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虽然是物质文化,但重点是精神文化——历史、宗教、思想、艺术、技术等。这些“遗产”蕴含着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它们的历史高度、文化深度、自然生活告诉人们,经济发展不能破坏自然和遗产。世界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和谐相处的世界。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但留下来的不是所谓的物质“家产”,而是口头、心心相印的活文化,包括内容和方法。它代代相传,被人们的血肉所传承。它是文化的载体。传承方式有家庭、师徒、族群、群体、社会传承等,如果传承停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成为历史的见证,有时甚至会成为历史的见证。完全消失。因此,没有传承人,就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点是传承人。
为什么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1.需要了解历史
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了解价值。所不同的是,物质文化遗产以物质化、实体化的方式展现其历史价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主要通过活体传承来实现其历史价值和意义。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项目都具有历史认知价值,能够从不同角度启发人类。
二、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源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外学习,汲取外来文化的养分;二、学习传统并汲取当地文化的精髓。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等各个新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创造新文学、新艺术、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
3.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正如《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所述,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人类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增强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价值观,从而成为社区、人民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民主、宽容、社会正义以及人民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的主要推动力。在尊重的环境中蓬勃发展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和平至关重要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安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文化多样性的表达和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四.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群体的发展都需要凝聚力,而一个群体或民族最根本、最重要的凝聚力来自于文化认同。我们今天进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保护除了对保护中国几千年积累的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应该充分考虑这些传统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华文明,特别是传承中的作用。的中国文化。对于提高道德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表面上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是由各种时令节日、各种民间艺术、口技、手把手的技艺组成……但它的魅力确实远远超出了表达形式。里面有一个“产品”。在这个“产品”中,传承着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思想力量、创造力、生存能力,能够激发全民族的情感、自豪感和活力。权力,这个“产品”可以成为一个人终生的关注。
过年的时候,划龙舟、剪窗花、听乐器、读诗……这些几千年来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部分逐渐消失,当游子回归时回家乡寻找古老的乡村音乐,泥娃娃、傩舞随处可见却无处可寻。随着文化逐渐与其他国家越来越相似,可能会这种文化冷漠难道就是对民族情感的冷漠吗?这是一个很好的比较。如果世界上多样化的植物物种消失,只剩下食物物种,那时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必须拯救和保护我们祖先创造的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历经千年、经过艰苦锻造传承至今的传统市井文化和地方艺术,那些绝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那些生动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尚未被描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