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和美德与经济、政治相融合,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走进生活。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积淀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活力,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修身养性”作为美育的重要目标。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立德树人”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天人合一”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自强不息”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美育的一部分。自强不息,是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坚持不懈奋斗、克服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的法宝。
自强不息,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向上、奋勇前进、自强不息。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自古以来就为有识之士所重视和提倡。自强表现在性格上自尊自信,不卑不亢,有独立的人格;表现在坚持不懈、努力拼搏,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气馁,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表现在志存高远、服务大众
千百年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着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动的方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高校美育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审美精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