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哪些美食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有36种
几个简单介绍:
1开山白毛茶
自治区第四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缆索紧、细、均匀、螺旋状卷发,银绿隐绿,白毫外露;汤色黄绿清澈,香气纯正持久,味道浓郁甘甜;叶子的底部是亮黄色的,而且均匀。
2横县茉莉花茶
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淡淡的茉莉花香,用沸水冲泡,芳香扑鼻,沁人心脾。清热解毒、美容养颜的利器!
3侗族油茶
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俗。它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制作,早上或晚上。待客吃油茶是侗族的一个重要习俗。制作山茶油的原料多种多样,色香味美!
4德胜红兰花酒
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于广西宜州。其色泽鲜红,清澈透明,清爽醇厚,有兰花香。余味悠长而浓郁。
5桂林三花酒
三花酒,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三宝”之一,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米酒之王”,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优良的品质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6上林干莲藕粉
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林干莲藕又称香蕉芋头和土豆。陆地莲藕粉耐煮,不烧焦。它质地细腻,味道鲜嫩。简直就是粉丝中的VIP啊!
7长安滤粉
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融安著名特产小吃 口感滑爽爽口,软而不韧。 ,香气独特,口感极佳!
8宾阳酸面
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道清凉消暑的夏日美食。粉白嫩,料味酸。香甜可口,酥脆诱人,夏天消暑的好方法!
9桂平罗秀米粉
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桂平著名特产,被誉为“中华第一” ”。条状薄而均匀,质地柔软,香脆耐煮,熟食美味又顺利!
10甘蔗粉
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传统特产,由广西深山特有的甘蔗树加工而成桂西南 是森林营养食品中的瑰宝。
11杨梅古镇沙饼
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饼历史悠久,口感松软香甜。杨梅沙糕有芝麻馅、花生馅、水晶馅等品种,是不可多得的甜点之一。
12柳城云片饼
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于柳州城关镇。历史悠久,每块厚薄均匀。形状方形,颜色雪白,味道细腻,软糯香甜。
13长安芙蓉糕
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安名菜,是融安人民过年过节的必备菜肴。色泽金黄,外酥内软,唇齿留香,酥脆可口!
14泉州醋血鸭
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桂林泉州的汉族特色美食。成品端上来时,香气沁人,美味令人难忘。 。鸭肉松软入味,酸辣可口,开胃可口。
15横县鱼生
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二件,是汉族传统名小吃国籍。它代表了横县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以及待客的最高标准,故被称为“县菜”。
16临桂回族板鸭
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制作过程咸鸭肉质细腻,要求较高,选用当地生产的重约3-4公斤的活鸭,经过宰杀、腌制、整形、干燥、烘烤等十多道工序。
17梧州纸包鸡
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创的纸浸烹饪方法,锁住鸡肉和调料,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保持鸡肉嫩滑,醇而不腻,色泽金黄,香味浓郁。
18个凉粽
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糯米浸泡后,在原有的香气中会透出草木灰特有的香气,有淡淡的清香,粽子煮熟后多呈浅黄色或棕色。
19 五色糯米
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糯米有黑、红、黄五种颜色、 白色和紫色。故名,又称“吴凡”。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制作食用。它是吉祥如意、丰收的象征。
20天等辣椒酱
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等辣椒是地方特色名优农产品。其他县特定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名优辣椒。用小米辣椒做的,很辣,很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