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拥有多项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它是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的基础上,以粤剧伴奏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传统器乐有粤胡、琴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木鱼、编钟等。
2006年5月20日,广东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舞狮
2006年5月20日,舞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醒狮属于中国舞狮中的南狮。历史上,它起源于唐代的宫廷舞狮。五朝之后随着中原移民南下,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朝时期,醒狮出现在广东,起源于南海县。深受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的喜爱;在广东,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
3、粤剧
粤剧,又称“粤剧”、“大戏”,是汉族传统戏曲之一。它起源于南戏,流行于岭南及其他粤人聚居地。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出现于广东、广西地区。它是一种结合了合唱、吟诵、演奏、音乐家的音乐、舞台服装和抽象形状的表演艺术。粤剧列入第一批公布的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2009年9月30日,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4.粤绣
粤绣(粤绣)是以广东省潮州市、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绣的总称。它包括潮绣和广绣两个分支。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一。广绣,粤绣之一,最初由黎族创立。古代刺绣工人多为潮州、广州男子,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五、象牙雕刻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它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和民间工艺美术。象牙是大象身体最坚固的部分。光滑如玉,坚固耐用,像宝石一样珍贵。因此,象牙也被称为“有机宝石”。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其质地坚实细腻、色泽柔和光滑、雕刻艺术精湛而深受收藏家的喜爱。它们已成为古董中独特的品种之一。 2006年5月20日,象牙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