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哪些文化遗产?
迄今为止,苏州拥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2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有苏州古典园林(9座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苏州段(4条河流、7个景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国昆曲、中国古琴、宋锦、缂丝、苏州端午节、苏州香山帮。这些世界遗产主要位于苏州古城,共有26处世界遗产。苏州是名副其实的遗产城市,也将是中国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
1997年12月,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情侣园、环秀山庄、艺术园、图画园等9座古典园林伊西花园,已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武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叛将伍子胥修建阖闾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都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与西施、伍子胥等有关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毗邻。古城仍位于原址,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苏州园林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占据拙政园和柳园花园。 “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苏州游客的必游之地;唐代诗人张籍的《枫桥夜泊》诗句,更是让古今游人争相游览枫桥,聆听寒山寺钟声。苏州城外的自然风光很美。灵岩、天平、天池、洞庭山星罗棋布在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山风光。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文人墨客吟咏吟诵,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苏州园林是“文人写意山水园林”,文化内涵深厚。古代园丁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擅长诗词绘画。当德签名园林,多以绘画为基础,以诗词为主题。他们挖塘、挖山、栽花、种树,创造出诗意的风景。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游园如读诗、赏画。为了表达园林主人的兴趣、理想和追求,园林建筑和景观还附有匾额、楹联等诗词和题刻。有的用荷花的幽香来形容自己的性格(拙政园的“远香堂”)。淡雅的香草用来形容人的高贵气质(拙政园的“香舟”),有的用来赞叹古人如船般自由自在地飘浮(怡园的“花芳斋”),还有的表达了园主对宁静的渴望。四花园的生活。 (网师园《真意》、柳园《小桃园》)等等。这些书卷气的诗碑刻与园中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使园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徜徉在悠远的意境中,可以获得精神的熏陶和享受。的美丽。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宋朝(公元960-1278年)、元朝(公元1271-1368年)、明朝(公元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广告)。四朝艺术风格(2000年)被誉为“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与留园并列“中国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有名气。
苏州已发现许多古代文化遗址,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著名的有昭陵山遗址、少清山遗址、绰墩遗址、曹溪遗址等。峨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昭陵山遗址被列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中国著名的古都。是春秋吴、战国越、三国孙吴、元末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都城。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据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它是中国第一座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是一座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丽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区之一的苏州园林。以及大量其他自然景点和历史古迹。苏州有一个有4200多年历史,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花园城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古迹密度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西安。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至今已经历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毗邻”的古代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系和“小桥流水、白墙黑墙”。瓷砖、名胜古迹”。园林风格独特。其中,苏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双遗产”。目前国家筹备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苏州是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迄今为止,已有九座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玉山派代表之一的昆曲、古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交趾),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西山、苏州光复、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以及大量保存完好的古镇(如吴江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六合等),古镇各镇村(吴中区东山村、明月湾)。
名字由来
相传商朝末年,周公的父亲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小子季历。季历有一子,昌盛,古公、丹父以为昌盛。王业有才,想将皇位传给季历,再传给虞昌。泰伯和仲雍明白这个意图后,为了尊重父亲的意愿,避免放弃皇位,他们逃到了江南,也就是当时被称为荆满之地的地方。而他则按照当地习俗,自行“剪发文身”。意味着他们已经是荆满人了,不能再回去继承皇位了。他们的正义之举,以及他们带来的周人先进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梅里(今无锡县梅村)推泰伯为国君,国号” “云舞”(云舞中的“云”是荆满语的音字,没有实际意义。云舞就是吴,由于笔误,云舞也被误写为勾吴)。
十九年起泰伯统治时期至寿孟继位(公元前585年),吴国开始有了准确的年表。随着吴国的崛起,都城梅里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位于太湖东北岸,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公元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迁都苏州。持续经营,已具相当规模。但由于史书无记载,当时的城址无法考证。从此,当时的苏州被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督造。陆地和水上双重棋盘格局的城市行动。从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演变至今。公元前5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置会稽郡、吴郡。从此,当时的苏州被称为吴县,有时也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朝改婺州为苏州(因苏州城西的姑苏山而得名,苏州名称的由来。此外,姑苏山因吴王阖闾修建的姑苏台而得名,并有姑苏台之名)。山上仍是废墟)。
公元778年,唐朝设立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将郡县分为七级,“雄州”为二级)。从此,苏州这个名字被固定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朝改苏州为平江府。
根据历史的变迁,苏州有很多别称:姑苏、吴、吴县、苏轼苏州又因河流纵横交错,又被称为水城、水城、水乡。 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称赞苏州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誉为“鬼斧神工”。
苏州戏
中国戏曲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宋元时期,逐渐演变成较为完整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不断创新、发展和丰富。中国戏曲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以及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苏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不仅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为引人注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位。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结合的故乡。昆剧被誉为戏曲艺术的瑰宝,起源于元末明初的昆山太仓地区。从明代隆庆、万历之初到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因创新而迅速繁荣。在苏州的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的痴迷,举办业余班、举办歌唱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戏节几乎吸引了家家户户,“万千歌者”。鼎盛时期的昆剧以苏州为中心,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称霸戏坛长达200多年。耳朵。随着昆剧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演员和著名作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著名的传奇剧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戏曲产业在党的“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方针指引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拯救继承昆剧、发展苏剧,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就高度重视江苏和昆剧工作。全国重大昆剧活动也在苏州举行,这对苏州的戏曲艺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昆剧《窦娥冤》、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惠娘》、喜剧《不满足》等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满足》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半个世纪以来,苏州的戏曲艺术取得了可喜的发展。
苏州戏曲历史悠久,历史上有无数剧作家、作曲家、演员为戏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在以前的地方史籍中却很少记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者只能在一些笔记中看到他们的名字和片段;很多戏剧,只剩下他们的名字或歌曲片段。又如现代昆剧《火传》。昆剧培训中心年代久远,即使当事人回忆起来也很难认同,很多当年演出名剧的舞台都很难找到了。戏曲志的编纂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抢救性。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
2006年,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加强,18个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级名录。首先。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成功举办。 2006年周庄国际旅游节被评选为中国十大旅游节庆之一。文艺创作取得新成果,一批优秀剧目(节目)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文化理论创新工程和理论研究取得新突破。昆剧遗产保护传承与弘扬项目荣获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唯一特等奖。苏州博物馆新馆工程顺利竣工开业,苏州民俗博物馆扩建保护工程、忠王府维修工程顺利竣工。三大出版社出版新书287种、电子音像制品24套、报纸13种、期刊28种。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有线用户179.92万户。 “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作扎实推进,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净增15万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