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老北京人称之为“驴皮影”。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制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酒精等光源照射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2011年,中国皮影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出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入了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古琴是最古老、最纯粹的传统乐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古称“琴”,另有“四通”、“瑶琴”等别称。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然不可信,但历史悠久。 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珠算: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它被称为中国第五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单的计算工具。 “算盘”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越所著的《数记一》。俗话说“算盘控四时,三才经纬”。 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 “‘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楼’是古代(或上古)制定的干支历的基本内容。据古籍记载,帝王之家开始制干支以确定年龄。 ”。 “二十四节气”“节气”是指历法中规定的特定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十二月建筑”。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 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