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哪些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中文名称:Susuan Classical Gardens
●英文名称: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Tuesday
●批准时间:1997年12月< br>
●遗产类型:文化遗产
●遗产评选标准: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按照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I )(二)(三)(四)(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沧浪亭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个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近距离再造世界,苏州园林被公认为实现这一设计理念的典范。这些花园建于16世纪至18世纪之间,其精美的设计体现了深刻的汲取自然又超越自然的中国文化意境。
●概况:
苏州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以山清水秀、园林幽雅而闻名。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天下”之说。素有“夹江南”之称。据记载,苏州有大大小小的园林近200处。苏州园林是“文人写意山水园林”,文化内涵深厚。古代园丁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擅长诗词绘画。他们在设计园林时,常以绘画为基础,以诗为主题。他们挖塘、挖山、栽花、种树,创造出诗意的风景。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游园如读诗,如赏诗g画。为了表达园林主人的兴趣、理想和追求,园林建筑和景观还附有匾额、楹联等诗词和题刻。有的用荷花的幽香来形容自己的性格(拙政园的“远香堂”)。淡雅的香草用来形容人的高贵气质(拙政园的“香舟”),有的用来赞叹古人如船般自由自在地飘浮(怡园的“花芳斋”),还有的表达了园主对宁静的渴望。四花园的生活。 (网师园《真意》、柳园《小桃园》)等等。这些书卷气的诗词碑刻与园中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使园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营造出深刻的意境。徜徉其中,你能感受到获得精神的熏陶和享受的美丽。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宋朝(公元960-1278年)、元朝(公元1271-1368年)、明朝(公元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广告)。苏州四朝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有名气。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是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名将韩世忠的宅邸。沧浪亭的造园艺术独具特色。未进园门,花园四周有一池绿水。园内主要景观为山石。面对一座土山,沧浪石亭就坐落在土山上。那里挖了一个水池山脚下,山水相连,曲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殿是园林的主体建筑。此外,还有五百仙殿、看山楼、翠玲珑阁、仰止阁、御碑阁等建筑。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公园内石峰林立,多形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中湖石假山众多,精美绝伦,建筑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烟雨殿、鉴山楼、飞扑阁、闻梅亭等。狮子林主题鲜明,景深丰富,个性鲜明,假山洞别致,具有独特的韵味。非常植物和树木。
留园位于苏州城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刘园”。柳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含碧山楼、明色楼、元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阁等。留园是苏州所有园林中建筑数量最多的,其出色的空间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人的高超技艺和杰出智慧。园丁。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是苏州最大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受官回国。失意于官场,建此园。取晋代潘岳《仙居赋》中“灌溉田园,种菜昼夜饭”之意,命名为“拙政园”。 400年来,拙政园几经分拆、重组。这里或曾是“私家”花园,或曾是藏美人的“金屋”,或曾是“王府”,留下了许多值得探寻的遗迹和典故。整个公园分为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山清水秀,殿堂亭阁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边的水廊蜿蜒曲折,塔楼倒影,显得静谧祥和。东有平岗草原、竹坞、曲水,空间开阔。
