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剧
昆剧,起源于江苏昆山,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集大成”。地方剧种较多,如晋剧、蒲剧、上党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昆剧艺术的熏陶和滋养。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昆剧入围,使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2。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主要由琴弦和木共鸣器制作而成,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琴艺术在历史上影响广泛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它是中国古代音乐精神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各种木卡姆的统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于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地处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丝绸之路”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方音乐舞蹈文化交流的结晶和西方,记录并证实了不同的历史音乐和舞蹈文化在人们之间的相互传播和融合。 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品”。

4.蒙古族长调民歌
长调民歌自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存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民族的草原和游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们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品格的象征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界文化。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主要文化分布地区。 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洲“物质遗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