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内象征
为提高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文化部委托中国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艺术学院向国内外征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经过网上征集、大众投票和多轮专家评审,最终评选结果在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前揭晓。该标志启用后,将主要用于研究、收藏、展示、出版等领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的外侧呈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正方形,与外圆相对应。天是圆的,地是圆的,表达了博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空间。图形的中心形状是鱼纹,这是古代陶器中最早出现的图案之一。鱼图案寓意着一个“字”。“文”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生于水中,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在图形的中央,抽象的手上下护住“文”字,寓意着团结、和谐、精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意义;标志图形传达出一种简洁、笨拙的感觉,一方面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砥砺前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