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很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类别和标签的名录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确定保护对象,以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保护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任务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应当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履行《公约》缔约国义务的必要举措。 “无形C《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归档等措施予以保护。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通过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国务院制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具有伟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文物项目列入保护名录。
“春节”民俗是哪一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5月2006年12月20日,《春节》民俗风情被列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风情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答: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风情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由来】
p>春节又称农历年,俗称“过年”、“过年”。春节象征着团结繁荣,寄托着对未来新的希望。据记载,中国人民庆祝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是由虞舜发起的。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登基称帝,率部下祭天地。从此,人们便把这一天视为“万物有灵”的开始。年和农历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称为春节。春节过去被称为元旦。春节所在的月份称为元月。
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元旦、元旦,隋代,新政,守座,三元或年,农历新年,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将夏年(农历)正月初一视为“年的第一天”(即“年”)),元旦的日期就固定下来并延续至今。元旦,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后,开始采用公历(Gregorian calendar)计算年份,并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和农历。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风情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