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传统节日、中国白酒酿造技艺、韩国文化、法国烹饪、中医……准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大运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文化遗产 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图书馆”、“风景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不仅在中国。它是独一无二的,它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为世界所公认的。因此,从价值标准来看,京杭大运河完全符合申报世界遗产的条件。

截至2017年中国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获得审议并获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共有76项,其中中国申报的22项端午节,加上之前选定的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现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项,数量居世界第一。 -----------------------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19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剧就是其中之一。 2003年11月7日,第二批名单公布,中国古琴艺术入选。 2005年11月25日,第三批名单公布。中方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蒙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 ---------------------最新上榜的22个中国项目包括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松、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后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农乐舞蹈、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建筑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仰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