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31日,文化部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
这标志着一场从政府层面的“民族节日保卫战”拉开帷幕,令人振奋。我相信,这一具有强大凝聚力、广泛包容性的民族精神文化遗产,在政府的关注支持和热心民族民俗文化的公民参与下,在未来的岁月里一定会不断创新、发展和弘扬。
传统节日入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首批推荐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501项近日开始评选向社会公布,为期30天。据介绍,该名单是在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部门推荐申报的1315个项目进行审核后评选出来的。分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田径等。 、美术、手工艺、传统医学和民俗学等共10个门类。其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农历二十四节气、黄帝陵大典、孔子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仪式、屈原故里的端午习俗都在推荐之列。此外,还有梁祝传奇、格萨尔史诗、蒙古族长调、川河浩子、维吾尔木卡姆、秦腔、傩戏、吴桥杂技等文化遗产水蜀、水蜀等文化遗产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推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