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1.京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简介:
京剧,曾称评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曲调以西皮、二黄为主,以胡琴、锣鼓伴奏。被誉为国粹,居中国三大戏曲之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开始,原本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戏、春台、和春四大安徽剧团相继进京。他们与湖北汉剧艺术家合作,同时接受了昆剧、秦剧、民间曲调的一些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经过不断的交流和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其后为此后,京剧在清宫廷开始迅速发展,直至民国时期达到空前繁荣。
京剧已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区域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
中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
2008年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两年申报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国家只能申报一次被允许。当年,中国确定了35个项目参与申报世界遗产。为了保护入选的重要项目,在2008年专门召开的世界遗产申报大会上,按照“重点少数民族项目、倾斜全台项目”的原则,
转折点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改变的时候。
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讨论,对“端午节”的评审规则进行了两次重大修改。 《申报世界遗产》:一是把以前的两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二是每个国家可以同时申报多项,而不是一次只能申报一项。
这让中国的龙端午节申请项目一下子从候选的第二梯队冲到了第一梯队,成为一个重要的项目。
2009年9月,好消息终于传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审议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节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