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旅游度假中心(雷山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西江镇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东经108°5′---108°22′,26°20′---26°34′之间北纬。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西江千户苗寨”西江村,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39公里,海拔833米。全镇土地面积187.8平方公里。
2016年10月14日,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部联合认定为首批中国特色小城镇之一发展。 2017年11月,西江镇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
2.雷山县旅游局局长雷山至榕江高速公路列入《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实施者该项目的建成,将打通凯雷高速公路的死胡同,打造连接黎平、从江、重庆的桥梁。江、榕江至凯里中心城区的便捷通道,对于完善全省公路网、构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打造黔东品质旅游快捷通道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云贵广集中连片地区脱贫攻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雷榕项目自开工以来,由于项目公司与原施工总承包商内部矛盾突出、未能签订总承包合同等因素,整个项目于2018年7月停工。
3.雷山县区域旅游发展规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5个县,mely: 凯里市、麻江县、丹寨县、黄平县、施秉县、镇远县、岑巩县、三穗县、天柱县、金平县、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雷山县、台江县、剑河县。
行政区划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辖16个县市,首府凯里市。全州辖凯里1市、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祝、金平、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等15个县,凯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鲁碧、晋中、罗关、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94个镇、110个乡(其中民族乡17个)。截至2012年,黔东南州户籍人口459.2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47.27万人。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族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有少数民族。占78.27%,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
黔东南州总面积30337平方公里,东西距离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北、东、南倾斜。最高海拔2178米,最低海拔137米。素有“九山半水半耕”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悬崖峭壁。原生态保存完好。有雷公山、云台山、佛山等原始森林顶山还有原始植被保护区和自然区。有保护区29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雷山县招商局雷荣高速公路起于雷山县东部,途经大塘、桃江、永乐、塔石、平永等乡镇,止于榕江县北部的中城、吉安。与蓉高速公路相连,全长73.9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预计总投资108.4亿元。全线共设雷山县、大唐、桃江、永乐、平永等5个互通式立交。新增1个服务区、2个停车区。项目建设期为3年。
5.雷山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L九州大龙潭公园,唐代称雷塘。大龙潭之名应源于明代柳州进士罗志鼎。晚年隐居湖畔,在雷山麓建“大龙潭别墅”。柳州解放后,曾有人在大龙潭建起了农场“广西企业公司龙潭农场”。 1949年柳州解放后,农场被解散。 1958年改制人民公社,大龙潭地区划归“东风人民公社”管辖。 1959年初,市人民委员会、市城建局将大龙潭地区的全部水田、舍地、牧场、农具、房屋和人员划归市园林管理处管辖,并建立了羊角山苗圃。建设大龙潭公园的想法最初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公众舆论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产生的。 1986年初,该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建委批准。当年3月,龙潭公园民族风情区人工湖开工建设,拉开了公园建设的序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