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古代中华文明有何特点?
南亚文明具有多元文化特征。
代表人物:
1、印度德里的红堡,特别是沙贾汗为他最喜爱的王后建造的泰姬陵,以其宏伟、庄严、美丽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世界十大建筑之一。世界奇观。 。泰姬陵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他心爱的妃子穆塔吉·玛哈尔建造的陵墓。它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附近的亚穆纳河南岸。它是印度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陵墓。 ,被世界称为人类建筑奇迹。
2.哈拉帕文明。它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哈拉帕文明遗址有250多处,分布广泛,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萨莱科拉和腾格,南至阿拉伯海边缘的坎吉塔尔,一直到新德里印度首都,位于东部。附近的阿拉姆吉普尔到达西起今巴勒斯坦与伊朗边境地区的苏特卡甘杜尔,南北纵深1100多公里,东西长1600多公里,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哈拉帕文明的发现对于研究南亚乃至世界文明史具有重要意义。印度的历史和文明距今已有1000多年,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3. Veda一词的意思是“知识”和“学习”,是印度最古老的经典。它由四部分组成:《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古老,成书于公元前1500年—1000年前,是吠陀经典的核心,也是印度文化思想的源泉。
4、《摩努法典》是印度历史上第一部正统、权威的法典。它的流入影响非常广泛和深刻,不仅对印度,而且对次大陆周边国家也如此。缅甸、泰国、印尼巴厘岛、爪哇等地的许多法律法令都与它有关,甚至英国统治印度规定法律时也参考了本书。
5.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出现。原始佛教是当时具有改革思想的重要宗教之一。它以“无我”的理论反对婆罗门教的“婆罗门与我同”的理论,以“众生平等”的理论反对种姓制度,适应了世界力量的迅速扩张。 。刹帝利和上层吠舍的需要也反映了受压迫的下层种姓的一些要求;他们强调信仰和精神修养,反对禁欲主义和动物祭祀,用通俗语言传教,因而获得了更广泛的声誉。的社会支持。
6.巴基斯坦摩亨佐达罗,世界闻名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前 1750 年的城市。它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犍陀罗是巴基斯坦西北部的一个古老国家。当地的雕塑、建筑、绘画等融合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整体,对中国古代隋唐时期的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