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根廷拉普拉塔河

附属物【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流域位于西经66°36′~34°05′、南纬14°13′~35°之间。上、中、下游各有特点:上游多石滩,中游比落差大,下游及其右岸支流是典型的平原河流,比落差小。和宽阔的海滩。

流域上游大部分地区海拔接近1000m,多为丘陵、山地,地势向南逐渐变得平坦。巴拉那伊巴河下游,海拔仅400m左右,从伊瓜苏/斯特罗斯纳(Stroessner)总统港周边地区海拔仅200m左右。巴拉那河从源头到瓜希拉瀑布上游全长约600公里,大部分水面坡度非常平缓。当达到t河流中游,即进入巴西和巴拉圭边境时,由于遇到马拉卡茹山脉,巴拉那河河床扩展成宽4公里、长7公里的湖泊,瓜希拉港位于南湖岸。河水流过马拉卡茹山脉,然后急速流下,形成著名的瓜希拉瀑布(又名塞塔克达斯瀑布)。洪水期间释放的水量是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八倍。随后进入长3.2km、平均宽59.7m、平均深100m的峡谷段。峡谷段下方河道较宽,两侧海拔较低。当到达瓜伊拉瀑布下游约59.5km处的巴西门德斯港时,峡谷宽度达150m,深度仅89.9m;当到达阿根廷的波萨达斯和巴拉那时,河宽超过2.4公里,河道弯曲。时不时地,相当可观河道中出现沙洲、急流和玄武岩露头,对通航造成不利影响。在阿派急流处,河流水深仅为1.22~1.83m。科连特斯以下,即进入下游后,有一条弯曲的平原河流,河道宽阔,相对落差较小。由于地形原因,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下游沿岸排水困难,布满沼泽湿地。巴拉那河两岸的漫滩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尤其是从圣达菲到河口的路段,有与河道平行的面积13,986km2(宽14.48-69km)长期淹没在河水之下。河口三角洲上游端宽约17.7公里,下游端宽约64.4公里。面积近15000平方公里,年平均延伸速度约70m。年泥沙量约1.65亿吨。河流在三角洲分出许多支流,流入拉普拉塔河。拉普拉塔河的主河道仅长约320公里。河道极其宽阔,但并不深。由于地面沉降,没有形成三角洲,入海处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港口。巴拉那河流域是巴西南部和东南部大部分地区的地质。它们都是均匀的,由非常厚的玄武岩喷发层组成,几乎水平且均匀地与角砾岩层混合。巴拉那河及其支流的河岸覆盖着粘土或砂质粘土残土。 3.2 气候与水文 整个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降雨量大,年降雨量1200~2400mm。巴拉那河流域北部属热带气候,夏季多雨(12 月至 5 月),冬季干燥(7 月至 11 月)。中下游气候温和湿润气候宜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伊瓜苏河流域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4℃,从伊瓜苏瀑布向北沿巴拉那河流域一些低地向西至流域边界,年平均气温增至22℃。伊瓜苏河河口以上,巴拉那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从1200毫米(巴拉那帕内玛河流域上游和铁特河流域)增至2400毫米(伊瓜苏河支流乔皮姆河地区) ))。巴拉那河沿岸,海拔200~400m的地区,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盆地上界大部分地区地面海拔较高,降雨量在1600毫米左右。伊瓜苏瀑布上方的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400毫米。中下游降雨量偏高,无季节差异,但阿根廷米西奥内斯地区为1676.4毫米,而河口三角洲为仅990.6毫米。巴拉那河流域年平均降水深度为1240毫米,总降水量为3.7万亿立方米,其中32.00亿立方米来自海洋,其余5000亿立方米属于流域内水汽循环,占仅占总降水量的14%。巴拉那河上游水流的流速随河流的宽度而变化。瓜希拉瀑布上方,水流速度较慢;而在瀑布下游的峡谷段,水流速度急剧增加。从狭窄河段至阿根廷波萨达斯,流速逐渐降低,但下游河段,由于一系列急流和险滩,流速再次加快。在科连特斯下方,水流再次减慢,直到拉普拉塔河,平均流速稳定在 1.12m/s 左右。巴拉那河口流量为177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约5582亿立方米,确定最大流量64987.5m3/s(1905年),最小流量2446.6m3/s(1945年),雨季(11月至2月平均流量44956m3/s,平均流量旱季(8月至9月)流量为6192.9立方米/秒,上游支流巴拉圭河径流量占巴拉那河总径流量的25%,一般情况下高峰流量不会同时出现巴拉那河上游和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上游洪峰发生在11月~2月,巴拉圭河发生在3月到5月。1905年,巴拉那河下游地区因两河泛滥而发生严重洪水。 3.3 水能资源 拉普拉塔-巴拉那河流域水能资源预计达 6500 万千瓦,其中巴西年均可开发发电量达 3630 亿千瓦·h,占巴西全国水力发电量的10%我们的资源。约31%的储量;巴拉圭有1100亿千瓦时,全部在这个盆地;阿根廷拥有950亿千瓦时,占全国的55%;玻利维亚拥有约250亿千瓦时,占全国的20%。 %;乌拉圭拥有约7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量的70%。巴拉那河干流水能资源超过2000万千瓦。由于靠近工业中心,因此被优先开发。巴西目前建成的20座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中,有5座位于该河段,总装机容量为2100万千瓦。巴西巴拉那河几大支流,如巴拉那伊巴河、格兰德河、蒂特河、巴拉那帕内玛河、伊瓜苏河等,水能总储量达3000万千瓦。其中最大的是伊瓜苏河,落差超过800米,平均比率为0.8‰,几乎是巴拉那河干流的三倍。水能蕴藏量1000万千瓦。上述河流距离工业中心较近,应优先开发。目前,5条支流已建成或在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大型电站十余座;还有更多的中型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巴拉那河水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水量丰富、水量大而集中、地质条件好(坝址选择方便)、靠近负荷中心。因此,其水能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 希望对您有帮助

