重大挫折,随后陷入衰退和停滞。是世界新兴工业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制造业、农业和旅游业是主要经济部门。泰国是亚洲唯一粮食净出口国和世界前五名农产品出口国之一。电子工业等制造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显着变化。汽车工业是支柱产业,是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汽车市场。泰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泰国是佛教国家,大多数泰国人信仰四面佛。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泰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和创始国之一。它也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泰国历史 泰国曾被称为“暹罗”。这是一个文明古国。人类很早就在这里生活过。历史上曾有过四个封建王朝泰国有几个王朝,即素可泰王朝(1238-1350)、大城王朝(1350-1767)、吞武里王朝(1767-1782)和曼谷王朝(1782)。年-)。公元1238年,素可泰王朝建立,开始形成相对统一的国家。 1350年,素可泰王朝衰落之际,乌通国王趁机独立,建立大城王国。从此,建立了历时417年的大城王朝(又称大城王朝)。实行公主制度,全国各省都隶属于中央封建政权。各省的统治者均由国王任命。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完整的政治、法律体系。 1767年,大城王朝被缅甸灭亡。郑信以收复河山、恢复暹罗的口号,招募兵马。经过几年的战斗,他于 1776 年统一了泰国,并建立了泰国。吞武里王朝建立。吞武里王朝虽然只存在了15年,但确实是泰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 1781年,吞武里国王发生宫廷政变。当时,郑昭派出进攻柬埔寨的柬埔寨将军昭披耶却克里闻讯赶回吞武里。他趁机处决了郑昭,然后称王,建立却克里。王朝并成为拉玛一世。后来首都迁至曼谷。因此,却克里王朝也被称为曼谷王朝并延续至今(现任国王普密蓬是该王朝的第九任国王)。 19世纪,泰国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侵略。 1851年,拉玛四世蒙库特继位,与英法签订贸易协定,使英法享有治外法权。与此同时,泰国开始实行改革,拉玛四世聘请西方顾问帮助国家实现现代化。 1868年,拉玛五世国王继位,继续实施改革计划,吸收大量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对泰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896年,英法签署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的缓冲国,使泰国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家。 1932年6月,人民党发动政变,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无论如何变迁,国王始终是泰国最高统治的象征。泰国几乎一直处于历届军事政权的控制之下。制宪会议政府的成立往往是短暂的。 1938年,琅勃拉邦上台,1939年6月改国名泰国,意为“自由之地”。 1941年被日本占领之后,泰国宣布加入轴心国。 1945年,恢复国名暹罗。 1949年5月改称泰国。 1957年9月16日,由于执政军事集团内部分歧,陆军司令沙立他那叻发动政变,推翻披汶松干政府。 1963年萨拉特去世后,他的副手塔农·基蒂卡宗接替了他的职务,并维持军政府直至1973年。在此期间,泰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政府采取独裁政治手段治理国家,最终导致1973年10月发生大规模学生运动,军事独裁由此中断,泰国恢复了议会制。 1975年大选,克利巴莫、舍尼巴莫先后出任总理。但随后几年,泰国政变不断发生。 1977年10月,邵察洛领导的士兵发动政变,组建组建内阁,贾姆萨·查马担任总理。 1980年,江萨辞职,国防部长兼陆军司令宾·延苏拉农出任总理。尽管政府多次更迭,但经济从未遭受重大影响。 1 1991年2月23日,泰国再次发生政变,推翻了1988年当选的差猜·春哈旺政府,成立了由军人组成的全国委员会。 3月6日,临时政府成立,阿南德·巴尼亚拉春担任总理。 1992年4月7日,国王批准未参加选举的苏金达尔出任总理。他遭到四党联盟的反对,民众对此反应强烈。 20万人聚集游行,与军警发生冲突,造成流血事件。苏金达被迫宣布辞职。同年9月13日再次举行全国大选,民主党主席传立派出任总理。尼斯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