盆景园和雅士寨两处亮点拙政园里镶嵌的明珠。拙政园西侧,清影摇曳的竹篱,是苏式精品盆景的所在地。被誉为“名园之宝”,有50多个品种,近万盆盆景。雅什斋位于中间,是一个安静的庭院,周围有水池和阳台。陈列着清代精美的室内供品“奇石”。各种形状各异、形态各异的奇石,供奉在配有红木立架的书桌、桌子上,越发显得雍容华贵。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东南部。始建于南宋(公元1127-1279年),当时称“御阴”。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重修,并根据“渔隐”旧义更名为“网师园”。网师园c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园主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影水亭、观松渡花亭、点春烟等。网师园内所有亭台楼阁均临水而建。花园里到处都是水。各建筑协调一致,布局紧凑。它们以精美着称,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运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将繁华的自然美与创意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难忘。您可以在城市中感受山林的自然美景。此外,苏州园林还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园林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画墨墨,都体现了园林的精髓。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遗产价值: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期武王的园林。最早的私家园林记载于东晋(公元4世纪)。历代新疆园林繁盛,名园越来越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 16世纪至18世纪鼎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多座,如今保存完好。苏州有“人间天堂”之称。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他们是认识的以其意境深邃、建筑精美、艺术文化高雅而著称。其内涵丰富,已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艺术理念
中国造园艺术与中国文学、绘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尤其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对文人写意山水的模拟。模型。中国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后者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皇家园林以宏伟、严谨、格朗德乌r、美,而苏州园林则以雄、严、雄、秀而著称。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典雅、艺术风格而著称。由于后者更注重文化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发展到后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手法等方面也大量借鉴了私家园林的“写意”技法,和人文内容。
完美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与民居融为一体,可观赏、可参观、可居住。这种建筑形式的形成是由于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在美丽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化和改善自身的居住环境。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是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的四大古典园林。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装饰、家具等。 、陈设等方面都是明清时期(十四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它们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程度。它们影响了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风格,启发了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美学和施工工艺等,更接近它,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的科技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们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体现在园林殿堂的命名、匾额、碑刻、写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方面。它们不仅是装点园林的精美艺术品,还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其中的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极其深刻和广泛。有的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种哲学观念和思想流派;有的反映和传播儒家、佛教、道家等各种哲学观念和思想流派;有的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有的利用古典诗词文学来点缀、拓展、渲染园林景观,使人心情愉悦。在享受游览的同时,可以将景色转化为情感,产生意境,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园内收藏了保存完好的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字迹,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此外,苏州古典园林是集宅园于一体的住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它们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江南民俗风情的实物资料。