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要经过精心筛选。中国传统文化是在自然经济、血缘、宗法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并含有残余的封建内容。如权力崇拜、人格崇拜、官位、皇权思想、附属人格、封建等级观念、裙带关系、只重书本不讲实际、男尊女卑、缺乏国家和公民意识、缺乏民主、法制等。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精神、重农抑商、重正义重利润、重群体轻个人、反对竞争、轻视效率。又如宋明以后,饿死是小事,失节是大事,天下没有不好的父母,女人不孝顺,无才则贤,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令子死,子也不得不死等等。这些封建糟粕给我们现在的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去判断、筛选、过滤、批评。在普及和弘扬传统文化时,必须取舍再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既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又符合现代社会的思想精髓。我们要坚决避免和抵制传统文化传播普及过程中出现的低俗庸俗、媚俗迷信、功利排他倾向。同时,在对待传统文化时,一定要避免傲慢、自卑的心态,而应该有自尊、自信的心态。其次要坚持专业研究与流行相结合清晰化。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需要通过专门研究来阐释、挑选古代思想并加以普及。普及推广主要针对以下群体:儿童、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社区、街道、乡村广大群众。每个群体都拥有大量的传播者和普及者。例如,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了普及工作委员会。这个普及工作委员会在普及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多很多人都从中受益。通过普及和推广,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让优秀传统文化为广大群众所了解和接受,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发挥作用。为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发挥推动作用。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要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追求美好高尚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最后,要注重普及推广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保持原样还是进行现代化改进?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前几年,一些地方在中小学普及推广《弟子规》、《三言经》、《神童诗》等儿童经典时,对内容进行删改、修改,引起很大争议。社会上。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最好保留原文。现代人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具有做出选择和区分的能力。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这个。不要低估了今天人们的智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