2.南美洲拉普拉塔河

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常年降雨量大,年降雨量1200~2400mm 。也不是巴拉那河流域的其他地区属热带气候,夏季多雨(12 月至 5 月),冬季干燥(7 月至 11 月)。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伊瓜苏河流域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4°C。从伊瓜苏瀑布向北沿巴拉那河流域的一些低地向西至流域边界,年平均气温增至22℃。

3.阿根廷的拉普拉塔河叫什么名字?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巴西中部东南高原,流经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上游连接巴拉圭河,下游与乌拉圭河、拉普拉塔河汇合后出海。 -bar拉纳河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距汇合处长2800公里格兰德河和帕拉纳伊巴河至阿根廷科连特斯。这里有著名的伊瓜苏瀑布。巴拉那河下游段全长1200公里,自北向南流经拉普拉塔平原,河谷宽阔平坦。流域内降水充沛,主流水量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达17400立方米/秒,但季节变化较大。洪水期(10月至次年2月)流量可达45000立方米/秒,旱季(8月至9月)流量可达45000立方米/秒仅6200立方米/秒。第二。

4.阿根廷拉普拉塔河水利工程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巴西中部东南高原,流经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它连接巴拉圭河上游与乌拉圭河、拉普拉塔河汇合后出海。巴拉那河分为上河段和下河段。上游河段自格兰德河与帕拉纳伊巴河交汇处至阿根廷科连特斯,全长2800公里。这里有著名的伊瓜苏瀑布。巴拉那河下游段全长1200公里,自北向南流经拉普拉塔平原,河谷宽阔平坦。流域内降水充沛,主流水量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达17400立方米/秒,但季节变化较大。洪水期(10月至次年2月)流量可达45000立方米/秒,旱季(8月至9月)流量可达45000立方米/秒仅6200立方米/秒。第二。

5.阿根廷巴拉那河

亚马逊河

1.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十分丰富)2.水位变化小,无明显的汛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3.流域面积广(位于亚马逊平原) 4. 河流含沙量少(热带雨林广泛,植被覆盖良好) 5. 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流经山区 平原地区,高差大,水量大)较大) 6、无结冰期,无结冰、洪水现象(地处热带,河流不结冰)。就是这样。今后在分析水文特征时,发帖人可以从这几点入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巴拉那河

是南美洲仅次于亚马逊河的第二大河流。它风景宜人,始于其源头——葛河交汇处格兰德河和巴拉那伊巴河,向西南流经巴西中南部至瓜伊拉,然后在巴西和巴拉圭之间流经科连特斯。 )进入阿根廷,向西南流,然后向东南流,与乌拉圭河汇合,称为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

巴拉那河蜿蜒一千多英里,沿岸农作物丰沛,有玉米、大豆、高粱、小麦等。远洋船舶可到达距河口约600公里的SENTA FE港。

拉普拉塔河位于南美洲乌拉圭和阿根廷之间。 “拉普拉塔”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银”。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全长4700公里,流域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事实上,拉普拉塔河只有320公里长。它汇集了巴西、玻利维亚、乌拉圭、帕拉古的几条重要支流哎呀,还有阿根廷。

拉普拉塔河有两个源头,一是东源,二是西源。两者都起源于巴西高原的东南侧。

拉普拉塔河流域实际上包括巴拉圭河、乌拉圭河、巴拉那河和拉普拉塔河流经的地区。拉普拉塔河盆地是拉丁美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大部分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罗萨里奥、圣达菲、蒙得维的亚等南美洲的经济中心。亚洲、派三都等城市和港口分布在河两岸。举世闻名的维多利亚瀑布位于巴西河与阿根廷交界处下游、巴拉那河上游。