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 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 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礼仪、节日; 4.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公约还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含义是相对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要的物质生产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精神生产。分层意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指与物质隔绝,而是指它注重创造性活动,以非物质形式存在于精神领域的结晶。外部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ic呈圆形,象征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部圆形相对应,天圆地方圆,表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的博大。 ;图形的中心形状是鱼纹,是古代陶器中最早的图案之一。鱼纹寓意“文”字。 “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相传图形中央有一只抽象的手从上到下护住“文”字,寓意团结、和谐,精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精神家园。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区或单位:京津冀地区、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类别: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田径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民俗风情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项目,又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遗产,是一个相对于有形遗产的概念,有形遗产是可以传承的物质遗产。是指各民族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器物、物品、手工艺品等)和文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空间。 《中华书房四宝》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剧起源于江苏昆山,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宗师”。昆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昆剧艺术的熏陶和滋养。方面。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昆明音乐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主要由琴弦和木制共鸣器制成,具有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是中国古代音乐精神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它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于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等19个国家和地区。 ”,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民族乐舞文化相互传播、融合的历史。 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蒙古族民歌,曲调较长。长调民歌自蒙古族形成以来就已存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和蒙古族游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们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品格的象征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界文化。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主要文化分布地区。 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达方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产媒体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礼仪、节日; 4.关于自然世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工艺技艺。公约还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含义是相对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要的物质生产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精神生产。分层意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指与物质隔绝,而是指它注重创造性活动,以非物质形式存在于精神领域的结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的外部图形是圆形的,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正方形,对应外圈天圆地方圆,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的博大。 ;图形的中心形状是鱼纹,这是古代陶器中最早出现的图案之一。鱼纹寓意“文”字。 “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代代相传;图形中央,抽象的手从上到下护住“文”字,寓意团结、和谐,精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精神家园。首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区或单位:北京中部、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g 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 类别: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杂技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民俗风情,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中国项目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非物质遗产,是一个相对于有形遗产的概念,是物质遗产,可以传承下去。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紧密相连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器物、工艺品等)和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空间。中华学四宝将被评为代表性著作k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起源于江苏昆山,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宗师”。昆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昆剧艺术的熏陶和滋养。方面。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昆剧入围,使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 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主要由琴弦和木共鸣器制作而成,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逻辑历史。它是中国古代音乐精神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它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于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等19个国家和地区。 ”,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民族乐舞文化相互传播、融合的历史。 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民歌自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存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和蒙古族游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们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品格的象征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界文化。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主要文化分布地区。 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