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诗人苏舜钦(子美)所建。早年是名将韩世忠的府邸。沧浪亭的造园艺术独具特色。未进园门,可见一池碧水环绕花园。漫步过桥后才能进入。马园中景色以岩石为主,面对一座高大的土山。山上有细竹、古树。山顶有沧浪石亭,凌空飞舞。山下挖有水池,山水有曲折的长廊相连。廊内有花窗、漏亭。走过长廊,可以看到远处的山水。假山东南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体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仙观。花园最南端是建在假山洞屋上的观山楼。望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阁”,再向北转至“仰止阁”。出了“仰止阁”就可以到达“仰止阁”。 “御碑亭”。
沧浪亭静,心静ple,舒适自然,如清水芙蓉,洗去铅华,不沾一丝粉粉。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盘如巷,员林路以东。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师父中峰和尚而建。因中峰原居浙江天目山狮子岩,且园内石峰林立,不少石峰形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环绕,气氛肃穆。狮子林湖假山众多,精美绝伦,溶洞沟壑巧妙盘旋、迂回。园内建筑以烟雨殿为主,殿后有小方殿,还有立雪殿。向西可到达“知百轩”,是一座两层阁楼,四周有游廊,高大典雅。意思是说,百轩之西,是古老的五松园。西南角为尖山楼。从尖山楼向西,可到达莲花殿。殿西北临水池建有真曲亭。亭内藻类装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船。石船岸边就是“秘香影亭”。从那里沿着长廊向南转,就可以到达飞瀑亭,这是全园的最高点。园西风景的中心是“闻梅亭”,亭前是“双仙香亭”。双香仙阁向南转东。西南角建有扇亭,亭后有小庭院,清新淡雅。狮子林有明显的我,丰富的景深,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假山洞,一草一木都有独特的韵味。
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士泰的东花园。清代为刘荣丰所有,改名寒碧别墅,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为盛绪人所占,初称柳园。柳园占地约50亩。全园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个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原留园所在地,是全园的精华。东、西、北是清光绪年间增设的。进入公园后,穿过两个小院就可以到达中间部分。中部分为东和西区。西区以景观为主,东区以建筑为主。西区南北群山环抱,中央有池塘,东南有建筑。正殿为寒碧山房,东有明色楼,南有绿荫阁。元翠阁位于中部东北角,桂花香位于中部西北角。此外,还有客亭、小蓬莱、蒿圃亭、曲溪楼、清风池亭等。东边中央是五凤仙阁,因梁柱均用楠木制成,又称楠木殿。五凤仙阁周围有幻卧读书堂、逸风轩、积谷德隆殿。仪风轩东侧的临泉七说亭,设计精美,陈设富丽。北有观云沼、观云阁、谷安云塔还有著名的观云、秀云、端云。三峰为明代旧物。观云峰高约9米,雕刻精美。被誉为“江南园林群峰之冠”。周边有初云庵、好晴喜雨快雪亭。留园建筑数量众多,空间处理出色,居苏州园林之首。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师的高超技艺和杰出智慧。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东北大街,占地62亩。是苏州最大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御花园是史王献臣所建。后来多次易主,多次重建。现存的花园大部分是在洛杉矶形成的。特清朝。
拙政园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泳池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临水而建各种亭台楼阁。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花园是其主体和精华。远香殿是中央花园的主体建筑,其他景点均围绕远香殿而建。殿南有黄石假山一座,山上植有树木。殿北临水,池子用土石砌成,形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有一座横跨溪流的桥。西山有“雪香云亭”,东山有“雪香云亭”,上有“待霜亭”,形成鲜明对比。从“雪香云尾亭”下山上”,可至园西南的“荷风亭”。从此亭向西,经柳荫路。北可登尖山楼,南可上怡玉轩。西面另有一洞,远香殿东有碧波殿、五竹幽居、秀气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阁等处,殿西有萧飞鸿等处小沧浪以北是干船香洲,香洲西南方向是玉兰殿,进入“别幽洞天门”即可到达西花园,西花园的主要建筑是十八坛城花亭和三十六鸳鸯亭,两亭共用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主人举办宴会、听戏听乐的地方,人们可以观赏鸳鸯戏水鸳鸯亭在音乐和管弦乐声中用餐,故名“鸳鸯亭”。南殿内有一株曼陀罗花,名为观宝珠山茶花,故名“曼陀罗花阁”。亭东有六角形的“宜良亭”,南有八角形的塔影亭。塔影亭以北,可至流亭。西园北半部还建有福翠亭、立亭、与谁坐亭、倒影塔等景点。拙政园东部原为“归去来殿”,后废弃。拙政园的布局以水为主,时而宽敞,时而蜿蜒。山径水廊起伏蜿蜒,处处流通顺畅。风格清晰、淡雅、简约、自然。
