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国务院制定,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泉州还有哪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下:

1.南音:

起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话演唱。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传统古乐。快乐的。南音唱法保留了唐代以前传统而古老的民族唱法。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北关:

一种传统的民间丝竹音乐,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广泛流传。我国北方的关仅分布在泉州,所以统称为“泉州”“北关”“古乐活化石”“姐妹”,被誉为“皇帝之声”。

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梨园戏:

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剧种之一。梨园戏起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又被誉为“闽浙之声”、“仿南宋戏曲唱念曲”,被称为“古代南戏活化石”。

2006年5月20日,梨园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木偶戏:

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木偶戏。表演期间,表演者用绳子拉动木偶。木偶艺术扎根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民间称其为“悬丝木偶”。古代又称“丝戏”,是当地民间仪式的俗称。是古代罕见的流行于闽南方言地区的传统戏曲。

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入选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高甲戏:

高甲戏起源于福建泉州,起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服饰游行。高家戏传统剧目有900多个。

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全书-高家戏(传统戏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全书-提线木偶(提线木偶)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梨园Opera

参考来源:百科-Na音(中国古乐)

参考来源:百科-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