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最多。 “大运河”、“丝绸之路”均已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天地”历史文化建筑。

河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截至2018年,河南省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13个、代表性传承人127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28名。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32人,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据介绍,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防止“绝活”变得“无名”,河南省近年来采取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综合保护等方式。我们先后实施了三大举措珍稀戏曲、传统艺术、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和代表性传承人抢救记录工程。通过录音、录像等综合科技手段,对一些重大工程、工程进行综合科技措施记录。对濒危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的归档、记录和立体保存。在人才培养方面,2015年河南省依托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培训。例如,河南的木版年画、剪纸、陶艺等传统工艺传承人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通过在高校学习,他们创造的产品融入了现代审美,让传统项目变得时尚。在资金保障方面此外,中央和河南省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财政支持,并为河南保护提供了专项资金。河南10个项目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7个项目申请中央建设资金近5000万元。微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活记忆和鲜活的文化基因,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河南省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门类广泛。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曲艺、体育竞赛、杂技、工艺、节庆、信仰、风俗甚至民间知识等14类148项。第二批共11类129项。另外n、11类129项。各地或尚未编成册的非物质文化民俗风情数不胜数。这些博大精深的民俗风情,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财富,是我们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资源和道德资源。资源和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