网师花园 网师花园花园位于苏州市东南部的十全街。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原为南宋石政之万卷殿所在地,称“御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重修,取“御隐”旧义,更名为“网师园”。此后,它几经易主。乾隆十六年,又回归屈原村,整修至现在的规模。
西楼山上的归轩是网师园的正殿。轩的南面和西面有两个小院。宣北有黄石砌成的“云冈”。从轩西向北,可到达对河亭、濯影水亭。水榭悬于池上,倚栏照水,却见涟漪。光、柳树和花。主花园中央有一池水,清澈如镜。池周围建有廊、阁、亭、阁,岸上有叠石曲桥,错落有致,协调得当。水池一角是公园最小的石拱桥银井桥。桥面长仅212厘米,宽29.5厘米。西边是内花园,占地一亩,自成花园。园内房屋、亭廊、泉水、山石、花草,体现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精髓。卓英水亭与坎松渡花亭隔池相望,是读书作画的场所;月氏凤来阁与射鸭廊遥遥相对,是赏鱼、倒影的好去处。典纯一有自己的庭院,是主人学习修养的地方。环境幽静,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网师园内所有亭台楼阁均临水。花园里到处都有水可以依靠。布局紧凑,以精巧着称。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景德路262号。原为五朝钱氏金谷花园旧址。它多次易手,并多次扩建。初称环秀山庄,清道光年间又称颐和园。环秀山庄面积不大,占地仅一亩,也没有外部景观可借。园丁们搬来搬去,堆石造山,建成了这座著名的花园。
环秀山庄园风景以山为主,水潭为辅,建筑不多GS。花园虽小,却很有生机。尤其是乾隆年间著名砌石艺术家葛玉良所建的假山,堪称杰作。占地仅半亩,但短短的距离内,却是千奇百怪、沟壑纵横。环顾山上,每一步风景都在变化。主峰东南突兀,次峰西北拱形。泳池四面环水,绿树成荫。山中有险径、洞窟、深谷、石崖、飞梁、悬崖。领域就像自然一样多种多样。主峰高7.2米,山谷长12米,山路长60余米。它盘旋上下,犹如高路入云,景色无穷。葛氏山叠采用“大斧劈法”,古朴有力,结构严谨,匀称自然,具有素有“江南独一无二”的美誉。
环秀山庄大厅四周苍松翠柏、紫薇玉兰环绕。城内绿树成荫,万树丛生,花团锦簇,为山水楼宇增添了几分生机。
退思园 退思园位于吴江同里镇东西街。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年—1887年)。退休官员任兰生投资白银10万元。两个构建。因有“退思思过”之意,故名“退思园”。整个花园古朴典雅,一半以上水面,建筑临水而建。花园仿佛漂浮在水面上。是全国唯一的水边园林建筑,体现了近代江南园林建筑风格。清朝。
退思园总面积九亩八十仙。这个花园由以前的垂直结构的花园变成了水平结构,左边是房子,中间是庭院,右边是花园。整个花园布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点缀,呈现出四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清澈、宁静之感。
退思园体现了清代园林建筑的优点。园中的每一栋建筑既可以自己形成一个场景,又可以对应另一个场景。其步步变幻的奇妙景色,堪称江南经典。花园里的经典。
艺术花园位于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雅巷5号。始建于明代,清代曾称“醉英堂”、“药园”、“敬亭山房”ty。最初更名为“艺术花园”。花园景色宜人,风格古朴。较好地保存了园林早期的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艺术花园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整个花园以水池为中心,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池的东南角和西南角突出有进水口,入水口上方架设一座造型各异的石桥,使水面显得开阔、流动,而不感到拥挤和局促。池北有殿堂建筑,主要是博雅殿。南端有小院,有湖石花台。庭院南面临池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与水池东西两侧厢房相连。池塘南面有假山一座。土质堆积,湖石堆积,形成悬崖险道。它既富于变化又自然,给人以山林之美。堪称园中主景。池东有建于明代的“奶鱼亭”,有步道连接各处。池西的“勤炉”院落与其他景点有圆形洞门相隔又相连。走进院子,就能看到院子里的小池塘,似乎和大池塘连在一起。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处。
此类艺术园林以池水、石径、崖壁结合的手法,取材自然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代苏州造园师最常用的布局手法。和清朝。
耦合花园 耦合花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道小新巷7号。这是始建于清初,清末改名“耦合花园”。因房屋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花园,所以这座花园被命名为“夫妻园”,“凑”与“凑”相连,寓意夫妻回到田野隐居。
花园三面临河,一面临街。花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花园布局独特,以四进殿宅为中心,东西花园与住宅以双楼相连。东花园面积较大,面积约4亩,布局以山为主,池为辅。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组重檐殿堂建筑。东南角有三个小院,统称“城区草堂”。西花园面积较小。它以“旧帘屋”,分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北有藏书楼,后院有藏书楼。西南角。有假山、花卉、树木、湖石等,饶有趣味。
园中最著名的景观叫“黄石假山”,建在园前。成渠草堂堂。假山的东半部较大,堂前的石路通向东侧山的平台和西侧的石室。假山的西半部是规模较小,由东向西逐级下降,止于小殿右墙。东西两半之间有一个山谷,东边有一个水池。山上没有建亭阁,但较多山顶及山后种植了十余种花草树木山上,增添了山林的情趣。花园中的水池沿着假山向南延伸。水面上有一座弧形桥。池南端建有一座跨水亭,名“山水亭”。与城区草堂隔山相望,形成以山为主体的美丽风景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